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NT-proBNP、UA、Hcy、Fib的相关性分析∗

2020-05-08 03:36陈景利梁文倩何明丰李旷怡张英俭李莹莹刘宝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4期
关键词:病史证型脏腑

陈景利 梁文倩 何明丰 袁 康 李旷怡 张英俭 李莹莹 刘宝华

(广州中医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急性脑梗死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为我国居民第一死因[1],其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急性脑梗死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其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但目前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研究存在很多不足,如客观化指标缺少统一标准,可重复性及可比性较差,说服力不强,中医证型与客观指标之间关系的实际价值阐述不深入等[3]。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的相关性,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客观性和准确性,更好地指导临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4]。纳入标准:患者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急性起病;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或体征持续时间不限(当影像学显示有责任缺血性病灶时),或持续24 h以上(当缺乏影像学责任病灶时);排除非血管性病因;脑CT/MRI排除脑出血;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近期有创伤史和外科手术史的患者;明显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近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的患者;近期有严重感染的患者;有肿瘤病史,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者;妊娠期患者;患者或家庭不合作,拒绝急诊头颅CT检查,中途自行离院或转院,病史资料不完整的病例。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1月20日佛山中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住院部收治的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1例,女性79例,平均年龄(68.19±13.57)岁。

1.3 治疗方法 运用Excel 2010表格收集记录以下相关信息。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西医诊断、中医分型。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房颤病史。实验室指标:收集入院第1日所检测血清NT-proBNP、UA、Hcy、Fib结果。

1.4 观察指标 利用χ2检验和Fisher exact test比较各证型既往病史情况的差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在各证型分布情况;观察不同证型NT-proBNP、UA、Hcy、Fib水平情况;NT-proBNP预测中脏腑危险因素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诊断标准[4],并结合《中医内科学》[4]中关于中风病的描述。中风病主要有以下证型分类,中经络分为风阳上扰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分为阳闭、阴闭、脱证。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见表1。利用χ2检验和Fisher Exact test比较各证型既往病史情况的差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在各证型分布上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脑梗死在各证型分布上有显著差异(P<0.05)。

2.2 不同证型NT-proBNP、UA、Hcy、Fib水平比较见表2。通过统计结果发现中脏腑NT-proBNP水平最高,且高于其他4种证型(P<0.01)。各证型UA、Hcy、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NT-proBNP预测中脏腑危险因素情况 见表3。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与非中脏腑组相比,中脏腑组的NT-proBNP水平较非中脏腑组高9.142倍(95%CI:1.944,42.99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证型一般情况比较(n)

表2 不同证型NT-proBNP、UA、Hcy、Fib水平比较(±s)

表2 不同证型NT-proBNP、UA、Hcy、Fib水平比较(±s)

与中脏腑组比较,△P<0.05

证 型风阳上扰证气虚血瘀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Hcy(μmol/L)15.27±10.34 14.50±9.82 14.70±5.75 14.93±9.28 18.84±14.04 UA(μmol/L)368.80±108.61 351.07±104.30 346.39±93.78 364.72±110.18 400.67±131.27 NT-proBNP(pg/mL)241.12±406.14△473.34±657.94△386.43±553.96△753.21±1310.25△2 677.77±2169.41 Fib(g/L)3.29±1.22 3.05±1.12 2.86±0.80 3.26±1.24 4.10±1.68

表3 NT-proBNP预测中脏腑危险因素情况

3 讨 论

近些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NT-proBNP与急性脑梗死的病因类型、病情及预后有密切联系。本研究团队在前期研究发现:使用ROC曲线比较BNP对各TOAST亚型的诊断筛选价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血BNP含量≥66.50 pg/mL时,可高度怀疑为心源性栓塞型(CE)脑卒中患者,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8.70%,相比TOAST其他亚型组,CE组患者入院时的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平均住院时间较长(P<0.01)[5-6]。另外,NT-proBNP 有神经源性分泌[7],正常情况下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分泌的NT-proBNP不会在外周血中检测到,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脑缺血状态导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8],NT-proBNP入血,致外周血NT-proBNP升高。苑杰等通过探讨不同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大小与NT-proBNP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梗死面积越大,NT-proBNP水平越高,说明NT-proBNP可能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9]。本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中脏腑组的NT-proBNP水平是非中脏腑组的9.142倍,说明了中脏腑患者病情较重,梗死面积较大,预后较差,也提示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中脏腑与TOAST分型中的CE型可能有密切相关性,这需要进一步探讨研究。

目前研究认为,脑梗死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10],Hcy、UA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如Hcy是蛋氨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与脑梗死发生、发展、复发密切相关[11]。UA在生成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参与血管炎症反应,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血UA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发展以及梗死面积密切相关[12],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13],而Fib参与凝血和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理过程,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血栓的形成,同时也是肝脏合成分泌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因此其含量升高预示着机体正处于高凝和炎症活动状态,是心脑血管疾病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4]。

近年来虽在脑梗死中医证型与Hcy、UA、Fib相关性研究取得较多成果,但仍存在较多争议[15],如苏容等的研究结果显示风痰瘀血证、气虚血瘀证的Hcy水平高于其余证型,说明血浆Hcy升高可能与气虚、痰浊、血瘀相关[15]。但曹理璞等研究显示Hcy与急性脑梗死各证型并无明显相关性[16]。聂志红等对脑梗死(中风-中经络)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观察入院后UA水平与各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痰热腑实证和风痰瘀阻证UA水平较其余证型高[17]。而童建兵等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UA水平在血瘀、痰浊、气虚证中较高,明显高于风证、火热及阴虚证[18]。邱厚道等通过观察脑梗死急性期与血浆凝血指标的关系,发现Fib与脑梗死中医证型中痰热腑实证相关,说明Fib与脑梗死发病中的“痰”邪有一定的相关性[19]。霍绮雯等研究发现风、痰、瘀致病因素与脑梗死患者血Fib水平密切相关[20]。但陈维铭等研究结果发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Fib水平在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尚不能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21]。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梗死各中医证型与UA、Hcy、Fib之间并无明显相关性,这或许需要多中心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病史证型脏腑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高血压脑小血管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伤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Summary on Professor QIAO Bao-zhang's Experience i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for Pancreatic Cancer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