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上扰证)的疗效分析

2020-05-08 03:36孙海洋郭雁玲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4期
关键词:续命证候缺血性

李 莉 孙海洋 郭雁玲

(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2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的主要类型之一,由于饮食结构变化、生活习惯改变以及人均寿命延长等,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全国每年脑卒中新发病例约200万人,部分地区脑卒中已成为成年人致死原因的第一位。虽然随着神经内外科研究的逐渐进步,该病死亡率得到了一定控制,但高致残率及并发症仍然对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医疗及经济负担[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无特效疗法,目前西医以抗血小板、溶栓等对症及支持治疗配合功能锻炼为主,但治疗过程漫长且部分患者恢复效果不佳[2]。中医将缺血性脑卒中归于“中风”范畴,风火上扰证是其主要症型之一。小续命汤出自《普济方》,是治疗中风病的经典名方,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关于其机制研究还较为缺乏[3]。本研究观察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上扰证)的疗效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5]风火上扰证中风病诊断标准;18岁以上首次发病且无治疗史者;病程1周以内;患者或家属同意治疗方案并签字;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排斥中药治疗者;合并脑部肿瘤、外伤或其他全身疾病引起的神经、活动功能障碍;大面积梗死或颅内压升高、脑水肿致昏迷者。

1.2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上扰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4.98±8.28)岁;合并高血压病27例,糖尿病20例,高脂血症19例;梗死区域为基底节34例,额叶5例,枕叶3例,颞叶3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65.54±8.11)岁;合并高血压病25例,糖尿病17例,高脂血症20例;梗死区域为基底节36例,额叶5例,枕叶2例,颞叶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溶栓、抗感染治疗,控制血脂、血糖、血压等,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甘露醇、甘油果糖等抗脑水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续命汤加减:黄芩、川芎各15 g,桂枝、赤芍、白芍、人参、防风各10 g,麻黄、杏仁、防己、炙甘草、白附子各6 g;1周后加入当归、水蛭各10 g。由我院药剂科统一制药,每日1剂,加水6 000 mL煎药,真空封装180 mL/袋,早晚各温服1袋,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6]、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治疗前后评价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包括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头晕目眩、颈项强急、便干便秘、尿短赤,评分0~3分,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数,评分0~2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治疗前后抽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双抗夹心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

1.5 疗效标准 NIHSS评分降幅≥90%为痊愈;NIHSS评分降幅≥46%,<90%为显著进步;NIHSS评分降幅≥18%,<46%为进步;NIHSS评分降幅<18%分为无效。以痊愈+显著进步+进步为总有效人数。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法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见表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显著增加、NIHSS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观察组(n=45)对照组(n=45)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3.33±3.22 8.02±1.02*△13.40±3.09 9.68±1.36*54.66±7.87 76.15±8.33*△55.03±6.87 69.34±7.36*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2。治疗后两组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等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降低,但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言语謇涩或不语1.76±0.34 0.97±0.21*△1.72±0.35 1.09±0.20*口舌歪斜1.64±0.30 0.76±0.20*△1.62±0.29 0.89±0.19*半身不遂1.66±0.27 0.77±0.18*△1.63±0.30 0.90±0.22*头晕目眩1.86±0.25 0.70±0.09*△1.82±0.26 0.88±0.14*颈项强急1.43±0.22 0.54±0.05*△1.40±0.25 0.70±0.18*便干便秘1.20±0.21 0.45±0.10*△1.22±0.24 0.54±0.10*尿短赤1.19±0.19 0.40±0.05*△1.20±0.22 0.49±0.08*苔黄腻0.98±0.12 0.34±0.05*△0.99±0.14 0.42±0.05*舌红绛0.86±0.10 0.27±0.04*△0.82±0.11 0.37±0.07*脉弦数0.88±0.09 0.30±0.07*△0.85±0.10 0.39±0.08*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3。治疗后两组血清SOD、MCP-1水平显著降低,BDNF水平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5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SOD(U/mL)8.52±1.98 4.11±1.02*△8.60±1.87 5.46±1.14*MCP-1(μg/L)133.27±17.63 97.17±8.98*△135.06±17.88 110.21±9.35*BDNF(ng/mL)3.60±0.56 5.64±0.73*△3.63±0.57 4.84±0.66*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等引起的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闭塞、狭隘、局部血栓等,因脑组织缺氧、缺血而表现出的一系列神经功能损伤症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病因多为瘀、风、痰、火等,造成气血逆乱、脏腑阴阳失衡、脑脉闭阻或直冲犯脑。风痰上扰是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常见实证,以头胀痛、阵发剧痛,面赤口苦,头晕目眩,脉弦滑、舌红苔黄腻等为主。主要病机为饮食不慎、休息失宜、五志化火、七情过极造成气血逆乱,肝阳暴张而生风化火,上犯巅顶,窜扰脑络,受风火外鼓之力而使络破血溢。因此,急性期治疗以化痰疏风、活络通经为主[9]。

本研究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4周后治疗有效率为71.11%,与既往报道的西医治疗疗效评价结果大致一致,但观察组无论是临床疗效还是Barthel指数、NIHSS评分还是中医证候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与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具有直接的关系。李泽钊等[10]将小续命汤用于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的辅助治疗,在缺血半暗带及梗死灶面积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方面好于单纯西医治疗组,这一结果与本研究大致相符。古今中医理论均认为中风其“病位在脑”,而“巅顶之上,唯风可到”,因此风药治疗中风病尤其是风火上扰证符合中医经典理论。而现代研究也证实了风药的活血效果,可入脑起到通经络玄府之功效。本研究小续命加减方中,麻黄、白附子、桂枝、防风、川芎均属风药之经典,为小续命加减方治疗风火上扰证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有力理论依据。方中赤芍能化瘀活血,凉血清热,川芎祛风止痛,行气活血;两者合用能扶正气,调气血。防风主大风,目盲无所见,头眩痛,止挛胜湿,祛风解表;防己止痛祛风,利水消肿;附子能助火补阳、祛风寒湿邪;黄芩燥湿清热,解毒泻火,并能调和附子、桂枝偏热之弊;白芍能解痉镇痛;麻黄、杏仁配伍宣发肺气,防止腑实证。现代药理学实验也证实麻黄碱能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大脑皮层及皮质下中枢等功能;人参建中生津,祛邪攻散;炙甘草调和诸药。本研究在古方小续命汤基础上加桂枝、当归、水蛭,减砂仁、桂心、川乌,将小续命汤原方桂心换桂枝,桂枝相比于桂心解肌发汗,温经通脉效果更佳,也是本方重要风药之一,《日华子本草》记载其“治周身风气”;砂仁温以益阳,辛以散寒,不适于风火上扰证;由于川乌与芍药、麻黄同用主寒湿侵袭,与治疗风火上扰证不符。发病1周后,患者多度过急性期,加当归主咳逆上气,活血通经,水蛭主逐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利水道,善攻积久之滞。全方诸药合用共奏温经通络、扶正祛风之功[11]。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小续命汤多种有效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以及神经保护作用。例如川芎提取物川芎嗪具有扩张周围血管作用,有助于降压治疗;白芍苷具有一定的降压扩血管及抗炎功能等[12-15]。本研究中,SOD能够反映体内氧自由基水平,是脂质过氧化反应强度的敏感评估指标;MCP-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体内能趋化单核巨噬细胞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的分泌;BDNF能够重组、修复受损神经元。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OD、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小续命汤加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其降低炎症、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脑保护作用有关。

综上所述,小续命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火上扰证)能促进神经、活动功能恢复,改善近期疗效,可能与小续命汤减轻炎症反应与过氧化损伤有关。

猜你喜欢
续命证候缺血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冬日八大续命美食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寿
这才是成年人的暗黑假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