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临床观察∗

2020-05-08 03:36刘枝城袁荣霞谢正虎江继君刘兴坤四川省骨科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4期
关键词:夹板前臂腕关节

刘枝城 袁荣霞 董 霞 赵 纯 谢正虎 江继君 刘兴坤(四川省骨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之一,其中“背靠背”骨折在骨科急诊尤为常见。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及合理的功能锻炼,预后较好,如处理不当,会引起腕关节和前臂功能不同程度受限,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1]。笔者近年来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ZY/T001.9-94)。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闭合性损伤;年龄≤14岁;骨折受伤时间<14 d;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能接受本医院所提供的治疗方案,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排除标准:粉碎性骨折、多发骨折,尤其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复位后骨折不稳定易移位、小夹板固定不可靠需改用更可靠固定方式者;病理性骨折、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者;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者。

1.2 临床资料 本组131例患者均为本院急诊科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接诊的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06例,女性25例;年龄12个月至13岁,中位数10岁;病程1~20 h,中位数6 h;左侧87例,右侧44例。

1.3 治疗方法 1)手法整复及外固定。10岁及以下的患儿不采用麻醉,10岁以上的患儿由本院麻醉师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生效后,患者取坐立位,术者及助手立于患侧,将患者肩关节外展90°,屈肘90°,前臂旋前位。近端助手握住患肢前臂近端,远端助手握患肢大、小鱼际,顺势牵引,术者先纠正侧方移位或旋转移位,然后两拇指指腹抵按远折端的背侧,其余四指环抱近折端掌侧,维持牵引下,两手拇指用力向掌侧按压远折端,加大掌侧成角,拇指感到骨折远端向掌侧滑动,当骨折断端骨皮质对顶后,立即反折,反折同时双手拇指向下按压远折端,其余四指上提近折端,纠正重叠移位。一般桡骨复位成功后尺骨即可自行复位。维持骨位下,顺着骨干触摸断端,若没有明显的台阶感,说明复位成功。然后顺势牵拉各手指,理顺患侧的肌肉、肌腱。整复完成后,用棉垫将前臂包裹,依次放置远折端背侧斜口垫及背侧夹板、近折端掌侧平垫及掌侧夹板、桡侧夹板、尺侧夹板,调整小夹板松紧度,用中立板将前臂固定于中立位,前臂悬吊带屈肘90°位固定。固定完成后观察伤肢端血循、感觉、活动等,若无异常,马上行X线检查,了解复位效果,复位后第4日、第11日、第21日、第28日复查,确定骨折是否移位,外固定是否松动,肢端循环、感觉有无异常。2)药物治疗。根据骨折3期分治原则,早期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治疗为主,口服院内制剂玄胡伤痛片(川医制字Z20080007),每日3次,每次1片;创伤消肿片(川药制字Z2008088),每日3次,每次1片;中期以和营生新,接骨续损治疗为主,口服院内制剂归香正骨丸(川药制字Z20080003),每日3次,每次2 g;后期以壮筋骨,养气血治疗为主,口服院内制剂双龙接骨丸(川药制字Z20080026),每日3次,每次2 g;6岁及以下儿童不用口服药物。3)功能锻炼。整复完成后即可开始行患侧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活动。1周后增加肩关节屈伸、内收、外展、上举及肘关节屈伸锻炼,4周后复查X线片,有骨痂生长则可去除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循序渐进进行前臂旋转、腕背伸、掌屈锻炼[3-4]。

1.4 疗效标准 参照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估标准[5]评定。优:腕关节无疼痛,功能活动正常,握力正常,腕关节掌屈或背伸活动受限<15°。良:腕关节偶尔疼痛,功能活动与握力基本正常,腕关节掌屈或背伸活动受限≥15°,<30°。可:腕关节经常疼痛,功能活动与握力减弱,腕关节掌屈或背伸活动受限≥30°,<50°。差:腕关节持续疼痛,功能与握力明显减弱,腕关节掌屈或背伸活动受限>50°

2 结果

本组131例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其中128例1次整复成功,3例2次整复成功。复位后复查X线片均提示骨折对位对线较好。4 d后复查,1例再次出现移位,经再次复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后未出现移位,经过6~12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本组病例131例,优97例,占74.05%;良31例,占23.67%,可3例,占2.29%;差0例,有效率100%。典型病例影像资料见图1。

3 讨论

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常见,在儿童骨折中的发生率为17.48%,占上肢损伤的21.56%。在临床上,由于前臂连接着屈伸和旋前、旋后的肌群,因此,尺桡骨远端骨折容易造成重叠和成角以及旋转侧方等移位。目前,手法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成为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6-7]。

图1 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治疗前后X线片

儿童前臂肌肉柔嫩,旋前方肌可将尺桡骨远端联合在一起,复位时可将尺桡骨远端当成一个整体,如果将桡骨远折端精准复位,尺骨远折端也即随之复位[8]。儿童骨折塑形能力强,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整复及有效的外固定后,很少发生错位,并且无手术风险及相应的手术后遗症,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不影响前臂的功能活动。治疗尺桡骨远端骨折的目的是达到解剖复位,恢复关节的功能活动。若治疗方法不当,则会出现患肢肌力下降,功能活动受限,严重时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桡骨近端的旋后畸形不得大于30°,尺骨远端的旋转畸形不得大于10°,尺桡骨的成角畸形不得大于10°[9-11]。

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以横形和短斜形多见,骨折端重叠、向桡背侧移位,单纯采用牵引按压手法,复位效果不佳[12]。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需要纠正短缩、旋转侧方移位,尤其要纠正短缩和旋转移位。虽然儿童骨骼塑形能力强,但是短缩、旋转畸形是必须要纠正的。根据受伤过程,应选择合适的复位手法,折顶手法在整复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过程中,遵循“逆创伤机制复位”的原理,疗效确切[13-14]。骨折复位成功经有效的固定后,即进行患肢的握拳运动;待有效骨痂生长后去除外固定,循序渐进地进行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肘关节屈伸等锻炼[15]。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合理的药物治疗配合个性化的功能锻炼,不但能有效地固定骨位,消肿止痛,还能通过肌肉的收缩调整移位,舒筋活络,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遵循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中“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结合”的原则[16]。

我们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遵循“逆创伤机制”,欲合先离。首先加大成角,让骨折断端对合后,再反折,减少因骨折复位带来的二次损伤,判断骨折断端骨皮质是否对合是复位此类骨折的重点和难点,反复多次的对顶反折会加重损伤,严重时会损伤血管、神经。所以在复位前我们应了解病史,仔细阅读X线片,做到心中有数,复位时加大成角至90°,可使骨折断端滑动至对合,随即反折即可。复位后,对患侧手指、腕关节、前臂用理筋手法,使得筋腱归位,筋骨并重。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复位的关键是纠正短缩和旋转移位,复位成功后,有效的外固定也需要防止骨折再次出现短缩和旋转移位。复位成功后,在维持骨位下,根据骨折移位方向放置压垫及小夹板,可以有效地稳定骨折断端,防止短缩移位,中立板将前臂固定在中立位,禁止前臂旋转运动,有效地避免旋转移位,将小夹板和中立板有机结合,可以防止骨折再次出现短缩和旋转移位。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侧关节进行功能锻炼,坚持功能活动贯穿始终,防止功能障碍,动静结合。根据骨折3期分治原则,给予患者内服合理的药物,内外结合。有效的外固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及合理的药物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体现“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结合,医患合作”的思想。

综上所述,运用手法整复小夹板中立板外固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及合理的药物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靠背”骨折,疗效满意。

猜你喜欢
夹板前臂腕关节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研究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应用于腕关节损伤的影像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腕关节早期病变检出率的影响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