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肿膏联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

2020-05-08 03:36汪志炯李国栋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4期
关键词:夹板消肿偏角

汪志炯 李国栋 华 臻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桡骨下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1]。老年桡骨远端骨折作为老年人常见的上肢骨折,多为老年人摔倒时身体应激保护以手掌撑地从而发生[2],以老年女性居多。根据骨折类型分为伸直型、屈曲型,波及关节面[3],以伸直型占多数。桡骨远端在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风险更大[4]。如因治疗失当导致关节功能不完整,例如关节畸形、疼痛、活动受限,势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当前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虽骨折复位良好,可早期功能锻炼,但有腕关节粘连、骨折不愈合[5]的可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该类骨折多为老年人,且大多合并基础疾病,有一定手术风险。实际临床上更多老年患者愿意接受以手法复位联合夹板固定的传统疗法,一般肿胀疼痛消除较慢,康复锻炼开展时间较晚,对医生手法能力要求较高[6]。消肿膏作为“刘氏骨伤”重要传承之一,具有活血止痛、消除肿胀以及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功效。笔者所在医院运用消肿膏联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有外伤史,多为间接暴力所致;伤后腕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前臂远端畸形,压痛明显,腕臂活动功能障碍;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55岁;骨折分型为参考AO分型中A、B型;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排除标准:对外用膏药过敏者;患者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完成该试验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31例;年龄63~85岁,平均(68.84±6.38)岁;左侧骨折者25例,右侧骨折者20例。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28例;年龄61~80岁,平均(66.79±8.13)岁;左侧骨折者21例,右侧骨折者24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刘氏骨伤”手法整复和常规药物治疗,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患侧肩部外展90°,嘱患者深呼吸,尽可能放松减少肌肉对抗,术者与两助手位于患侧,一助手双手握前臂近端,一助手双手分别抓住患肢大小鱼际,两助手对抗拔伸牵引,维持约1 min后,待骨折端完全牵开,重叠和嵌插移位得到纠正。中医特色手法“骨欲合先使其分离,筋出槽,旋转折顶使其合”,使骨折复位,纠正骨折短缩成角、桡偏或掌背侧移位,以求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掌倾角及尺偏角[8]。整个复位过程时刻把握“方向准、着手轻、固定稳、牵引长”原则。助手维持牵引的状态下,以纸质夹板结合压垫固定。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笔者所在医院院内制剂“刘氏骨伤”之消肿膏(苏药制字Z04000200)外敷,5 d换药1次。消肿膏药物构成:生川乌30 g,生草乌30 g,芙蓉叶30 g,天花粉30 g,生栀子30 g,紫荆皮30 g,苍术30 g,生大黄20 g,黄柏20 g,生半夏20 g,姜黄20 g,白芷20 g。以上药物共研磨,用甘油、滑石粉调和后根据患处大小,将药膏涂在棉料上,厚度约6 mm,用丝锦纸遮盖,再用绷带绑扎或胶布固定,可在调整固定夹板时候换药,一般5~7 d左右见效。嘱患肢抬高,加强指间、掌指等功能锻炼,医师每天检查患肢肿胀情况,包括肢端血循、局部皮肤有无张力性水泡、溃疡等,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如有无张力性水泡、溃疡应做相应处理并停止外敷药。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予门诊复查X线,明确骨折愈合情况,必要时再次复位固定。夹板固定时间4~6周,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拆除夹板时间。

1.4 观察指标 1)参照文献[9]中外伤性骨折症状分级量化表,对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区分级别为无症状、症状轻微、症状中等、症状严重,分别对应0分、2分、4分、6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2)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等影像数据在手法复位1周后、1个月、2个月随访时完成。3)疗效根据Sarmiento等[10]改良的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按照评分分4个等级,其中优为0~2分,良为3~8分,可为9~20分,差为21分以上。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见表1。治疗组治疗1周后疼痛、肿胀、瘀斑、肢体萎软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对照组治疗1周后疼痛、肿胀、瘀斑、肢体萎软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疼痛、肿胀、瘀斑、肢体萎软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前治疗1周后疼痛4.25±0.56 2.26±0.51*△3.86±0.48 3.54±0.46肿胀3.98±0.65 2.42±0.44*△3.56±0.54 3.12±0.35瘀斑3.48±0.29 2.38±0.36*△3.65±0.21 3.24±0.52肢体萎软3.91±0.46 2.64±0.34*△3.82±0.36 3.65±0.36

2.2 两组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比较见表2。治疗1周、1个月、2个月后,两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1周、1个月、2个月后,治疗组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2.3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和桡骨高度比较(±s)

组别治疗组(n=45)对照组(n=45)时间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1个月后治疗2个月后掌倾角(°)-11.50±2.26 13.65±2.45*△12.74±2.14*△11.56±1.95*△-10.28±2.84 10.94±3.95*10.48±3.05*9.64±2.83*尺偏角(°)14.10±3.26 24.25±2.57*△22.56±3.51*△22.31±2.97*△13.67±3.04 21.56±1.86*20.38±2.62*19.86±3.04*桡骨高度(mm)6.04±4.63 9.74±2.84*△9.28±3.43*△8.12±3.17*△5.86±4.00 8.68±3.08*8.25±3.84*7.24±3.42*

表3 两组总体疗效比较(n)

3 讨 论

《世医得效方》提出“手掌根出臼”病名,又名手腕失落,明确指出该病主要是由于跌扑损伤造成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11]提出“凡手骨出者,看如何出,若骨出向左,则向右边拨入;骨向右,则向左边拨入”。这与现代医学所提出“折顶、挤按”基本原理相同。中医学认为,当外来暴力导致骨断筋伤,血溢脉外,气随血行,故气血不通,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骨折患者疼痛程度较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气伤痛,形伤肿”,故为肿痛。所以治疗骨折疾病早期要以行气活血、消瘀通络为主。血行则气有所归,气归则经脉通畅,气血各司其职,达到续筋接骨,骨正筋柔。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桡骨远端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12]。老年患者低能量的损伤就可以导致桡骨骨折,普遍以粉碎性骨折为主,且关节稳定性差[13]。此外,腕关节周围以骨结构、关节囊、韧带、肌腱为主,缺少有力软组织保护,外力可直接作用腕关节相关结构,因缺少必要缓冲条件,极易导致骨折[14]。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目的以骨折复位、固定,同时促进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为主[15]。相关研究表明[16],钢板螺钉内固定可通过切开复位,达到骨折解剖复位,同时钢板的坚强固定为骨折修复提供了稳定的结构,可以使患者尽早地恢复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僵硬、肌肉萎缩[17]。但手术易致腕部肌腱粘连,甚至并发关节僵硬等[18]。老年患者年龄偏大,骨质疏松患者居多,螺钉把持力不足时极易发生钢板移位、退钉、断钉等并发症。此外术后感染风险、骨折移位或二次手术等都加重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笔者认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首选保守疗法。中医正骨手法操作简便,不仅可以早期骨折复位固定,而且可随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性,避免了传统石膏固定带来的石膏松动造成骨折移位,同时夹板的轻巧便捷方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刘氏骨伤”提出治疗骨折的过程中提出:损伤治从局部,注重整体观念,将疾病看作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针对骨折治疗主张早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后期注重补益气血,加强功能锻炼。

“刘氏骨伤”首创外敷膏药消肿膏具有清热消肿、抗炎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主治外伤引起急性肿痛、骨折脱臼等[19]。消肿膏主要由“乳香、川乌、草乌等多味中药混合而成,作为祖传膏剂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在外伤急性期的处理方面,疗效满意。尤其是伤科急症方面,在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活血通络等方面疗效显著。通过对比两组中医临床症状可以发现,在骨折早期给予消肿膏外敷可明显缓解骨折早期临床症状,达到通经络,续筋骨的目的。

综上所述,消肿膏联合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在活血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提高腕关节骨折临床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夹板消肿偏角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翼吊长涵道发动机短舱内偏角优化和机理研究
2018全国Ⅱ卷选修3-4中偏角的解法探讨
欧姆表偶然误差分析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大城市“消肿”的国外经验
赤小豆鲫鱼汤日常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