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援限制政策对俄超联赛竞争力的影响及启示

2020-05-09 08:04张子华
体育科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冠军联赛外援英超

徐 涛,张子华,雷 丽

(1.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湖南 湘西 416000;2.铜仁学院大健康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1 俄超联赛外援限制政策及实施背景

在2005年以前俄超联赛是没有外援限制政策的,但在2005年这一年,俄罗斯各级国家队表现糟糕,俄罗斯成年国家队未能进入2006年世界杯决赛圈(俄罗斯已经连续缺席了2002年世界杯、2004年欧洲杯、2006年世界杯三届大赛);同时,21岁以下(U21)青年国家队也未能进入欧洲青年锦标赛决赛圈,正是鉴于成年队和青年队表现不佳,俄罗斯足协(RFA)希望通过外援限制政策提高本土球员在俄超联赛的出场率,逐步改善这一糟糕状况,于是在2005年5月,俄罗斯足协颁布了外援限制政策,并于2006赛季开始实施。根据限制政策:2006、2007赛季实行同时上场的外援不得多于7人(以下简称“4+7”)政策,2008、2009、2010、2010—2011、2011—2012(俄超联赛从2010年起实行跨年联赛)实行同时上场的外援不得多于6人(以下简称“5+6”)政策,在2012—2013赛季前由于俄超联赛顶级俱乐部的强烈建议,2012—2015三个赛季俄罗斯足球协会放宽了规定,实行“4+7”的外援政策。

2 对联赛竞争力的影响

2.1 对联赛内部竞争力的影响

2.1.1 竞争平衡理论

1874年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Walras)在《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提出了一般均衡理论(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之后萨缪尔森(Sarmuelson)和希克斯(Hicks)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完善[1]。1956年,美国学者罗滕伯格(Rottenberg)首次将这一思想应用到了北美职业体育竞赛上,形成了职业体育竞争平衡理论[2]。

竞争平衡是指在联赛中各支队伍竞争力的均衡造成的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2]。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紧张感和刺激感是观众主动观看比赛的主要内在驱动力,两支球队的竞技能力越平衡,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就越强,观看比赛的观众人数也会越多[3]。如果联赛总是被实力较为强大的2~4支球队控制,就会缺乏竞争平衡,如果多数比赛竞争性缺乏,会导致观众对比赛缺乏兴趣,进而导致联赛关注度降低、商业价值下降,此外还会导致强弱队门票收入、商业价值等的两极分化,弱者恒弱、强者恒强的局面,最终造成联赛的两极分化,严重制约联赛的可持续发展[4-5]。

研究采用业界通用的5支俱乐部集中度(The Five-club Concentration Ratio,C5)测量联赛中的竞争平衡度。C5 Ratio是指联赛结束时前五名的队伍的积分之和占全部总积分的指数[6],指数越高说明联赛的竞争性平衡越低,指数降低说明联赛的竞争平衡增高。但是这个指数有明显的缺陷,它对联赛球队的数量非常敏感[3],不能在参赛队伍不相同的联赛之间进行横向比较。为此米基(Michihe)和奥顿(Oughton)对公式进行了改进和完善[7],采用了C5竞争平衡指数(The C5 index of Competitive Balance,简称C5ICB),计算公式如下:

C5ICB=C5/(5/N)×100

C5ICB的理想值是100,即在联赛中,所有的队伍都有均等的机会进入前5名或争夺冠军,这当然仅是理想值,现实的联赛中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理想值是不太可能达到的。根据研究,职业联赛C5ICB在一般130~160之间为宜[8],且数据越小说明联赛的竞争平衡越好、联赛竞争力越强。

2.1.2 俄超联赛竞争平衡分析

为了研究外援限制对俄超联赛竞争平衡的影响,研究选取了英超联赛和德甲联赛作为对比双方。英超联赛外援政策比较开放,只规定每支球队的大名单中至少有8名本国球员,非欧盟球员只需要拿到欧盟劳工证就能注册和参加比赛[9]。而德甲则对联赛外援政策有严格的规定,德甲的每个球队都只有4个外援名额,但是每场比赛最多只能上场3人,同时规定,一线队的18人大名单中至少需要12名本土球员,其中至少包括4名本队青训队员和8名本国青训队员[10]。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英超对于外援基本没有限制,德甲不但对于外援有较为严格的限制,且对于青训附加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表1、表2可以看出:在2001—2005年,俄超、英超、德甲三国联赛的C5ICB平均值,英超(140.58)>俄超(135.39)>德甲(134.13),标准差S值,德甲(5.77)>英超(4.70)>俄超(3.77);在实施外援限制政策后的10年间,C5ICB平均值英超(146.53)>德甲(140.90)>俄超(136.71),标准差S值英超(4.76)>德甲(4.46)>俄超(3.43)。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俄超联赛同英超、德甲联赛相比,通过外援限制政策有效地控制了联赛的竞争平衡,C5ICB增量相对几乎无外援限制的英超联赛和外援政策严格的德甲联赛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俄超各赛季C5ICB的波动也相对其他联赛较小,这说明竞争平衡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德甲联赛通过外援限制政策,联赛的稳定性也得到了增强,俄超联赛的这一稳定性一直优于德甲联赛和英超联赛。通过对联赛积分榜的观察,这一发现也得到了印证:英超联赛(20支参赛队)在2006—2016年间的10个赛季,共有8支球队曾经获得联赛前五,阿森纳(10次),切尔西(9次),曼联(9次),热刺(7次),曼城(6次),利物浦(5次),埃弗顿(3次),莱斯特城(1次),英超联赛的联赛前5基本是前7支占据;反观俄超联赛(16支参赛队),在2006—2016年俄超联赛10个赛季进入联赛前5的球队有11支,泽尼特(9次),中央陆军(8次),莫斯科斯巴达(6次),火车头(5次),喀山红宝石(5次),莫斯科迪纳摩(4次),克拉斯诺(3次),安郅(2次),土星、阿姆卡尔、库班各1次。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俄罗斯联赛在外援限制政策实施后,相对外援政策宽松的英超联赛,联赛的竞争平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英超联赛曾排名前5的球队,占球队总数量的40 %,而俄超联赛曾排名前5的队伍,占联赛队伍总数的69 %,这表明俄超联赛大多数球队有机会进入前5,这是联赛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注:数据来自欧足联官网http://www.uefa.com/;表中英超和德甲部分来自刘飞、龚波在2017年的研究

表2 2006—2015俄超、英超、德甲C5ICB指数

注:数据来自欧足联官网http://www.uefa.com/;表中英超和德甲部分来自刘飞、龚波在2017年的研究

这一现象在俄超联赛2011—2012赛季尤为明显,该赛季有泽尼特、中央陆军、迪纳摩、斯巴达克、火车头、喀山鲁宾和安郅七支球队争夺联赛前三名,竞争异常激烈。究其原因[11],主要是由于该赛季俄超引进了更多的投资,加剧了联赛的竞争,安郅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观点。该俱乐部在上个赛季差点降级,然而,安郅的投资人在2011—2012赛季投入巨资,引进了包括罗伯特卡洛斯、埃托奥、茹德扎克等知名球星之后[12],安郅的联赛成绩快速提升,甚至成为联赛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对外籍球员的限制也在安郅的转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5 + 6”模式需要保证5名本土球员在场上,所以俱乐部不能简单地在所有位置上都购买国际球星。由于竞争激烈,优秀的本土球员往往引得各俱乐部争相购买,而竞争对手拒绝把优秀的球员卖给安郅,因此,为了满足“5 + 6”的模式,安郅大力挖掘青年队的潜力队员,所以该赛季不少优秀的本土球员有出场比赛机会,能同一流球星一起踢球,年轻球员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就在那一年,安郅有多名球员入选了俄罗斯不同年龄段国家队,为国家队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13]。

而反观英超联赛,安郅的例子可以与英超曼联的情况相比较,曼联的策略是从其他俱乐部购买高水平球员。结果,球星的大量涌入,导致青训营里年轻的英格兰本土球员失去了出场机会,甚至无法进入替补名单。另一方面,这一战略帮助曼联问鼎2011—2012赛季英超联赛。但是安郅的结果则和曼联有很大不同,俄罗斯对外国球员的限制制约了安郅的崛起,如果没有外援政策,安郅极有可能会复制曼联的战略路线。随着外援政策的放宽,2012—2016四个赛季,莫斯科中央陆军、泽尼特复制了曼联的这一政策,几乎垄断了这四个赛季联赛的冠亚军。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总结发现,俄罗斯外援限制的实施使竞争加剧,外援政策放宽导致竞争性降低。这一发现基本吻合德容格(Dejonghe)和范奥普斯塔(Van Opstal)的理论:自由化导致竞争的减少,而调控则促进了竞争[14]。

2.2 对俄超联赛对外竞争力的影响

欧洲冠军联赛(UEFA Champions League)是欧足联主办的年度足球比赛,代表欧洲俱乐部足球最高荣誉和水平,被认为是全世界最高素质、最具影响力以及最高水平的俱乐部赛事,亦是世界上奖金最高的足球赛事和体育赛事之一[15]。在研究俄超联赛俱乐部对外竞争力这一问题上,研究以俄超俱乐部参加欧洲冠军联赛的成绩来说明俄超联赛俱乐部的整体竞争力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各国家参加欧洲冠军联赛的名额分配是根据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ootball History and Statistics 以下简称IFFHS)统计的联赛世界排名来确定的,IFFHS对各国联赛的世界排名评判标准纷繁复杂,主要是根据国内联赛、杯赛、各大洲举办的赛事以及国际足联举办的俱乐部赛事的成绩,通过一定的规则换算成积分再进行排名[16]。所以俄超俱乐部参加欧冠联赛的名额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001—2005赛季,俄超俱乐部参加欧冠联赛的名额是1个,且需要参加资格赛;2006—2010赛季俄超俱乐部有2个参加欧冠联赛的名额,俄超联赛的冠军直接进入正赛,亚军则需要进行资格赛;2011—2012、2012—2013俄超有3个参加欧洲冠军联赛的名额,联赛第三名要参加资格赛;2013—2015三个赛季均是冠军直接进入正赛,亚军进行资格赛。

从表3可以看出,俄超俱乐部在欧洲冠军联赛有一定的影响力,莫斯科中央陆军、泽尼特等都多次进入过冠军联赛的淘汰赛阶段。在实行外援政策以前,俄超联赛俱乐5年内累计有5支队伍参加欧洲冠军联赛,2次从小组赛出线,进入淘汰赛阶段;在俄超联赛实行外援政策后的10年中,由于冠军联赛的改制,俄超联赛俱乐部参加的次数大幅度增加,10年中,累计有22队次参加冠军联赛,4队次未能进入小组赛,14队次进入小组赛,3队次进入16强,1队次进入8强。但从数据对比,俄超联赛明显受外援政策的限制,在欧洲冠军联赛的竞争力明显下降,外援政策实施前40 %的参赛队可以进入淘汰赛阶段,而外援政策实施后仅有18.2 %的球队进入淘汰赛阶段,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俄超联赛的竞争力较以前有明显的下降。但外援政策实施后的10年中(2006—2015年),俄超球队在冠军联赛的竞争力并非一直较低,其中也不乏亮点,例如2011—2012赛季的欧冠联赛,俄超3队参赛,其中2支球队进入16强淘汰赛阶段,这一阶段俄超联赛也展现了不俗的竞争力。

表3 俄超俱乐部2001—2015年欧冠成绩

注:数据来自欧足联官网http://www.uefa.com/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外援政策的实施。俄超联赛的参赛球队和欧洲其他球队,尤其是五大联赛的球队,在外援的政策上同欧洲冠军联赛的外援政策接轨的程度各有不同。欧洲冠军联赛对外援没有严格的要求,在英超、意甲、西甲、法甲联赛的俱乐部,均不把欧盟国家的队员视为外援。欧盟目前有28个会员国,除了五大联赛国家,还包括葡萄牙、荷兰、比利时、捷克、克罗地亚等诸多足球强国,这就让英超、意甲、西甲、法甲联赛的俱乐部有更多优秀的非本国球员也非外援加入球队,提升球队的竞争力[17],另外还有些联赛例如法甲、西甲通过了《科托努协议》,来自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区缔约国的球员享有与欧盟球员相同的待遇,而且又因为非洲有着大面积的法语区,不存在语言沟通的问题,因此法甲成为很多非洲球员的首选,而西甲则成为中南美国家球员闯荡欧洲的起点。大量高水平球员的涌入,无疑大大提高了这些国家俱乐部的实力[18]。

俄超联赛在2011—2012赛季展现了不俗的竞争力,但是这一变化并非由于外援政策引起的。2010赛季前,俄超联赛外援政策已经实施5年,其中“5+6”政策已经实施3年,这个赛季并没有进行外援政策的调整,其原因更多的是由于政治和经济因素:俄超顶级俱乐部的背后聚集着众多的金融寡头,例如:圣彼得堡泽尼特的拥有者是俄罗斯国家天然气公司,莫斯科中央陆军的拥有者是西伯利亚石油公司,莫斯科斯巴达的拥有者是卢克石油公司[19]。2002年世界能源价格飞涨,随后的几年,俄罗斯的金融寡头为了提升自己在本国的影响力,纷纷注资俄超联赛,2004年阿布(现在切尔西老板)向莫斯科中央陆军投资3 000万英镑,中央陆军获得了另一项次级别欧洲联赛——欧洲联盟杯(UEFA Europa League)的冠军[20]。阿布及其公司也名声鹊起,甚至获得了总统的接见,在政府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这一举唤醒了其他富豪的热情,引援在2010年达到顶峰,喀山红宝石、中央陆军、泽尼特、安郅等俱乐部投入大笔资金引援,非洲足球先生埃托奥、前西班牙国脚德尔奥尔诺、爱尔兰国脚麦吉迪,著名球星儒西莱、茹德扎克等纷纷加盟[21],这也是为何俄超俱乐部在2011—2012赛季能有2支球队同时进入淘汰赛的最主要原因,但是这一原因和外援限制政策并没有太大关系。之后几年随着能源价格的下降,俄罗斯经济逐渐衰退,金融寡头也不愿大手笔注资球队,导致大量球星流失,俄超联赛竞争力迅速下降,甚至有些中小俱乐部因为投资人撤资而面临解散的困境[22]。

3 对我国职业联赛的启示

3.1 联赛内部的竞争状态可以通过外援限制政策进行调整

我国的职业足球超级联赛职业化开始于1994年,当时实行“8+3”外援政策,即最多注册3外援,上场3外援;到2001年,禁止引进外援门将;2003年实行注册4人,上场3人的“8+3”政策;2004年实行注册3人,上场2人的“9+2”政策;2005年实行注册3人,替补加首发共2人的“9+2”政策;2007年实行注册4人,上场3人的“8+3”政策;2007为同亚足联接轨,中超联赛采用“7+3+1(亚洲外援)”的外援政策,直到2017赛季取消亚洲外援名额,调整为“8+3”;综上可以看出,我国职业联赛的外援政策偶有变化,但总体比较平稳,且同亚冠联赛接轨较好(亚冠实行“7+3+1”),给中超联赛内部竞争创造了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2009—2018年的10个赛季中超联赛内部的竞争平衡指数在127.3~144.1,处在一个比较健康的区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中超联赛竞争平衡指数发生较大的波动,足协可以通过调整外援政策对联赛的内部竞争进行调整,通过前面的论述大致可总结为:收紧外援政策加剧内部竞争,放宽外援政策降低内部竞争。

3.2 宽松的外援政策更有利于联赛俱乐部在亚洲赛场取得优异的成绩

由于我国国内球员的水平普遍不高,在参加亚洲冠军联赛时,外援的作用更加凸显。同亚足联外援政策接轨,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职业联赛俱乐部在亚洲赛场的表现。广州恒大俱乐部在2013年、2015年问鼎亚冠,这得益于中超联赛和亚冠联赛外援政策的良好对接,同时也得益于有埃尔克森、穆里奇、孔卡等高水平国际外援,还有金英权等亚洲外援的出色表现。其他成绩优秀的球队也不例外,如上海上港有胡尔克、奥斯卡等球星,江苏苏宁有拉米雷斯、特谢拉等球星。2017年以后中超外援政策缩减为“8+3”,2018年足协还出台规定要求每场比赛出场的外援人数和U23上场人数相等,这导致外援尤其是亚洲外援出场时间锐减,不少优秀的亚洲外援纷纷因无球可踢而离队。2019赛季亚冠联赛,四支参赛球队中有两支没有亚洲外援,这意味着在亚冠赛场,他们与其他国家的球队相比处于劣势,从2017、2018、2019三个赛季的亚冠联赛来看,中超球队不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超联赛的俱乐部在同日韩俱乐部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如2019亚冠联赛,韩国浦和红钻俱乐部,接连击败北京国安、上海上岗、广州恒大三支中国俱乐部,打入东部决赛。这同中超收紧外援政策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中超球队一直延续当前的低迷状态,中国足协可考虑适当放宽外援政策,以此提高中超球队在亚洲赛场的竞争力。

4 结论

通过对俄罗斯外援政策实施前5年和后10年外援政策对俄超联赛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外援政策相对宽松的联赛,俄超联赛的外援政策有效地遏制了竞争平衡指数(C5ICB)的增高,使俄超联赛一直保持良好的内部竞争。同时由于外援政策对外援数量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也导致俄超联赛俱乐部对外竞争力明显降低。外援限制对俄超联赛的影响有利有弊,如何制定外援政策,从而实现对内、对外竞争力的双增长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探索。

猜你喜欢
冠军联赛外援英超
大牌外援难混CBA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新政”下外籍球员的效应分析
英超
外援政策考验各国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