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贯通式”党建模式探究

2020-05-09 09:47陈新亮张乃楠段军胡敏
青年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组织建设高校党建

陈新亮 张乃楠 段军 胡敏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高校如何提高基层党建成效,形成符合新时期发展的党建模式尤为重要。积极创建基层“贯通式”党建模式,横贯“六项建设”,纵贯“十大育人体系”工程,把党建和思政工作贯通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形成党政联手、党群共建、师生同心、行动同向育人大格局。

关键词:高校党建;贯通式;组织建设

一、横贯“贯通式”党建模式的六大建设内涵

(一)思想建设

高校基层党建要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久久为功抓思想建设这个基础,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首先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充分发挥学院中心组理论示范引领作用,采取“六结合”方式, 做到“五有”,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和党员干部全参与。其次是开展“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等七项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创新优秀团日和党日活动,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加强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让广大师生党员积极融入到社会中去、基层中去。三是重视宣传,全年上校网60条新闻信息,牢牢把握宣传阵地,采用媒体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念,党的办学理念贯穿于网络和新闻媒介。

同时,作为高校基层党建,校园的安全稳定是贯穿始终的思想。在领导带头、全员动员、细致服务的共识上,通过前期每月1次基地访谈、最后一次班会、志愿服务、理想信念教育座谈会、24小时轮岗值班制度和党员、学生干部负责制、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内容、重点对象特别关注、心理咨询服务、职场礼仪培训、毕业生演唱会、毕业生照片墙留念、毕业生赠言等多措并举,保证了学院毕业生文明有序踏上追求理想的征程。

(二)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首先是抓党建班子建设。牢牢把握班子建设,构建创新长效性党组织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的根本动力,因此学院在一年内共召开党委会20次,党政联席会23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做到“中心”、“核心”,两心并一心;职责分、思想合,工作分、目标合,岗位分、行动合,一支团结务实奋进的班子形成并壯大;其次是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尤其在审核评估中,引导了党员干部 “深入、协作、导向”;最后抓教师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思想和方向,基层学院开展了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装广大师生党员干部的头脑,积极引导教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教师队伍,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努力营造优良、健康、奉献的教书育人好氛围。

(三)作风建设

合理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纪律规矩这条红线,强化作风建设。一是要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党风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杜绝学院党员干部队伍的不正之风,执行“一岗双责”制度,分解责任和落实,对党政干部的作风问题和监督做到层层监督,逐级上报;二是要加强日常和年终的考核,将作风建设作为师德和工作的考核内容,将形成的制度性作风问题的文件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三是继续健全领导体制,党政齐抓共管,在学院内部成立作风审查小组,认真落实,亲自协调,定期组织作风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

(四)反腐倡廉建设

一是强化班子成员表率引领作用。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目标任务分解。二是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推进党务院务公开。对教职工提醒约谈全覆盖,畅通检举箱、举报邮箱和各班级设立2名监督员等渠道,落实“351”。三是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四是强化廉政文化建设。对学院第三届廉政文化作品84件作品进行了评比并召开了表彰会。召开毕业生党员“廉洁从业”座谈会。

(五)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高校党建的根本保障,建章立制,严格执行“规范运行”,时时刻刻抓贯通制度建设这个保障,强化执行力。遵循目标明确、方法可行、程序合理、激励到位、考核有效的工作理念,健全完善组织、制度、责任、考核“四个体系”。一是成立学院党建工作督察组;二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切实执行党组织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三是认真执行班子成员联系支部、班和退伍军人制度,落实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支部书记述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一系列师德建设、道德规范等制度性文件,对于教师的学术不端和违规违纪做到“零容忍”,力求形成党政齐抓共管师德建设的新局面。

(六)纪律建设

加强党建工作,必须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落实学院教师课堂政治纪律制度,发挥每班2名学生政治纪律监督员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学校和学院的教师学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从严要求,深入细致,重在实效,对于日常每学期的教师课程,学生出勤,考试巡视,评优评助均要严格规范,对于教学事故和学生作弊等不良情况严肃处理,在全院党员师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纵贯“贯通式”党建模式的“十大育人体系”工程

(一)教学和专业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学是高校的最重要的一环,而对于党建工作来说,对于教学环节中,要严把教师引进,选聘,课程建设,教材的选取,学术活动等重大环节要严把政治关,加强学院对于学术组织的政治引导,对于教学课堂的思想文化阵地要做到有力的监督。要精准思想政治教育课,充分利用教学阵地,把握好师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治学育人,立德树人的具体环节中来。成立了教风学风督察组,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学生从学行为。

学院的党组织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指导和积极推动,以专业为单位,制定详细的党支部工作职责和考评办法,同时要结合分工联系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实现学院每一位教师和学生都能有人联系,及时指导,并且推动各个党小组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科研和实践是党建的主要环节

在科研方面,要不断结合各个学院的特点,丰富基层党建的理论成果,以科研促进党建,以党建进一步推进高校科研的繁荣,积极组织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和党员学生进行科研交流,同高校思政研究相结合,积极申报党建和思政类专项课题,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

以志愿服务实践为主要实践形式,制定详尽和科学的党建实践环节,将社区服务和红色教育基地作为高校基层党建的主要实践基地,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牵头,各个基层党支部小组成立各自志愿分队,每学期制定相应的志愿服务计划,深入基层和社区,将高校党建工作落实到位。

(三)第二课堂是党建的重要阵地

高校第二课堂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扩展教学内容和模式,丰富学生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职能,对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来说,高校第二课堂能否合理地运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可以弥补第一课堂的短板,特别是思政教育课,授课形式较为单一,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在第二课堂中进一步带动,将党建工作贯穿于第二课堂之中。

高校第二课堂往往贯穿于团建之中,因此牢牢把握团建,以团建带动党建,党建指导团建,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重要作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切实在高校抓好“党团衔接”的要求,创新机制体制,丰富团建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教育和引领高校广大青年教师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提升高校党建的工作质量。

(四)网络新媒体是党建工作的有力助手

在新媒体时代下,网络的崛起成为了现代人们交流和沟通的重要途径,高校党建工作要牢牢把握网络阵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网络和社会上树立良好形象,积极与大众传播媒体进行互动交流,合作共享,联动传播;同时要推进学院党建工作的信息化和媒体化建设,对于网络直播课程和党建工作网络化服务要增加相应的投入,完善各个学院的网络建设和微信平台建设,为全校和全学院的师生提供对称,快捷的教学、科研、财务和管理的信息服务。

(五)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工作的保障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校园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问题又是高校学生管理问题中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牢固校园安全防线,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则是稳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内在要求的重要体现。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增强校园安全使命感,积极完善学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提升心理问题的防范能力,完善各个学院的心理健康和咨询工作站,努力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注入安全文化的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把“健康、积极、向上、物防、自防”结合起来,构建校园心理健康新理念,使学生有地可寻,有人倾听,有师关怀,将突发心理问题的所出现的校园危机事件遏制在摇篮里,解决在预防里。

(六)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党建工作的助推器

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机制,对于学院党委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党委组织员的工作职责,对基层的组织的党员发展工作进行有效指导、监督和检查,相应地制定和完善各级学院党委组织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化考评标准,确保落实工作,认真把好党员发展的环节,按照工作职责的要求,确立党建工作和党员发展档案,认真执行工作备案和工作日志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员发展和积极分子培训课程,制定相应的符合本学院的发展和材料评价规则;同事要积极推动基层支部党建和共建,继续深入一支部一特色项目,成立优秀党支部示范点,和后进党支部的帮扶引导,积极形成支部联动共建,发挥各自优势,凝聚思想和行动。

(七)优质的服务是党建的职责所在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重要指导思想,高校党建工作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学校和学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积极正确的服务理念,积极对校园和学院的各项服务内容进行建设,加大资源的扩展力度,改善师生的办学和生活环境,提高校园空间资源的使用率;推进条件保障的服务制度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推进校园信息化、公开化的建设,坚持贯彻教学和管理相结合,校领导对接学院,学院对接支部,党员对接群众和团员的制度,自上而下,贯通信息和交流,也促进了党建工作的落实。

(八)落实各项资助工作是黨建的内在要求

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党建的内在要求,这就需要学校和各个学院的学生工作要始终落脚在关心学生成长成才的环节中,尤其要特别关注在校大学生家庭贫困或者特殊学生群体,多个渠道缓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压力。积极完善和落实学校各种资助项目,在外拓宽教育基金项目,设立校级和学院级的专业型奖学金项目,校内和校外资助项目,临时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岗位,最大程度降低困难学生的生活压力,对于突发的学生家庭出现的意外状况,各个学院要进行精准帮扶,设置校园救济资金。

三、结语

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党建工作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也是实现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积极探索高校党建新思路新方法,着力实现横贯“六项建设”,纵贯“十大育人体系”工程,把党建和思政工作贯通教育教学科研全过程,贯彻到校园生活管理和服务全方位,形成网格化全体系发展,真正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到国民的教育之中,将党的精神焕发于青年群体之中。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励志勤学苦练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EB/OL].新华社,2016-03-05.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EB/OL].新华社,2019-03-18.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9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贯通式”党建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艺术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文章为张家口市社科联2019年《“贯通式”党建模式探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015。

猜你喜欢
组织建设高校党建
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常态下高校工会组织自身建设
全媒体视阈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立足岗位 突出重点 努力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