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被看见”的思考

2020-05-09 13:43侯庆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抑郁症

摘 要 本文通过一个大学生抑郁患者的案例剖析,阐释了抑郁症成因中生物因素除外的远端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近端影响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环境)、以及个体自身因素(人格、创伤性事件)和抑郁症的关系,并重点从抑郁症本人、监护人和学校的角度阐释预防和干预的具体措施,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 抑郁症 远端因素 近端因素 预防和干预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目前有超3亿人患抑郁症,发病率11%。自2005年至2015年,抑郁症患者人数增加了至少18%。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有关统计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但这数字不包含没有寻求治疗的隐形抑郁症患者。国内的抑郁症患者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正逐年递增。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四分之一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笔者所在单位学生已知确诊的精神障碍中,抑郁症患者占六成以上。而抑郁症的存在,不仅为患者本身生活造成了重大影响,还因其高自杀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重大影响。所以探讨抑郁症的成因、预防和干预手段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1咨询中的案例

女孩的故事:我4岁丧父,对父亲最深的记忆就是有次摔跤后父亲打自己。后随母改嫁,和继父关系和睦,并称呼爸爸。高一从普通班转到重点班,父母对自己的期待逐步升级,从一本、重本、985、直到600分以上,看来似乎目标触手可及。在繁忙学习之后,情绪上总不舒服,自己也没注意,反正和朋友们打闹也能过去。其中有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同桌!高二时有位好同桌,自己感觉很好。随同桌转到隔壁班,情绪再次崩溃。不得已父母带去医院就诊,结果诊为抑郁发作。但服药治疗效果没起作用就擅自停藥,刚停药时自我感觉很好,紧接着情绪恶化,就吞服了20多片抗抑郁药物,紧接着洗胃抢救住院。此后连续两次住院治疗,直到第二次再次诊断为双向情感障碍,治疗才看到了效果。代价就是高三没有再去上学,高考的结果期望也变成能上大学就好。而且两次英语高考过程中,为取得好成绩,进考场前还特意服药保证考试结果。

贯穿故事过程的是:自己从小就是一个比较懂事、听话的孩子,不需要父母担心,可以自己努力,甚至当自己开始感觉不舒服的时候都觉得不需告知父母,自己扛扛就过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生病后,与母亲的关系反而更亲近。

2抑郁症病因探讨

抑郁症的成因目前为止并不确定。该病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但本文不就生物基础展开讨论。此外,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身的因素都可能对抑郁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从系统论的角度,本文把可能影响抑郁的因素分成远端因素和近端因素。

2.1远端因素

社会文化的影响。霍妮的基本焦虑学说强调社会文化条件在人格形成有重要作用。抑郁症患者的内心冲突和传统文化特点关系密切。在我国,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实践方式表现为依赖、顺从、以父母为中心等,这种集体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服从、自我抑制的文化环境造就儿童在成长过中的一些共性特点,如依赖、求同、自我压抑,特点和抑郁症密切相关。个别文化和教育通常对于负面情绪予以排斥、否认、回避,会让人更为消沉,因为“我连拥有自己的感觉都不能”。实际上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情绪都并无对错,都有其出现的原因。

2.2近端因素

学校教育和学业期望。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学校教育环境中对学业成绩的要求有所下降,但升学压力还在,且在社会环境中某些因素的刺激下越发明显。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来访者,在刚上高中成绩不错后,立刻被赋予强硬且逐渐增加的期望。沉重学业负担下的情绪问题被忽略,直到病情爆发,学业压力才被严重的病情抑制下去。

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研究发现,家庭教养方式中的低情感温暖与理解、高拒绝与否认、高惩罚、严厉,和抑郁产生相关;儿童生命早期的父母的斥责和羞辱会诱发抑郁情绪;抚养者对儿童的情感忽略,会诱发轻中度抑郁。上述案例中,来访者特意提到,自从生病之后,和父母关系,尤其是母亲的关系,反而更亲密。侧面也说明了生病前父母对他的关注程度并不高、甚至可能存在情感忽略。

2.3个体因素

人格。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表现为较强的神经质及孤僻、交往障碍。研究发现,内向和情绪不稳定、高精神质、低掩饰度等人格特质和抑郁具有密切相关。16PF人格因素中,忧虑性、紧张性、怀疑性、世故性对抑郁情绪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稳定性、兴奋性、自律性对抑郁情绪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成长过程中的创伤性事件影响。成长过程中的负性事件,如父母离异、父母经常吵架、家庭贫困、遭受过性侵或性虐待、家庭暴力等,对成人期的抑郁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儿童期遭受的情感创伤是成年后患精神障碍的重要诱因,抑郁症患者大部分都经历过亲人丧失分离、早期受虐等创伤性事件。童年期的创伤性事件可以预测成年后的负性事件,还能导致对抑郁的易感,与成年期抑郁密切相关。童年期有不良经历者罹患抑郁的可能性是没有不良经历者的2.299倍。案例中的来访者早期经历了丧夫,后又经历母亲改嫁等一系列创伤性事件,对其后来的情绪发展具有潜在影响。

3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

探讨抑郁症的预防和干预,对抑郁症的积极治疗和有效预防自杀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1患者

作为抑郁症患者本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看到自己生命诉求,学会向周围人求助。当情绪出现后,及时体察,不否认,挖掘深藏在情绪背后的渴望、匮乏、需求,把注意力放在做一些新的事情,换个方式去满足。不用忍、压抑或否定真实感受。第二,尝试向父母提合理诉求。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向父母等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并能提出合理诉求。因为丧失反抗能力的人,就找不到活着的意义。第三,学习情绪管理能。关于情绪,理解情绪、分化情绪,在实践练习所学知识。不任由情绪掌控自己,不过分沉迷脑海中的声音。第四,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保持规律的运动。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行为可以改善情绪,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律的运动对维护情绪健康很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重新通过行动,去塑造另一种可能。第五,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所以构建合理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获得有效的帮助,对情绪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案例中的来访者特别提到同桌,在其情绪问题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2患者监护人

监护人在抑郁症的治疗和康复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调整认知,面对现实。正视孩子生病的事实进行积极治疗,不自以为是的认为就是矫情、想不开。第二,无条件的积极支持孩子。社会支持被认为是心理应激与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重大事件发生时,周围的支持对抑郁症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作用。患病后,在能力范围内为孩子提供支持,让其感受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在面对。有陪伴的孩子的康复效果见效快。

3.3学校

积极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科普知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必要技能。教育部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生公共必修课的范畴,通过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树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我,遇到問题会处理或者知道求助。

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引导作用。高校教师,尤其高校辅导员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近距离和学生接触,对日常琐事进行及时疏导,教会基本的高校生活技能。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可以快速的对学生情绪问题、心理健康基本情况等进行初级筛选,这样可以对重点学生进行积极关注,从而高效的开展学生工作。

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专业机构。建立并健全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必备的服务;发现问题时及时转介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利用朋辈辅导优势。朋辈辅导者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者和发现心理异常情况的监测员,做好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健全心理异常监察体系保证能够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并开展工作。

预防复发。对抑郁症患者追踪10年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应对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作者简介:侯庆红(1981.4-),女,汉,河南林州人,硕士研究生,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丛非从.性格暴躁,该怎么办?[D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0115/13/34331277_809005152.shtml,2018-11-15.

[2] 林玉瑾.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启示[J].创新教育,2018.

[3] 韩婷.大学生抑郁个案分析及应对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

[4] 蒋国栋.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与儿童期创伤经历关系初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猜你喜欢
抑郁症
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细致化护理在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中的作用分析
联合家属健康干预对社区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年轻人患“抑郁症”的背后
三种抗抑郁症药物治疗伴躯体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的对比研究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