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0-05-09 09:58张欣悦李文涛陈明月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探讨课程思政

张欣悦 李文涛 陈明月

摘 要:“立德树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核心和根本任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都在紧紧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着探索性研究。在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前提下,首先论述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其次结合专业课程实例的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学习;最后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改革的实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4.073

Abstract: It is the core and fundamental task of current higher education to cultivate people with moralit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carrying out exploratory research on how to achieve this goal. On the premise of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in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pecialized course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specialized courses. Secondly,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courses to guide students to study.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integrating curriculum thought and politics into teaching.

Keywords: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ajor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discussion

習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人建设者和接班人”[2]。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一种新尝试,也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在知识传授中强调思想政治引领,真正实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主渠道中育人。因此,针对农业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要达到理想的立德树人效果,需要在课程思政的融入下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和改革。

1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是教育学中的重要术语,指基于教学计划的教学进程和安排,对高校而言,课程是保障专业教学的关键载体和支撑。农业高校工科类专业包括很多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理论性较强,长期的教学模式是运用黑板和多媒体课件进行单一式讲授,课堂上学生被动地接受课程知识,教学效果一直不理想。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创新创造潜能,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素质的提升,对农业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更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有助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虽然有不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会结合所授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引导,但是能够有意识地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育德育人教育的仍不普遍。

因此,需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革,从全方位育人的高度来对专业内容进行梳理挖掘,寻找并明确课程知识中的德育内容,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将课程思政理念无缝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性改革研究,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

2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途径

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要从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能力和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入点两个途径着手进行探究,下面以《测试技术》专业课程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2.1 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上指出,“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教师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4]。

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注意避免专注于传授专业知识,而忽略学生的思想动态的变化;同时也要防止过多地思想教育而令学生淡化于专业知识的吸收。教师应该从学科和专业角度,深入发掘《测试技术》课程的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不断改革、实践和探讨。

教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信念,不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做到遵纪守法,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和专业素养[4]。专业课教师自身优良的师德师范思政素养能力,对《测试技术》课程和思政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示范和科学引领作用。

2.2 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入点

在《测试技术》课程中主要讲述的是各种参数量的测量原理,以及测量时所使用的各种传感器及测试系统。以一些知识点映射的思政元素为融入点进行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学,学生也可以很好地加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以第一章节中涉及的一些关键知识点为案例,简要介绍一下如何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到课程内容中,例如:

(1)在理论基础章节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测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重要标志”,借此融入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学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探寻世界的同时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2)在介绍传感器的作用与地位,如载人航天、深海探测和宇宙探索,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引导学生意识到我国高科技和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3)在讲授“测量误差的性质与分类”时,知识点中“一切测量都具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所有科學实验的过程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要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世界,要学会接受世界万物的“不完美”,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各种各样地传感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正朝着智能化、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特殊传感器的问世,能够完美而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环境,由此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激发学习动力和热情,为建设伟大的祖国早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案例说明只要教学设计合理,完全可以通过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培养社会责任感。

3 结论

以《测试技术》为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中落实“课程思政”,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师“一言堂”现象,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课堂参与程度,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此映射出一种新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法,为将来农业高校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如何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指出了一条可行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01).

[2]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17.10.28(01).

[3] 张斌,宇晓明,胡朝斌,等. 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J]. 教育现代化,2019,7(56):195-196.

[4] 王亚洲,张永贵,吴沁,等.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的设计[J]. 教育现代化,2019,7(56):203-204.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探讨课程思政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