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瑶医药振兴视角下乡村医生培养的创新实践

2020-05-10 02:37秦生发刘武黄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6期
关键词:医药广西医生

秦生发 刘武 黄萍

[摘           要]  为振兴壮瑶医药技艺与文化,解决广西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构建了“县聘乡管村用”定向育人用人机制,开发了壮瑶医药品牌课程,并有效地融入乡村医生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壮瑶医“双师型”师资团队,建立了“三层次一体化”的实训实习基地,培养了一大批本土化医疗卫生人才,极具推广和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壮瑶医药;乡村医生;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031-03

乡村医生是农民的健康守护者,是农村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者和落实者。广西老、少、边、山、穷地区,条件艰苦,农村基层医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缺乏扎根本土的医生,村民就医困难。同时,广西壮瑶医药资源丰富,历史长远,特征鲜明,效果确切,具备先进的药学技术以及专业性的人才储备,民众认可程度极高。但在长时间的影响下,传授技法不断落后,整体范围越发缩小,甚至威胁到技能的传承。壮瑶医和中医相同,均是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为传播民族医药技艺与文化,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医疗人才,有效解决农村基层缺医少药的状况。自2012年起,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依托医学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整理与提炼壮瑶医药适宜技术,开发特色课程,组织特色教学,协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学校、乡村卫生室三方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将壮瑶医药技艺融入乡村医生培养全过程,为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本土医药人才,成果喜人,现总结如下。

一、“政校村”三方协同平台创建定向育人、用人机制

针对许多村医放弃行医,另行他就,农村群众看病难度逐渐提升等现象,打造了“政校村”三方协同育人与用人机制,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崇左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崇左市江州区卫生健康局负责制定政策,学校负责订单培养,乡镇卫生院负责定向乡村医生推荐。录取的学生可以和用人单位签订相应的定向就业协议,其在学校期间的学习费用全部免除,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助,资金由用人单位解决,在毕业后则需要严格执行“县聘乡管村用”的方式,安排前往村卫生室中担任相应的岗位,并且享受专业技术人员待遇,为其解决担忧的社會保障难题,有效地保证了乡村医生的就读生源,提供了稳定的培养环境,创新构建了适合广西欠发达地区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基于“产教研一体化”的壮瑶医药品牌课程开发与实施

壮瑶医药长期散落在民间,为了更好地收集、整理、研究与传播地方特色医药,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同国家科委共同合力创造了将壮瑶医作为核心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在经历长时间的努力后,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以及广西中医学院已经基本明确广西民族医药的发展历史及其现有状态,整理并出版了大量学术文章,包含《中国壮医学》《发掘整理中的壮医》《中国壮药原色图谱》以及《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大批量具备特殊性的壮医诊疗技术被挖掘出来,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中。这其中,壮医目诊是极为重要的成果,其应用使地方医疗水准更上一层楼;而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法也获得广泛推广,并且缔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2001年经广西教育厅批准,招收壮医本科生,正式将壮医引入高等教育,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但培养的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主要充实到各教学科研机构,远不能解决广西农村地区壮瑶医药人才匮乏的问题[1]。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2008)的说明来看,市级综合性中医院及其以上需要设定专门的瑶医科、壮医科或者民族医药科,同时需要结合规定比例设置病床;乡镇卫生院则需要设定瑶医诊所、壮医诊所以及中医诊所等。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有壮瑶医的学术研究成果,将各种具备代表性的壮瑶医治疗手段作为品牌课程开发,旨在培养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乡村医生。品牌课程壮医药线点灸开发获得省级重点资助,同时编写教材《壮医药线点灸》,教材内容与当代卫生职业教育的特征相符,内容简单并且极为明确,其中使用的图片均是原创图片,与此同时,在图片上还配有大量的详细注解,力求能够精准地识图定位。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三项:(1)对壮医药线点灸的基础知识的讲述;(2)对应用壮医药线点灸方法治疗多种疾病的介绍;(3)实践操作指导模块。课程顺利引入学校的中医、农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了特色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构建,精炼民族医药研究成果,通过职业教育平台推广应用,辐射到农村基层,形成了民族医药研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了独具广西民族医药特色的发展路径,最后行之有效地为广大老、少、山、边、穷地区的人们带来帮助,达到了“产教研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目标。

三、打造共建共享的壮瑶医“双师型”师资团队

如果想要全面培养技能人才,首要目标自然是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但就目前来看,职教师资高学历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但是其普遍没有扎实的工作经验,其中青年教师最为常见,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不强[2],学校深度契合人才发展规律以及学科特征,分析并整理出崭新的“理论初探”“技能跟师”“实践探索”“传承发展”的“四阶段”人才培养流程,并且按照不同模块下的教育特性,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切实有效地构建“双师型”师资团队。(如图1所示)

同时,依托民族医药研究所和大学的教学资源,引进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瑶医大师董明姣教授等作为学术领域的引导者;遴选校园内部的骨干教师成为传承梯队的核心力量,大力培养壮瑶医药骨干教师。构建与大学附属医院、壮医医院共建共享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医院的医生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带领学生进行临床实习,专业教师还需要定期在医院临床实践,接受临床技能培训,掌握扎实的壮瑶医药技艺,建成学校与医院共建共享、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四、校办产业与专业共生共长的实训实习基地构建

为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教育,构建全方位的技能实训实习基地,学校创办了产业实体——康体保健中心和广西重阳老年公寓。其中,康体保健中心经营的服务项目主要有中医推拿、针灸、刮痧、拔火罐、中药烫疗、足部健康反射疗法、中药蒸浴、美容、职业培训考证等,在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传统医药特色保健服务的同时,也是培养传统医药技能人才的实训基地。广西重阳老年公寓为学校联合自治区民政厅共同兴办的产业,安排500多张床位,依照养生、医疗、康复等服务功能,给不同老人提供服務,如,颐养园(健康老人居住)、康复园(慢性病和行动不便老人居住)、宁养园(危重和临终老人居住)、启知园(痴呆老人居住)四个区域,同时设立门诊部、幼儿园等机构。校办产业为教师的培训与实践、学生的实习提供了真实的场景;专业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参与校企的教学活动,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重视教学结构的构建,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整合校内外资源的“三层次一体化”实训实习基地,开展了线上、线下的信息化教学,为培养本土医药卫生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层次是把民族医药养生养老体验中心、壮医药展示馆、壮瑶药·百草园等当作壮医药特色基地,积极地渗透思想教育活动,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育,以此来满足不同层级的学习需要;第二层次把“智慧实训——自助式学练考系统”平台作为核心教育场所,其中涵盖了壮瑶医技能实训室、壮瑶药实训室等,通过实践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对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同时突显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第三层次是以校办企业——康体保健中心和各级壮瑶医医院为代表的“产教医融合”实习基地,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借助岗位实习锻炼了自身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技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壮瑶医、中医临床专业技能,满足不同医院的需要。在第三层教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模式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凸显了“一体化”的教学优势。(如图2所示)

同时,通过课程、管理、资助育人,制订周密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保障特色教学模式的渗透。在中医和农村医药专业教学进程中,专业教师需要把一、二期的《壮医基础理论》放入基础知识学习领域;把《壮医药线点灸》《壮医适宜技术》放入专业技能教学领域;在后期的实践活动中,依照壮瑶医科室轮岗方式和医院轮转方法提升专业技术的实用性,强化临床教学效果。健全完善具有特色的壮瑶医药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学校在之前的10年顺利举行了以壮瑶文化展示为主题的保健运动会,构建了带有民族特色的社团结构,像岐黄协会、壮狮团、中医药协会、传统保健养生社团等,通过开展义诊、野外辨识壮瑶药、壮狮展演等社团活动,传承了壮瑶医文化,构建了以培养乡村医生为主的特色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科学架构,将医学技能与文化传承融合,将壮瑶医药核心技艺和文化融入乡村医生人才培养体系中。(如图3所示)

五、弘扬壮瑶医药文化,振兴壮瑶医药技艺

立足本土区域和民族特色,落实党和政府加快发展民族医药的方针政策,依托学校多年来开设中医专业教学的经验,先行创建“壮医药文化及特色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同时打造壮瑶民族文化长廊等教学设施,通过打造庞大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全面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学术水准、教育水准以及思想层次,打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对话的重要沟通机制。营造足够开放、和谐的校园体育学习氛围,将校园文化教育与壮瑶医药职业教育融合渗透,进而打造全员参与、全过程参加的文化育人体系,通过个人与群体的共同参与来贯彻[3],将乡村医生的培养概念囊括到教育文化环境中,以此来为地方壮瑶医事业的进展提供大量支撑作用,为壮瑶医药事业的开展培养更多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人才,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服务提供人才支撑,传承并弘扬壮瑶医文化以及有关专业技能。

六、实施成效

学校重点关注与壮瑶医药振兴,协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乡村卫生室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用于实现壮瑶医特色技能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融合。自2016年开始,我国共计定向招收并培养优秀乡村医生400多人。所开创的《壮医药线点灸》及其配套辅助资源已经连续五年被应用在相关院校中,共计惠及近乎1400名学生。除此以外,学校还全方位地开展了大量具备充足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充分巩固第二课堂的内容。构造了庞大的民族文化长廊,同时还打造了四个以壮狮团为核心的文化社团;拥有500多名学生成员的岐黄协会更是覆盖学校所有医学专业学生,持续开展中医传统文化、壮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学校中医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级示范专业;“壮医药文化及特色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首批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教学成果已推广至区内玉林市卫生学校、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来宾市卫生学校;2018年3月,《中国教育报》以题为《传承发扬壮医药瑰宝,服务全民“大健康”》的文章进行了专题报道。

七、小结

“始于民族文化,融于民族文化”,立足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域特点,依托医学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协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学校、乡村卫生室三方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培养少数民族聚居区急需的本土乡村医生,为壮乡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极具推广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谭绍珍.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壮医专业的可行性与设想[J].卫生职业教育,2009(8):31-33.

[2]师帆,陆国民,汪婷婷.校企共建医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创新构想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4):90.

[3]赵丽娜,才晓茹.医教协同视角下医学专科院校职业文化建设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2):96.

编辑 常超波

猜你喜欢
医药广西医生
WELLNESS TODAY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藏医药三大学说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