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

2020-05-11 06:22朱联周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同组单侧置换术

朱联周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机体损伤的程度较大,失血量较多[1]。选择一种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病痛,最大程度避免机体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伤害性刺激,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常见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方案为静脉自控镇痛(PCIA)[2-3]。本研究分析2014年11月~2017年11月60例在我科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探讨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CIA的效果与安全性,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61~78(69.98±9.28)岁,体重43~75(60.09±5.55)kg;身高150~174(159.98±6.67)cm;BMI 18~27(24.03±3.22)kg/m2;ASA分级Ⅰ~Ⅱ级。按照术后镇痛方案将患者分为纳布啡组(N组)、舒芬太尼组(S组)及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组(N+S组),每组20例。① N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2~78(69.53±9.13)岁;体重44~75(60.75±5.17)kg;身高150~173(159.24±6.54)cm;BMI 18~26(24.11±3.08)kg/m2。② S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1~78(69.99±9.68)岁;体重43~74(60.01±5.66)kg;身高150~174(160.74±6.87)cm;BMI 18~27(24.01±3.32)kg/m2。③ N+S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1~77(70.79±9.57)岁;体重44~75(60.02±5.65)kg;身高150~174(159.29±6.81)cm;BMI 18~27(24.03±3.44)kg/m2。3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诱导与术后镇痛方法

1.2.1麻醉诱导 3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后,均将其外周静脉完全打开,经左桡动脉穿刺对动脉压水平进行测定,并使用常规方法对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吸入呼出七氟烷水平进行检测分析。首先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具体方法如下:2 μg/kg芬太尼+0.2 mg/kg顺阿曲库铵+2.0 mg/kg丙泊酚。肌肉松弛后使用喉罩行机械通气,潮气量8 ml/kg,呼吸频率每分钟12次。术中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剂量为5 mg/(kg·h),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肌松药。手术结束前0.5 h停止给予肌松药及麻醉药,待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每分钟10次、患者恢复意识、出现吞咽反射及呛咳反射后移除喉罩。患者完全复苏后转入病房,并连接静脉镇痛泵。

1.2.2术后镇痛 N组注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2 mg/kg+托烷司琼10 mg+0.9% NaCl注射液,共计100 ml。S组注射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5 μg/kg+托烷司琼10 mg+0.9% NaCl注射液,共计100 ml。N+S组注射盐酸纳布啡注射液1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1.25 μg/kg+托烷司琼10 mg+0.9% NaCl注射液,共计100 ml。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① 观察并记录术后镇痛前(T0)及术后镇痛即刻(T1)、5 min(T2)、10 min(T3)、20 min(T4)、40 min(T5)的BIS、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 ② 记录患者麻醉复苏时间。③ 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 6、12、18、24 h 镇痛效果。④ 记录患者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见表1。术后 6 h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18、24 h,N+S组均低于N组和S组(P<0.05),S组与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3组患者镇痛过程中BIS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见表2。T1~T3时段N+S组、N组、S组BIS及HR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P<0.05),SBP、DBP均高于同组T0时(P<0.05)。T1~T4时段BIS、SBP、DBP、HR N+S组、N组均优于同期S组(P<0.05)。T2、T3时的BIS与T2时的DBP N+S组均优于N组(P<0.05)。

表1 3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n=20,分,

与 N+S组比较:*P<0.05

表2 3组镇痛过程中BIS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与T0时比较:*P<0.05;与S组比较:#P<0.05;与N组比较:△P<0.05

2.3 3组患者麻醉复苏时间比较见表3。呼吸恢复时间、呼唤睁眼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N+S组均少于N组、S组(P<0.05),N组均少于S组(P<0.05)。

表3 3组麻醉复苏时间比较

与N+S组比较:*P<0.05;与N组比较:△P<0.05

2.4 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S组出现1例嗜睡,1例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2/20;N组出现2例嗜睡,2例恶心呕吐,1例心动过缓症状,发生率5/20;S组出现2例嗜睡,2例恶心呕吐,1例瘙痒,1例心动过缓症状,发生率6/20。不良反应发生率N+S组均低于N组和S组(P<0.05)。

3 讨论

骨科患者接受髋关节手术之后,机体会出现强烈的应激性反应,临床上表现为患者血压水平增高,反射性地导致心动过缓[4-6]。基于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髋关节术后镇痛,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旨在为老年患者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PCIA提供较好的镇痛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在镇痛过程中,血压水平迅速上升,HR水平快速下降。虽然随着麻醉深度以及镇痛水平的加深会抑制机体的应激性反应,但是若不对其进行及时地处理,则很有可能导致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7]。纳布啡是一类临床常用的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 主要通过激动κ受体发挥镇痛效果,对患者产生呼吸抑制的风险较低。纳布啡具有封顶效应,当其达到药物最大血浆浓度后,纳布啡的镇痛效果不再增强。舒芬太尼是特异性的μ受体的镇痛药物,可快速扩散至各组织部位,可在较短时间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并且舒芬太尼镇痛的时间较长,但其具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所以,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化的术中管理,这样才可使麻醉手术过程更加安全且稳定。研究发现[8-10],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具有稳定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使麻醉维持以及术中管理变得更为方便。本研究结果表明:N+S组、N组两组T1~T3时段BIS值及HR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P<0.05);T1~T4时段BIS值N+S组、N组均显著高于同期S组(P<0.05);N+S组、N组、S组T1~T3时段SBP、DBP均高于同组T0时(P<0.05)。提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过程中,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能够更有助于维持髋关节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能包括如下两个方面:① 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能够选择性兴奋中枢孤束核突触后α2肾上腺素受体,抑制脊髓前侧角交感神经纤维发放神经冲突,且加强心脏迷走神经反射反应;② 本研究患者手术时间均在1 h以内,血药浓度变化是在1个半衰期内,单次注射时血浆药物浓度能够迅速达到峰值,然后缓缓降低[11-14]。

综上所述,纳布啡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PCIA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是较好的镇痛方案。

猜你喜欢
同组单侧置换术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新知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TGF-β1、Smad3、Smad7表达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