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三版)

2020-05-11 12:04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合剂甘草处方

编者按:

2019年己亥年12月8日中国武汉出现首例新型冠病毒肺炎患者,此后单日病例人数逐日攀升,进而新型冠病毒肺炎在武汉大爆发,从而蔓延到了全国。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举国上下共同努力,科学精准防疫,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现国际上的其他国家新型冠病毒肺炎发病率日渐增高,形势很严峻,很多国家纷纷开始参照或是借鉴我国的防疫举措。故当前疫情形势仍然很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16字疫情防控工作总要求。

中医治疗瘟疫有数千年历史,除西医队伍,自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1月25日带领首支国家中医医疗队赶赴武汉起,陆续5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驰援,分别入驻金银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雷神山医院,并接管江夏方舱医院,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预,中医药深度介入了新冠肺炎患者诊疗全过程"。云南省1月27日选派国家第一批包含中医医师的医疗队赴湖北省参加新型冠病毒肺炎防治工作。在咸宁市独立建立病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实践证明中医围绕早期、中期及时截断,减少了危重症,降低了死亡率。云南省新型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7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云南中医药系统作为疫情防治中的一份子,第一时间成立省级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第一时间制定中医药防治方案、扎实开展中西医协同协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云南共有确诊病例174例,168例应用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患者中医药治疗率达96.6%;累计治愈出院124例,其中中医药参与治疗118例,出院患者中医药治疗率达95.3%。

在这次抗疫战中,中医药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在本次防治工作中,传承、发展、创新了经典理论和经典方剂。为提高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病毒肺炎的疗效,《云南中医中药杂志》增设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刊登《云南省新型冠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三版)和云南省医务工作者运用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病毒肺炎的方法、思路、成效和经验。

中图分类号:R2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03-0011-03

为进一步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协同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中的作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等有关文件,结合云南实际,对《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二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云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三版)》。

1 预防方案

1.1 辨体施防 人群普遍易感,根据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及扶正防邪的理念,建议按照偏热体质、偏寒体质、偏湿体质和平和体质四大类进行辨体施防。

(1)偏热体质特征:容易咽痛,口干喜饮,喜凉饮,大便偏干,小便黄且量较少,睡眠不好,自我感觉容易上火,舌质红而干。

推荐处方:太子参15 g,麦冬9 g,南沙参9 g,金银花9 g,连翘9 g,桔梗9 g,甘草6 g。

功效:益气生津,清火利咽。

用法:水煎服或取以上诸药1/3剂量泡水代茶饮,每日一剂,连用3天为宜。(注:儿童根据年龄、体重酌情减量,孕妇慎用)

(2)偏寒体质特征:怕冷,乏力,困倦,口不干,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易胃脘不适或大便溏泄,小便清且量较多,舌质淡。

推荐处方:黄芪15 g,炒白术15 g,防风9 g,紫苏叶9 g,桔梗9 g,广藿香9 g,炙甘草6 g。

功效:补气固表,散寒化湿。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3天为宜。(注:儿童根据年龄、体重酌情减量,孕妇慎用)

(3)偏湿体质特征:皮肤油腻,易长痤疮,肥胖、大便稀溏,舌苔腻。

推荐处方:炒苍术10 g,紫苏叶8 g,豆蔻8 g,黄芪12 g,薏苡仁15 g,樟木子6 g(可用木香6 g代)、野拔子8 g(可用香薷8 g代)、广藿香10 g,炙甘草3 g。

功效:健脾化湿,芳香避秽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连用3天为宜。(注:儿童根据年龄、体重酌情减量,孕妇慎用)。

(4)平和体质特征:此类人群饮食,二便,睡眠均正常,平时无不适,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可不需服药预防,注意生活起居调摄。

1.2 其他防护措施及生活调摄

(1)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受疫疠之气。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尽量远离人多且密闭的环境如超市、商场、生鲜市场等。咳嗽和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2)起居有常,按时作息保证睡眠充足,居住环境清洁卫生、通风良好。

(3)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少吃辛辣、香燥食物;不吃未经检疫的食物,注意生食和熟食的刀具、菜板区分使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等运动。

(4)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适当参加文体娱乐活动,乐观向上,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身体免疫力。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要過于恐慌,也不要掉以轻心,重视手卫生和日常防护,远离传染源是最好的预防。

(5)做好防护及时就诊:

在疫情流行期间,两周内到过疫区或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并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或者有任何严重不适症状的患者,要在任何场合佩戴口罩,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6)芳香净化:使用芳香类中药辟秽化浊,净化空气环境。可采用苍术、广藿香、艾叶、石菖蒲等适量制成香囊佩戴净化口、鼻小环境空气。(注:过敏体质者慎用)。

2 治疗方案

云南省各地区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下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具有湿邪性质的疫戾之气,病位在肺累脾,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2.1 医学观察期

临床表现1:发热、乏力、干咳伴恶寒、胃肠不适、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推荐处方:野拔子10 g(可用香薷10 g代)、广藿香10 g,樟木子10 g(可用木香10 g代)、蜘蛛香10 g,白芷10 g,陈皮10 g,法半夏10 g,厚朴10 g,苍术10 g,茯苓15 g,紫苏叶10 g,大腹皮10 g,神曲15 g。

推荐中成药:参照国家诊疗方案。

临床表现2:发热、乏力、干咳、咽痛、浓涕等上呼吸道症状。

推荐处方:金荞麦3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防风10 g,麻黄10 g,黄芩10 g,苦杏仁10 g,桔梗10 g,南沙参15 g,野拔子10 g(可用香薷10 g代)、广藿香10 g,厚朴10 g。推荐中成药:参照国家诊疗方案。

2.2 临床治疗期

2.2.1 轻型

临床表现: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推荐处方:黄芪15 g,炒白术12 g,防风12 g,北沙参15 g,麦冬12 g,灵芝12 g,桔梗12 g,连翘12 g,紫苏叶12 g,野拔子10 g(可用香薷10 g代)、广藿香10 g,金银花12 g,甘草9 g。

2.2.2 普通型

(1)濕毒郁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或无发热,咳嗽,乏力、口渴、呕恶、纳呆、便溏、舌淡,胖大边有齿痕,苔腻。

推荐处方:滇治1号方。黄芪30 g,防风15 g,苍术15 g,南沙参20 g,青蒿10 g,黄后下芩10 g,蜘蛛香10 g,紫苏叶15 g,广藿香10 g,豆蔻10 g,甘草10 g。

(2)湿热蕴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或无发热,咳嗽,或有黄痰或白稠痰,伴有便溏等消化道症状者,舌淡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推荐处方:滇治2号方金银花15 g,金荞麦30 g,滇柴胡15-30 g,连翘15 g,芦根15 g,黄芩15 g,青蒿15 g,野拔子15 g(可用香薷15 g代)、广藿香10 g,蜘蛛香10 g,苍术10 g,草果10 g,甘草6 g。

2.2.3 重型

(1)疫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咳嗽、或有黄痰,胸闷、气促,舌质红或暗,苔黄,脉数。

推荐处方:滇治3号方金荞麦30 g,蜘蛛香10 g,滇柴胡15-30 g,桑叶20 g,连翘冲15 g,浙贝母15 g,玄参10 g,麦冬30 g,桔梗10 g,金银花15 g,山豆根10 g,射干10 g,野拔子10 g(可用香薷10 g代)、广藿香10 g,青蒿15 g,甘草10 g。

(2)肺气欲衰证 临床表现:胸闷、气短,动辄喘息,伴痰多,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麻黄10 g,细辛10 g,黑顺片30 g(先煎),干姜15 g,苍术15 g,厚朴15 g,草果10 g,黄芩15 g,薏苡仁30 g,赤芍15 g,桑白皮15 g,藿香20 g,丹参20 g。

腹胀便秘者加生大黄6-10 g,滑石20 g(包煎);痰浊壅盛喘甚者加葶苈子30 g;痰热壅盛者去细辛、杏仁,加石膏30 g,姜南星15 g,麻黄减量至5-6 g。

推荐中成药:参照国家诊疗方案。

2.2.4 危重型(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症见神昏,烦躁,汗出肢冷,呼吸气弱或喘憋(需要辅助通气),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或脉微欲绝。

推荐处方:人参30 g,黑顺片30 g(先煎),肉桂6 g,干姜15 g,山茱萸30 g,五味子6 g,白术15 g,茯苓15 g,丹参20 g,炙甘草15 g,煎汤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推荐中成药:参照国家诊疗方案。

2.3 恢复期

2.3.1 中药推荐

(1)肺脾气虚证(余热未清) 临床表现:症见发热已退,乏力,微咳、咽干等,舌红少津,苔黄,脉细。

推荐处方:黄芪40 g,南沙参20 g,荆芥15 g,连翘15 g,桔梗20 g,滇金银花15 g,防风15 g,白术15 g,甘草10 g。

(2)气阴两虚证 临床表现:症见发热已退,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咽干口燥、汗多心悸、舌淡苔薄、脉虚细。

推荐处方:党参30 g,当归10 g,熟地黄12 g,麦冬15 g,五味子3 g,白芍15 g,川芎6 g。

(3)脾虚肝旺证 临床表现:症见发热已退,气短、乏力、纳呆、便溏、情绪焦躁、舌淡苔薄、脉细弦。

推荐处方:滇柴胡10 g,白芍10 g,太子参30 g,茯苓15 g,白术15 g,陈皮10 g,半夏15 g,神曲15 g,丹参15 g,甘草6 g。

2.3.2 中医适宜技术、膳食指导、情志疗法、传统功法等的使用参照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

附:为满足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制剂的应急使用,在省中医药管理局总结前期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的基础上,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推荐以下10个院内制剂可以在云南省定点医疗救治医院直接调剂使用。各定点医疗救治医院根据辨证论治,选择使用。

10个院内制剂:健体抗疫合剂、气阴双补养血合剂、清瘟解热合剂、贯防合剂、七龙天胶囊、金香清瘟合剂、黄芪扶正解毒合剂、香芩解热颗粒、清肺解毒胶囊、化疫解毒合剂。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

猜你喜欢
合剂甘草处方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A Skopos Theory-based Study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s
甘草,多种药物的“调味品”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甘草
果树使用石硫合剂须“四当”
果树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
甘草混合蜂蜜可止咳
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