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里的家国记忆

2020-05-11 12:16余玮
中华儿女 2020年2期
关键词:家国记忆时代

余玮

亥去腊梅艳,子来瑞雪丰。

2020年春节,已经悄然走近。在不少人的传统印象里,过了农历年才是新的一年的真正开始。新世纪开始后的20年,是从未有过的大发展、大变革的年代,是经济与技术的蓬勃力量飞速地瓦解和重塑着一切的年代。2020年是21世纪的第三个黄金10年的起始点。春节快到了,每个人依旧忙碌着,忙着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每一天。

上世纪80年代,“春运”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此后,“春运”就成了春节绕不开的关键词之一。早些年,最流行的春运交通工具是绿皮火车,拥挤的车厢和月台成为曾经的集体记忆。进入21世纪,“和谐号”“复兴号”接连刷新中华儿女的期盼,车速与车内设施得到空前的提升,大家体验到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的同時,春节回家的旅程似乎也渐渐缩短。许多中国人已不再满足家乡团聚或国内游,兴起举家飞出国门,过一个“国际化”的春节已潮。聚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在相互的陪伴中沟通心灵、传递爱意,感受天伦之乐,让亲情更浓。外国人也越来越关注中国春节文化,乐于过“中国年”。中国春节,似乎有了“国际范”。世界关注中国,中国走向世界!

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到来之时,我们推出专题“春节里的家国记忆”。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家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春节里的家生活是最能反映中国时代变迁的一面镜子或一扇窗口。从这个专题里,可以读到作者历年春节的见证,可以感受到一个个幸福家庭不一样的幸福故事,不同的家庭从不同角度映现中国时代的跃迁。穿妈妈做的新衣,几乎是所有作者早年最温暖的春节记忆。不少朋友在文章中写到年夜饭,年夜饭曾是一家人一年中最丰盛最奢侈的一顿饭,或许可能是屋檐下共同品味的一锅热腾腾的肉鱼,可是如今的生活颠覆曾经过年的观念,更多人注重的是传统的味道、家的感觉、健康的生活方式,高脂肪高蛋白类的荤菜不再是餐桌上的主角,大家远远不再满足于所谓的吃饱、吃好,人们开始追求适量吃喝,不再铺张浪费。年夜饭的餐桌,显现出的是中国人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饮食观念的不断提升或进步。小时候,很多人的惊喜是收到长辈递送的一个个小红包。如今,小孩与成人共同在微信群里抢好友或亲友发的虚拟红包成为拼手速和手气的一景。年前赶集购年货或囤菜过年,也是不少作者写到的内容。新时代里,人们在云平台手指轻轻一点,便可以足不出户购到新鲜菜品或心仪的年货。

富足、文明、现代……春节就像一个管窥时代的窗口,我们从这里能看到时代的进步、生活的丰富、文明进程的加快。对于中国消费的转型,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消费转型仍在进行。据国家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年俗商品、绿色食品、珠宝首饰、应季服装、智能家电、数码产品等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有机食品、数码产品销售尤其火爆。春节里,红火的不只是物品交易,还有文化消费场所。以前,过年几天都离不开餐桌,现在举家逛庙会、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到书店选新书、到美术馆欣赏名家字画……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开阔眼界、学习新知识,为春节后的工作生活积蓄能量。从吃饱穿暖到追求精神享受,年俗的改变正是生活品质提升的缩影。

春节里,空气中的鞭炮味淡了,满地红泥炮灰的景象少见了,城市空气质量同比普遍好转。原来,烟花爆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从春节购物清单上删除了,注重环保的绿色春节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有些人似乎感觉年味少了,其实并非记忆中的年味消失了,而是曾经年幼的自己成长了,曾经的新衣服、新食物、新玩具、新期待被成长中的新生活所填充,许多以前的奢望成为触手可及、天天可以实现的现实。大家突然发现,对过年的期盼没有过去那么急切了。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拜年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选方式。变得只是拜年方式,而不变的是情感流露。传统年俗带着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印记,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滋养着我们的精神。这种滋养在春节这样的节日里,是一次集中绽放,只是传统的方式在新时代里有了适度的转型或切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新生活、新年味将更加丰富多彩地展现出来。

编辑着专题中这组文字,体味着不同职业、不同人群、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的记忆。即便困苦岁月也有温暖回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他们渐渐成人,切身体验为人母为人父的不易及对幸福生活的感恩。一篇篇带温度的文字,洋溢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一年又一年,春节总能如期而至,但它带给我们的记忆却不是固定的模样。回首才发觉,回家的旅程越来越轻松,舌尖上的年味越来越丰富,过年的方式越来越多样,我们的节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亘古不变的是浓浓的亲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老猪去也,不负韶华;小鼠来兮,只争朝夕!“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每年春晚上的那曲《难忘今宵》已不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中华儿女浓浓家国情怀的表达和对美好未来的真切期待。

猜你喜欢
家国记忆时代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