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德育直抵内心

2020-05-11 05:54陈亚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道德品质体验活动

陈亚岁

摘 要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的迫切性。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强化体验,要善于发掘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系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才会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体验 活动 道德品质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课程标准》中用了“体验、认识、感悟”等过程性目标动词来刻画学生品德形成的过程,体现了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实施体验教学的迫切性。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必须强化体验,将品德与社会引进课堂,让课堂面向社会,充分发挥“小课堂、大社会”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体验始于兴趣,以兴趣驱动学生学习

体验是由学习主体置身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而激起的心理感受,是内心产生的,发自肺腑的。只有当学习者对内容、情境发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倾心投入,“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行乎动静”,进而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教师要十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系起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学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如教学《爸爸、妈妈抚育我》这课时,我首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接着出示“雨中情”和乐乐妈妈一天的作息时间记录,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请每个学生讲一讲爸爸、妈妈疼爱自己的故事,或者一件令自己难忘的父母抚育自己成长的事情,最后让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或一段感谢爸爸、妈妈的话。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懂得感恩,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

2体验载于活动,以活动贯穿学习过程

学习主体的体验只能在他自身直接参与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只能在他自身的感知或操作行为中产生。就品德与社会而言,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品德得以内化;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没有活动作为依托,体验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在教学中我尽情的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的表现机会。这些表现机会就是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手写作,调动全身感官表演以及开展多方合作的活动;具体来说,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欣赏、游戏、故事等活动。如教学《友爱残疾人》时,我就让学生们表演:蒙眼走路、用哑语进行交流、把腿绑在一起行走、一只手穿衣……学生通过自己新身的实践,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的难处,增进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的情感,从而更加坚定作为一个健康人,我们更要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学《让我们学会合作》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捏熊猫,一个小组捏一个,每个学生捏其中一個部分。此时,我不做详细的提示和要求。待各组完成之全,交上自己的作品,全班一起欣赏,指出不足的原因:没有明确合理的分工。再次发材料,想想怎样才能避免上所犯的错误。完成之后作比较,共同欣赏。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明白了胜利与失败的原因,体验到在集体活动中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成功喜悦,所获得的这些体验是丰厚而深刻的。

3体验终于感悟,以感悟促进道德内化

教学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以促进儿童发展,要不断的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丰富与深化学生的经验也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为此,教学应与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不断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和充实课程内容。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本地区和本校的课程资源,来丰富和关心教学内容,使教学与时具进。如教学《人们的职业和劳动》这课时,教学活动可以从职业这个词的讨论开始,启发学生从自己父母的职业思考,比如父母通过从事某个职业的劳动得到了工资、奖金,用来养家,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父母的职业和劳动对于他人的意义,养成尊重各种职业的态度,懂得感激从事各种劳动的人们。教学的空间也不能仅限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通过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向着更高、更成熟的水平发展。如学习《同在一片蓝天下》,我和学生们一起交流自己身边曾看到或听到的发生在学生周围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例,接着把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如上网、调查,到图书室查找资料……收集国内的、国外的,不同地区同龄人的有关情况展示出来,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从中了解到同一蓝天,同一片土地,不一样的家园,也学生体会到战争、自然灾害使我们的许多同龄人遭受痛苦。和平和安定是儿童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最大的幸福。这不仅感动着学生自己,更感染着别人,使学生对有困难的人的同情之情喷涌而出。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促进思想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道德内化。

纵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我们的课堂应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总之,强化体验,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系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才会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猜你喜欢
道德品质体验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在解决“道德冲突”中升华小学生道德品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交往是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简评杨鲜兰、彭菊花新著《交往与青少年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