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活动设计研究

2020-05-11 05:54季晓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信息技术

季晓明

摘 要 活动理论是研究作为发展过程的不同形式人类实践的哲学框架,同时包括相互联系的个体层面与社会层面,分析基于活动理论视角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活动理论 信息技术 学习活动

1活动理论概述

1.1活动理论的界定

马克思认为,活动的最初和最基本的形式乃是实际的感性活动,在活动中人们与周围世界进行实际的接触,并感受到来自它们的阻力;同时人们会依据周围世界的客观属性,作用着并征服着周围世界。列昂捷夫认为,完整的活动是由需要动机、目的,达到目的的条件和与这些成分相关的活动“动作”操作组成。

1.2活动理论的内容

活动理论分析的基本单元是活动。活动系统中包含有三个核心成分(主体、客体和共同体)和三个次要成分(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活动理论还有五大原则、分别是以目标为导向、具有层级结构、内化和外化结合、具有工具中介和发展原则。

2学习活动概述

2.1学习活动的概念

是指学习者与学习环境的相互作用,它既包括狭义学习活动的概念,也包括学习者在操作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故而可以解释为学习活动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学习目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及其所有操作的总和。

2.2学习活动的组成

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学习活动由下列几个成分组成: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活动任务、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组织形式、交互方式、学习成果形式、活动监管规则、角色和职责规划、学习评价规则和评价标准。

3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概况

3.1信息技术概述

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学校、企业和其他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

3.2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信息技术教育具有现代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其现代性表现在教育所需求的信息技术都是近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并且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而变化,升级。其实践性则是表现在应用者必须亲自动手应用实践方可掌握信息技术。而其应用性则是教育实际需要的特点,学校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

3.3信息技术环境下与传统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1)共同点:学习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学到知识、技能,发展自身能力。

(2)不同点:

第一,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传统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进行很单调,一块黑板、几十张课桌就等于学习。学生学到知识的优劣全凭老师一张嘴;信息技术环境下,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虚拟空间形成一对一的教育、学习,知识的传递也呈现多样化、形象化。

第二,学习的途径不同:传统环境下,学习知识的途径一般只有老师和书本,知識来源有限;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知识不单单凭借老师和书本,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多媒体、教育网、校园网等多种渠道获取丰富多样的知识信息。

第三,学习成果的共享性:传统环境下,一般学生只能共享到老师的学习成果,或者周围小范围学生的学习成果,而要共享外界的学习成果,则需要很长的时间;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空间距离阻碍,通过应用计算机等传媒工具,可以大范围的共享成果或进行讨论研究。

第四,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传统教室使很多内向腼腆的学生羞于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与同学进行问题讨论。但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虚拟空间,提高了许多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更倾向于抒发自己的意见。

4从活动理论分析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

4.1运用活动理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进行分析

从活动理论来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中,主体是学生,学习则为客体,信息技术很明显是工具。在活动系统中,主体、客体和工具是核心要素。在由客体作为导向的条件下,主体通过工具作为中介对客体进行改造。共同体则为除了学生之外的而与学生学习相关的人。

4.2基于活动理论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的要点

(1)明确学习活动的目标。在活动体系中的最终目标是不变的,仍然强调的是利用学习改变自身,更重要的是反作用再改变学习。在整个活动系统中,明确学习活动的目标,采用活动理论作为思想基础,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设计的学习活动才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2)强调活动系统中要素的分析。结合活动理论系统的关系,将其应用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中,可以得出学习活动的六要素分别是学生个体、信息技术工具、学习任务或问题、围绕学生个体学习规则形成的共同体、共同体内部的分工和学习成果。

(3)强调学习活动基本流程的分析。根据活动理论三个层级结构,学习活动的设计强调设计过程中的步骤分级设计和序列设计。将学习活动分解为若干个行动,在将行动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操作,这些操作、行动、活动之间具有联系,分级设置的特点。

4.3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的设计

活动理论为讨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提供了理论借鉴。由活动理论,我们知道,学习活动设计的最佳分析单位是活动。因此,学习活动设计的任务就是研究活动系统中各个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中实际上应该包括目标设计,但是我们知道,学习活动的目标是不变的:

第一,根据学习目标及具体的学生个体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或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制定的任务需要注意要在学生自身努力之后的能力范围之内;要切实将信息技术工具融入任务之中,使其成为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二,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组建,在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个体周围的信息技术环境,对于这些共同体的建立,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待,在大组织下分别设立不同级别的小组织,既可以共享进步,又可以个别辅导。

第三,在学习活动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完成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是需要不同的成员完成不同的任务的,但是每个成员必须完成自己的任务,否则整个学习活动的进程就会受到影响。

(2)实施阶段,实施阶段主要是对学习活动过程进行设计,根据活动理论,这个过程是主体对客体运用工具进行改造的过程:

第一,应该设计学生接受关于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培训,熟练掌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高效完成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关键。

第二,设计完成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时间长度和空间需要,提前解决可能发生的事情,掌控整个局面发展的趋势。

第三,对活动每个步骤结束后应该得出的结果做出预测,以及整个活动结束后完成目标设计的情况,这样有益于后期的反馈修正。

第四,确定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具体流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的规则主要是教师管理的约束、学习活动策略的引导方式、学习活动工具的限制和约束、学生的先决知识技能的限制等,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守这些规则,设计可行可实现的学习活动。

(3)学习活动评价阶段。學习评价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评价的内容要多方面,即不仅要评价活动结果,还要对目标设计的情况、活动的过程步骤、活动策略、分工优劣、共同体的组建情况、学生在进行活动时的态度、情绪等。

第二,评价者应涉及多层次,设计评价者时应该设计学生、老师、学生周围的学习者等。

5结语

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是目前教育设计的一个方面,活动理论为设计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将活动理论作为一个框架来描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的各个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强调学生主体的学习活动。

参考文献

[1] 赵立影.从活动理论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8(04):14-15.

[2] 赵慧军.活动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前景[J].东北师大学报,2017(01):87-93.

[3] 周瑞.从活动理论看网络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J].合肥学院学报,2018(05):103-106.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