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种养业扶贫项目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2020-05-11 05:55王克龙张传海刘汉国李军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种养业凤阳县贫困村

王克龙 张传海 刘汉国 李军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凤阳县实施了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补助(以下称到户项目)和村级扶贫种养业项目(以下称到村项目),通过资金补助、技术指导和项目带动,使贫困户增加了收入,贫困村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1、扶贫项目实施情况

(1)到户项目方面。2016年4月,凤阳县出台了《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业补助办法》,对贫困户发展一定规模、并经验收合格的经济作物、经果林、畜禽及水产养殖进行补助。同时,县农业农村局安排局属农技、畜牧、水产等部门技术人员,对贫困户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及时解决种养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自补助政策实施以来,累计补助贫困户2.118万户,累计投入资金5405万元。

(2)到村项目方面。到村项目由财政投入资金进行建设,建成后交由村、镇管理,由村、镇自营或对外出租,产生的收益对贫困户进行分红。2016至2019年,凤阳县累计实施到村项目132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8417.67万元。

2、扶贫项目起到的作用

一是带动了贫困村的发展。到村项目的实施,为贫困村经济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部分贫困村实现了有规模产业、有注册商标、标准化生产的一村一品。如我县刘府镇席岗村和官沟社区均是贫困村,自2016年以来,我县累计在二个村交界处实施扶贫项目10个,占地300余亩,形成了瓜果蔬菜基地,基地内的彩椒、西兰花、吊瓜等产口畅销上海、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产品实现了规模化和品牌化。基地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直接增加村集体收入27万元,受益贫困户270人,增加贫困户就业岗位60多个。

二是提升了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农技干部和农业主体用开阔的眼界带领贫困户打破固有思维,发展特色种养业,拓宽农业生产思路,使贫困户的生产技能得到提升,提高了贫困户的自我造血能力。

三是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实际调查论证,因地制宜引导扶持产业发展,使扶贫产业呈现出一二三产融合的新业态,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结构的调整。目前,非洲菊种植、温室甲鱼养殖等项目成为产业新亮点,菊花烘干、葫芦烘干、等二产项目促进了一产的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也得到快速发展。

3、产业扶贫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产业扶贫项目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

一是部分到村项目有续租难隐患。为方便项目尽快投入使用、发挥效益,部分到村项目在论证阶段便与意向承租主体达成协议,项目直接建设在意向承租主体流转或承包的土地上,或者直接按意向承租主体的意图进行项目设计、建设,为项目后期的管理、使用埋下隐患。虽然项目能够很快投入使用、产生效益,但若承租人经营不善或不再续租,后期项目的管理和使用将有很多困难。

二是部贫困户发展种养业意愿不强。因种养业容易受到天气、气候和疫病等自然因素影响,在日常管理中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收益有时候得不到保障。因此,部分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意愿不强。

三是部分到村项目收益率不高。目前大部分到村项目是对外出租,收取不低于投资额6%的年租金。但有的项目对外招租困难或无人承租,由村、镇自营,但村、镇又没有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员,项目收益率不高。

4、种养业扶贫项目发展的一些建议

一是加强人才培养。选拔村、镇干部学习产业项目的经营和管理,提高到村项目的收益。注重培养乡村农业指导员,加强对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引导和服务,提升贫困户发展种养业意愿,指导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高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收益。

二是加强政府引导。编制特色产业规划,促进优势产业连片开发,坚持“一村一品”模式,推进精准扶贫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销一条龙体系,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构建产业支撑。通过规模化,培育更多的相关产业主体。

三是鼓励主体带动。制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减贫奖励措施,鼓励主体通过多种方式为贫困户提供产业、产中、产后服务,解决贫困户缺技术、缺信息的难题,使贫困户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进一步提高贫困户产业发展收益。

四是到村项目折价转让。对部分到村项目,在對外出租一段时间后,根据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将到村项目产权评估、折价后进行转让,既可使项目继续发挥作用,解决产权不清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到村项目后期管理难题。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因此,贫困户、贫困村要脱贫,发展产业才是根本的长久之计。

种养业政策扶贫提高了贫困户、贫困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提升了他们的干劲。妥善解决扶贫项目存在和潜在的问题,扬长避短,规避产业扶贫项目中存在的不利因素,才能使扶贫项目作用最大化,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最终的胜利。

(作者单位:1.233100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2.233100安徽省凤阳县刘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3.233100安徽省凤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种养业凤阳县贫困村
种养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及突破路径探析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安徽凤阳县:新型农业种养模式促增收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关于旬阳县工商资本企业化经营种养业的思考
领头办好种养业 致富路上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