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发展态势及经验借鉴

2020-05-11 06:02张友奇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发展态势经验借鉴

张友奇

摘要: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发展建设态势的同时,归纳总结出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方法,以期为大连金州湾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临空经济区;发展态势;经验借鉴

一、临空经济区概念

临空经济区的概念主要包含了三个层次:

(一)首先,它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临空经济是一种前瞻性的商业经济模式,是以机场为核心的城市经济。以高附加值、高时效性的临空产业为主导,具有很强的经济吸引力,是新兴的城市经济增长极。

(二)其次,它暗含了一系列相关产业。

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

(三)最后,它具体指某一地理位置。

临空经济区指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

二、国外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总体态势

临空经济起始于1959年的香农加工业自由贸易区,随后在世界各地兴起,在经历“起

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的实践后,老牌的临空经济区已经形成稳定的产业结构和完备的配套设施,并拥有一定的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具有独立的社会生态体系,“产业区”逐步升级为“航空城”。

世界各国和地区都高度重视临空经济区的发展,随着世界航空体系的日益完善,临空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流模式和新经济形态,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其置于区域经济引擎的地位。

(一)美国芝加哥以奥黑尔国际机场为依托,周边形成了两大空港城市Rosemont和Skokie,Rosemont以会展中心和综合娱乐为核心功能,同时发展总部经济,Skokie以高科技园区、购物中心为主体,形成商业、办公、居住的综合空港新城。

(二)德国法兰克福空港城依托四通八达的空中航线和便捷顺畅的陆上交通,周边聚集

了大量高科技公司和物流运输公司,使其成为连接全球充满活力的空港货运之城。

(三) 韩国仁川航空城规划面积167平方公里,强化“高端、智慧、生态、服务”建设理念,重点发展金融商务、商务休闲、尖端产业、医疗生物科技、教育、旅游休闲六大类产业,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的模式。

三、国外临空经济区建设的经验借鉴

通过对国外航空城发展建设的分析总结,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高度重视机场周边地区发展,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二)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功能定位、空间和产业布局,区域前瞻定位引领项目高端特色化;

(三)“港-产-城”多元化、高层次、广辐射的综合开发模式是航空城成功的关键;

(四)由传统机场到航空大都市的科学演进。

四、国内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总体态势

近年来,我国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自2013年3月至今,共批复设立了12个不同层次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其中,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北京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批复了青岛、成都、贵州等10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是集航空、高铁、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将规划建设成“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成立至今已完成生产总值700亿元,年均增长19.4%。

(二)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依托首都新航城建设,围绕提升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保障国际一流的航空服务,打造绿色低碳、智慧便捷、创新高效、活力人文的临空经济区,将发展成为中国的全球门户、首都的世界客厅、京津冀的新增长极。

(三)成都临空经济区。规划面积483平方公里,将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典范城、全球公民创新创业汇集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创新、科技、低碳的宜居之城。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亿元、同比增长11.9%。

(四)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加快构筑以“大数据+航空”“大数据+物流”“大数据+旅游”“大数据+自由贸易”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发展。

(五)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引导和推进临空指向性强的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建设以航空运输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五、国内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做法经验

国内发展成熟的临空经济区以及相关功能区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有:

(一)高度重视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强调“港-产-城”联动融合发展,坚持以港带产、以产促城、以城兴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以机场为中心的商业核心吸引航空相关企业在机场以及交通走廊周围集聚,形成航空大都市,通过大力发展航空业,带动机场周边区域开发和产业聚集,从而提升城市区域的竞争地位。

(二)构建临空经济现代产业体系。各地临空经济区除发展航空、物流、商貿、保税、总部、会展、金融、维修、航材研发制造等临空指向性航空产业外,还注重发展数据信息、大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加强领导,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国家已批准的12个临空经济区,均成立了管委会,多由市级领导任管委会主任,加强组织协调。

二是建立重大问题协调机制,定期沟通重要情况,及时协调重大问题,明确解决措施和各方责任。

三是实行“管委会+国有公司”扁平化运行机制。12个临空经济区中全部实施该运行机制。管理人员封存公务员或事业编人事档案,政企合一,履行行政管理职责,实施企业化薪酬管理。

四是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各地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简政授权、人才引进、投融资、财税分成、土地规划使用等方面都制定优惠政策,允许临空经济区先行先试,能够给予的权限坚决下放,并积极协调争取国家和省相关政策。

21世纪已进入航空城新时代,新机场、新航城、新产业、新增长极已成为业界共识。笔者希望通过对国内外临空经济区发展建设的深入分析,总结提炼出一些有益的做法,为大连市金州湾临空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促进大连市港-产-城融合发展的快速推进。

参考文献:

[1]张琪.空港城市规划—临空经济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临空经济论坛,2012.

[2]麻洪旭.徐晓光.大连市空港经济区规划概论.山西建筑(15).

猜你喜欢
发展态势经验借鉴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
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和经济效益研究
对西方节日在中国青年人群中盛行现象的思考
绿色税收体系构建经验借鉴
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