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雀舞的“形”与“意”

2020-05-12 01:07付晓鹏
歌海 2020年2期
关键词:傣族

付晓鹏

[摘    要]孔雀舞是傣族民间舞蹈,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在孔雀舞中用指尖表现灵动优雅的孔雀形象。从表象上看孔雀舞是通过指尖的灵动来表现孔雀不同的动作形态,实则是舞蹈家们借助指尖的灵动向观众传递超越了表象本身的“意”。孔雀舞“形”与“意”的结合,不仅是舞蹈表达形式美的方式,更是傣族人民借孔雀舞表达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关键词]傣族;舞蹈形态;孔雀形象;形与意

中国民间舞蹈的起源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且不同的地区具有着本地区浓郁的地域风情。而舞蹈动作也是表演者通过模仿人们劳动过程中的特殊动作,表现劳动者的工作内容,融合民族地域风情、宗教及精神信仰的一种方式。孔雀舞也不例外,它是傣族人民在生产活动中创造并表现着傣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傣族孔雀舞的起源

孔雀舞是傣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因其风格灵动、舞姿优美、情感细腻而备受瞩目。关于孔雀舞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但每一种说法都表达着傣族人民的愿景。

在傣族的很多传说中都记载着关于孔雀的故事,其中最古老的神话传说是说当时有一个恶魔想要占领傣族人民世代生活的村落,但以傣族人民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恶魔,这时候傣族人民急中生智,用孔雀将恶魔引到茂密的森林里,在森林复杂的环境中将恶魔杀死。战斗胜利后,傣族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孔雀在这场傣族人民和恶魔的战斗中立了大功,傣族人民也将孔雀视为和平的使者。在傣族传说《召树屯》中也记载了一段关于孔雀的佳话,传说中漂亮的女主角化身为美丽的孔雀,在经历了万般磨难之后,王子召树屯终于和自己心爱的姑娘楠木诺娜生活在一起。在众多的传说中,傣族人民都将孔雀尊为“圣鸟”,成为傣族人民的圖腾。另一种说法是因傣族信奉小乘佛教,而孔雀在小乘佛教中代表着吉祥,其温顺娴雅的气质与小乘佛教的宗旨相合,因而尊崇孔雀满足了傣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需求。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傣族诗歌、民间歌谣中关于孔雀形象的记载也越来越多,傣族的器物、壁画等实物中也多有孔雀花纹,孔雀形象不再只是简单的动物花纹,已然成为了傣族人民的一种精神符号,是傣族人民精神的象征,并在傣族的文化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不管是哪一种说法,孔雀都象征着傣族人民对于幸福、吉祥与和平的追求。孔雀美丽多姿的形态也吸引了傣族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不断地模仿,傣族人民在对于孔雀的不断模仿中创造了孔雀舞,在孔雀舞中一方面表现着孔雀的灵动活泼,另一方面把傣族人民对于幸福的向往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 孔雀舞的“形”与“意”

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写道:“舞蹈创造了一种难以形容的,甚至是无形的力的形象。它注满了一个完整、独立的王国,一个‘世界,它是作为一个神秘力量组成的王国的世界之最初表现。”{1}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文本,它的微妙都在表演者的肢体上,表演者借助肢体的“形”来完成舞蹈独立王国的建立,孔雀舞也不例外。孔雀舞对于“形”的表现主要分为体形和手形。不管是第一代孔雀公主刀美兰还是以表演孔雀舞而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她们的舞蹈表演都具有典型的舞姿造型,即“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融合。“三道弯”是孔雀舞的基本姿态,是表演者模仿孔雀的形态而衍生创造的舞蹈动作,是表演者头部、腰部、臀部和膝盖的弯曲形成特殊的S形曲线,通过表演者的身体曲线来模拟孔雀姿态的特殊表演方式。“一顺边”则是受傣族人民生活地域上的农耕生活的影响。“三道弯”与“一顺边”的融合,是静与动的结合体现在傣族舞蹈安详、舒缓的动律之中,舞蹈家以自身体形为载体,结合孔雀舞独特的表演技法,表现出孔雀静之娴雅,动之灵活的特征,从而象征傣族人民灵动活泼又典雅的生活气质。舞蹈并不单单是一种艺术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舞蹈更像是人类表达情感和交流的工具,不管是原生态民间舞蹈还是华丽优美的古典舞,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有其内在含义和推进逻辑。通常,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表演者呈现的舞蹈动作形态,在动作形态的基础上,表演者会适当融入情感的表达,通过服装、动作等外在形象以及表演者的情感表达展现主题。可见,动作形态在舞蹈中是最基础的要素,孔雀舞尤甚。孔雀舞的“形”是通过表演者的肢体表演呈现出来的人的造型,是具体的傣族舞蹈手形所呈现的外观形状。而“形”的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孔雀舞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手形。手形在孔雀舞表演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孔雀舞常见手形包括掌形、冠形、爪形、嘴形、叶形、屈掌和拳形。不同的手形用以模仿孔雀不同的动作形态。体形与手形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孔雀舞的婀娜和细腻,展现了孔雀的优雅与灵动,也象征了傣族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

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艺术发展的高级阶段不只是停留在艺术的表象层面,而是通过艺术的外在形象表现其内涵,舞蹈的高级阶段就是通过“形”来完成对于“意”的追求,傣族孔雀舞也不例外。“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这是宗白华先生对艺术境界的经典解释。随着时代的变迁,“形”美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孔雀舞的发展,舞蹈家们已经不再单纯地停留在对于孔雀动作的模仿上,而是在原有“形”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这种创新是舞蹈家通过孔雀舞表现“意”的一种方式。“意”是指人的精神层面,是在形的能指基础上完成的所指的表达,是一种内在的意象表达。叶朗先生曾说:“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2}在舞蹈艺术中,“意”的表达要借助“形”的外在动态,从而营造出“意”的环境。可以说“形”是“意”的物质载体,“意”是形的升华,单单只有“形”的舞蹈看似美,但却缺少了内涵的表达,形意结合,才是好的舞蹈。孔雀舞的“形”表现在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上,孔雀舞的“意”在于它是否能引起观看者的想象与沉思。第一代孔雀公主刀美兰在“文革”结束之后创作了舞蹈《金色的孔雀》,舞蹈中刀美兰从孔雀的习性出发,表现了孔雀苏醒、嬉戏、飞翔三种状态,从“形”上看,观众看到的是从苏醒到嬉戏继而重振羽翼飞翔的孔雀形象,而从“意” 的表达来说则是人民群众重获新生的喜悦心情。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表演的《雀之灵》亦然。《雀之灵》中所表现的孔雀与传统孔雀有所不同,杨丽萍虽然表现的也是孔雀,但已经不是对于孔雀简单的模仿,而是从孔雀的灵性出发,通过指尖的灵动与“三道弯”造型从“形”上完成了对于孔雀的模仿,从“意”来讲则是通过“形”来表达她对于生命的感悟。不管是从早期刀美兰的《金色的孔雀》还是后来杨丽萍的《雀之灵》《雀之恋》,这些舞蹈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仅在于舞蹈家表演的精湛,也在于舞蹈家通过舞蹈想要表现的“意”。在孔雀舞中,手形不单单是一个舞蹈动作,不同的手形运用在舞蹈家的表演中蕴含着不同的内涵和意象,因而手形在孔雀舞中不仅是提升舞蹈美感的一种手段,它还具有某种特定的寓意。比如当想要表现孔雀“戏水”的时候多使用“嘴形”,当表现孔雀活动自如状态的时候,则采用“掌形”与表演者脚下灵活的踢步相结合的动作来完成。不管是“嘴形”还是“掌形”,柳或是前文所提到的其他各种手形,都是在细腻地体现孔雀的形态,让本身优美的孔雀在舞蹈家的表演中更加优雅灵动。

弗洛伊德曾说过:“没有人可以隐藏机密,倘若他的嘴不说话,他会用指尖说话。”弗洛伊德此处所讲的“说话”即为“意”的表达,孔雀舞就是用指尖“说话”的艺术,表象上孔雀舞是通过指尖的灵动来表现孔雀不同的动作形态,实则舞蹈家们借助指尖的灵动向观众传递超越了表象本身的“意”。

三、结语

傣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实践活动中创造了孔雀舞,孔雀舞通过对孔雀形象的模仿不仅给观众呈现了灵动优雅的孔雀,也使得孔雀舞成为了中华舞蹈宝库中的瑰宝。孔雀舞在不断的发展中完成了从“形”到“意”的艺术表达,实现了舞者与孔雀合二为一的境界。舞者对于孔雀舞的表演,不仅表现了孔雀轻灵俊逸的姿态,也表达了傣族人民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幸福与和平的追求。

参考文献:

[1] 张志萍.傣族舞蹈教程[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

[2] 施惟达,段炳昌等.云南民族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7.

[3] 刘兰雨.舞蹈生态学视角下傣族孔雀舞的发展与变迁[J].大众文艺,2019(8).

[4] 李岩.浅谈图腾艺术在孔雀舞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3(6).

猜你喜欢
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傣族的服饰文化
Splash Water for Happiness 泼水迎新年
傣族舞健身操的价值与发展策略研究
浅析傣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文化特征
别样的风情
傣族古歌谣教育警示功能的表现形式分析
傣泰民间舞蹈之比较浅析
傣 族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