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良性互动策略初探

2020-05-12 01:05罗廷珍
考试与评价 2020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罗廷珍

【摘 要】 在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考试评价的实施三者之间如何形成良性互动,促进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地生根,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个性思维,在积极的课堂氛围中,营造一种教师与学生共进的局面。在互动的课堂中,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过程,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教师在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时,也要综合考虑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良性互动策略

前言: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各方面能力突出的综合素质性人才,需要让教育的目标指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程的重点设计成为学生喜欢的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时更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通过不断的互动形式,培养出学生的思考能力,以课堂理论知识为基础,让学习更加具有主观思维。互动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出更具创造性思维的优秀学生。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文字识别,更多的时候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深度,从内在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核心素养的形成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来培养,语文学习是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核心素养的不断形成,让学生感受到在实践活动中挖掘出自己的各项潜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课堂上所掌握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共同来完成课堂上互动环节。

(一)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通过课堂上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中所感所受,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各方面素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主要通过外在的环境因素和内在的学习来完成。校园教育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的正规教育,也是对核心素养的铺垫。家庭教育主要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具有的能力,在社会教育环境下,学生应多参加相应的社会实践,感受到学生离不开生活,社会离不开学生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主要注重于学生能力的发展,而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人文精神。核心素养就像是土壤,小学语文植入其中为了更好的铸造出能力突出、言行得当的好学生。小学语文已经成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学科,语文贴近于生活,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让学生可以用积极的心态来学习文字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小学语文学习必须以核心素养为前提,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把学生的想象用语言表达出来。

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评良性互动的重要意义

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是指学生学习,评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学会,教、学、评从理论上讲本就应该是良性互动、互相促进、高度一致的,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却很难形成良性互动。

作为一名教研员,笔者在深入课堂听课的过程中,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语文课不做语文的事;二是把“教课文”当成“教语文”。三是课堂重“教”不重 “学”;四是“教·学·评”脱节现象。课堂教学与考试评价脱节。以上现象造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所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评良性互动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的互动策略

为了能够利用课堂时间将知识有质量的传达给学生,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小学语文的学习要讲究正确的方式方法,教师通过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活跃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培养自己语文的核心素养。教师的评价应指明学生发展的方向,发挥好评价的导向作用。

(一)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互动策略

1.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活跃的思维模式

教师在教授语文知识时应当做好课前准备,将学生的实际问题联系到课堂内容中,将课堂内容中的问题扩展到文化典故里,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整个课堂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更愿意去提出问题,活跃大脑,让自己的思维模式发生转变。有时教师应当采用小组的形式来完成互动课堂,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主动提出问题,教师给予适当指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良性互动策略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达到师生共赢的局面,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带动学生去学习,需要教师自身的水平不断提高来适应现阶段学生的发展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将基础的文化知识传到学生的耳朵里,现如今新时代下所提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来掌握课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与学生互动时可以做到有问必答。在语文课堂上做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以后接触社会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做基石。

(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互动策略

1.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已经从单纯的学习模式中蜕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自己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发展,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应当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想法用语言归纳总结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通过相应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将互动的知识进行总结应用到实践中,在生活中这种能力可以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思考社会与人类,自己与人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对课文理解的能力

学生应成为教学互动中的主体。任何情境的带入,只是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教学任务完成得更加顺畅。学生在课堂上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能力没有知识相当于没有水的杯子,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采用互动模式,可以培养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从而让学生对文字内容产生兴趣,为以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的学习过程是为了更好的理解生活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文字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后评价过程中的互动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有教师和学生双方角色共同存在的时候,才可以进行互动策略的实施,这也是为课后评价做基础准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按照教师的思路不断完善课堂内容,完成以后教师要留有课后作业,这时课后评价的互动非常关键。教师在作业设计、试卷命题时不能只注重考查知识积累、而忽略了语文能力的评价,要全面考核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作业和试卷的讲评。课后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总结,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足,用精湛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正确的发展方向上。语文教学中课后评价成为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的连接点。用互动总结学习经验,总结课堂内容,让教师成为评价的导师。

三、结论

核心素养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学.评三者之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各项能力的开发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靳健,石义堂.现代语文教育学[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7.

[2] 靳健.语文课程研究[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3] 赵明仁,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0).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19年市級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良性互动策略研究”(编号:JYKT-1908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