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多样性探析

2020-05-13 05:49何应兆宋玉龙张彩英吴林芳
防护林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野生植物重点保护名录

何应兆,宋玉龙,张彩英,吴林芳

(1.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广东 肇庆 526400; 2.广州林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520)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研究占评估物种10.84%的植物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1],加强我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和研究具有紧迫性和重要现实意义。

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怀集县东北新岗林场,与清远市阳山县交界,地理位置112°23′10″—112°27′20″ E,24°14′30″—24°19′25″ N,总面积3 761.31 hm2,是以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及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天然植被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水源林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除一些学者对该地区的局部地段进行过植物调查,初步报道了大稠顶局部地区的植被、植物区系概况外[2,3],对该地区未进行系统的珍稀植物调查。

本文结合近几年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调查及综合科学考察,对本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研究,对珍稀植物的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提供更加完整的本底资料,为本区珍稀植物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以大稠顶保护区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前人的调查结果,对保护区内野生植物进行补充调查,通过标本采集、资料查阅[4],专家鉴定,整理保护区的植物名录,依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5]、《中国植物红皮书》[6]、《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2013)、《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广东省林业厅2018年),确定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分析其保护价值,对该地区主要国家级保护植物的分布及保护现状进行研究,对保护区珍稀植物的保护策略及措施进行探讨。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多样性

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及保护植物共24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属3种,被子植物9科17属21种,见表1。

根据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Ⅱ级野生植物4种,即金毛狗(Cibotiumbarometz)、桫椤(Alsophilaspinulosa)、粗齿桫椤(Alsophiladenticulata)、喜树(Camptothecaacuminata);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保护区保存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Ⅱ级5种,即吊皮锥(Castanopsiskawakamii)、白桂木(Artocarpushypargyreus)、八角莲(Dysosmaversipellis)、(野生)茶(Camelliasinensis)、杜仲(Eucommiaulmoides);

按广东省人民政府2018年11月发布的《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保护区内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穗花杉(Amentotaxusargotaenia)、沉水樟(Cinnamomummicranthum)等2种。

除上述重点保护植物外,另有金线兰(Anoectochilusroxburghii)、狭叶虾脊兰(Calantheangustifolia)、乐昌虾脊兰(Calanthelechangensis)、流苏贝母兰(Coelgynefimbriata)、多花兰(Cymbidiumfloribundum)、多叶斑叶兰(Goodyerafoliosa)、橙黄玉凤花(Habenariarhodocheila)、镰翅羊耳蒜(Liparisbootanensis)、黄花鹤顶兰(Phaiusflavus)、独蒜兰(Pleionebulbocodioides)等国际禁止贸易的野生兰科植物13种。

表1 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2.2 资源植物分析及评价

大稠顶分布的珍稀濒危野生种子植物除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外,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经过合理资源扩增后可作为医药用材、园林观赏、工业原料等。其中桫椤、粗齿桫椤、喜树、(野生)茶等对植物系统学和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金线兰、狭叶虾脊兰、乐昌虾脊兰、多花兰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穗花杉,心材橘红色,边材淡黄褐色,纹理直,结构细,坚实耐用,干后少开裂。可供建筑、车辆、家具、器具、农具及文具等用材;八角莲、喜树等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中喜树成群落分布,面积达2.1 hm2,约5 400株,最大植株高17 m,胸径47.6 cm,树龄在35~45 a,最大树龄约95 a,群落结构稳定、自然更新能力强,所含的喜树碱要比四川省的喜树含量高30%,表明大稠顶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喜树群落是喜树优质种源基地。另外,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说明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3 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全国、广东省比较

大稠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不多,但喜树成群落分布,在广东省内比较罕见,另外大稠顶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是粤东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地,见表2。

表2 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与全国、广东省比较

2.4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生存现状

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内国家I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在保护区内分布稀少,在野外常为单株分布,很少成为单优群落;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喜树在保护区海拔500 m处的雷公坑成群落分布,在管理处办公室及水库旁零星分布,主要分布于山谷海拔300~500 m处。野生种连片成群落分布,也有部分人工栽培,群落中还有枫香树和牛耳枫等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桫椤、粗齿桫椤在山沟溪边也较为常见,并形成较为稳定的群落;金毛狗则在保护区分布较广,且群落较为稳定;保护区内CITES名录附录Ⅱ物种多为兰科植物,在保护区内较为偶见。生于溪旁岩石上或海拔50~1 6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或沟谷阴湿处林中、林缘树干上,应当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加以重点保护及监测。

3 结论及讨论

3.1 结论

3.1.1 分布集中 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国家珍稀濒危野生植物24种,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内的羊史坑管护站、五公佛、横坑、里八工区铁思坪桥等海拔300~1 100 m的范围内。

3.1.2 珍稀濒危植物种群规模小,严重片段化 根据调查,大稠顶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群严重片段化,部分种类虽然有一定的原始种群分布,但各种群个体数目较少,规模小,种群内缺少更新苗,自然更新能力较差,多处于衰退状态,其中木本植物更加明显,如喜树等;而更多的种类则多呈零星状点缀分布在山谷、山麓中,与米槠、木荷、广东润楠、青榨槭、罗浮柿、薯豆杜英、密花山矾、竹类混生。如八角莲等,这意味着这些植物就地保护正面临着挑战。

3.1.3 垂直分布明显 保护区内的各珍稀濒危植物都有特定的海拔高度,如金毛狗在大稠顶保护区低海拔区300~600 m处的乔木林林下及林缘较常见;野茶在保护区海拔900 m处的核心区横坑及一般控制区五公佛常绿阔叶林区有分布;喜树在保护区海拔500 m处的雷公坑成群落分布,在海拔300 m管理处办公室及水库旁零星分布;多数珍稀濒危植物集中分布于海拔400~900 m。

3.2 讨论

3.2.1 加强监管力度 近年来,保护区开展了保护恢复、科研宣教和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完成了极小种群喜树群落恢复工程,启动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项目,编制《大稠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开展了宣教中心、科普廊道、科普径建设等工作,为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次调查发现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在保护区的一般控制区有分布,人为活动干扰和资源利用(如采灵芝、偷挖盗伐等偶有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多样性及相关种群的保护和发展。建议保护区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巡护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3.2.2 加强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科考工作 现有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是根据以往的部分考察和采集记录而进行评估的,因而,目前的名录还没有完全客观地反映物种受威胁情况,因此,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科研力量,进行更为详细彻底的本底调查,并每隔数年进行一次受威胁程度评估,监测珍稀植物动态变化,并以此指导保护工作。

3.2.3 加强对国家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研究 对于保护区正处于衰退型或极度衰退型的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应迅速采取合理的抢救措施。如果不采用合理方法解决其更新问题,这些珍稀树木就可能灭绝。如喜树、八角莲,需要加强其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进行人工繁殖。对于种子细小,发芽率低,幼苗竞争力弱的树种,要保护好母树,开展人工繁育工作。而对雌雄成熟异期的树种,应采取人工辅助受粉,增加结实率及种子的饱满率。

3.2.4 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大稠顶现有管理人员多为原来的林业技术人员,责任心强,工作踏实,能吃苦耐劳,但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参与各项科研活动是加强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专业知识能更好地了解资源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区内植物多样性,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开展更多的专项科研活动,提高保护工作的效率。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重点保护名录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保护野生植物的意义及路径
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参展商名录
同贺名录
重点保护
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漫画与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