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马克思时代担当的特点及其境界

2020-05-13 14:06王伟杰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3期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青年马克思时代担当的特点:“无我”的精神,“我生”的奉献,“大我”的情怀。阐释了青年马克思时代担当的境界:树立了青年时代担当的丰碑;树立了爱国主义的丰碑;树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开拓者的丰碑;树立了解放全人类的丰碑。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时代担当;人类解放

马克思的担当发乎于中学时期职业选择时的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伟大志向,探索于大学时期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思想的营养汲取,反思于现实斗争中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之苦恼,成就于对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全面超越,正是由于青年马克思将伟大的担当意识贯彻于现实的推动,使他牢牢把握住了人生航向之舵,树立起当今世界不可超越的勇于担当、乐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巍峨丰碑,深入探究青年马克思担当的鲜明特点及其崇高境界,对于当今时代新人的养成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年马克思时代担当的特点

一个人的担当效度不直接等于响亮的口号,不等于宏大的目标,而是一个人对人生于生的价值和意义的追逐,并在一次次的義利关系、己人(或者自我与他者会)关系、家国关系、自我和人类等问题拷问中所做的哲学总思考、总抉择、总解答,担当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实践,是个人学识和社会责任两大进路双向推进而形成的一个总结果。

1、“无我”的精神

自古义利两者事难两全,选择“利”可能带来物质财富享受的欢愉,但在自己生命的终点回首一生存在的价值时,更多以地球能量的消费者的面相而存在。坚守“义”则更多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安放于为人类自由、解放而斗争之处,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物质利益的放弃,但在自己生命的终点回首生存于世的意义时,更多是以人类发展的推动者的面相而光耀史册,这也是人之为人的崇高境界。

如果马克思安于自身的社会身份,凭借门第和才华完全可以谋到一个稳定的工作,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甚至,马克思从《莱茵报》辞职后,普鲁士政府想收买他担任《鲁普士国家报》撰稿人,给他指出了与腐朽政府同流合污的路径,青年马克思断然拒绝充当反动政府的帮凶,马克思以一人之身、一生之力,无所眷顾全身心投入,毅然决然选择了解放全人类的使命担当。

马克思在给迈耶尔的信中写道:“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为了它,我已经牺牲了我的健康、幸福和家庭”,[1]马克思经受住了典当度日、贫困潦倒、子女夭折等重重磨砺打击,经受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物质苦役、精神苦役,但这丝毫不能动摇他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坚定信念。马克思舍弃低层次的“利”之追逐,而将一生放在了人类自由解放的“义”之追求上,践行着超乎常人想象的担当,也成就了超乎常人想象的伟大,这就是常人与伟人担当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形成了常人与伟人担当的分野。

2、“我生”的奉献

马克思从中学时期树立为人类而工作的理想,就已经确立了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宏大志向。毕业后,青年马克思就将自己的生命与解放底层群众的革命工作牢牢绑定在一起。

马克思的担当显示出鲜明的思想家的特点,他以笔为武器,用思想点亮人类的黑暗,照亮人类前行的路径,一生辛勤耕耘,著述颇丰。读者可以从马克思的研究著作中充分感受到马克思将“我生”奉献给全人类解放的境界。

马克思一生撰写的著述有1974 部(篇),其中独著1660 部(篇),合著314 部(篇),书信3099封。仅仅在青年时期,马克思写就了有重要影响的10余篇著作或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合著)、《共产党宣言》等一系列论著,成为投向反动政府脑袋的一个个威力无比的炸弹,从根本上撼动了资本主义理论的基础,从理论层面宣判了资本主义的死刑,为人类擘画出前行的康庄大道。

马克思不仅在青年时期将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理论的探索中,而且在其晚年依然永不停歇,贯彻着解放全人类的担当精神,将人类如何从原始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路线图科学揭示出来,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改造世界的有力理论工具。1883年3月15日,马克思“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2]马克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人类解放而斗争。在安逸和奋斗之间,马克思选择了奋斗,马克思为革命事业殚精竭虑,做出了巨大奉献,为人类解放奉献出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永远的旗帜。

3、“大我”的情怀

马克思因共产主义事业而遭遇到无法想象的困难,先后四次遭到驱逐。即便是遭到全世界资产阶级的痛恨,也动摇不了马克思为全人类解放而奋斗的伟大志向。

在激烈的思想斗争或者政治方向斗争中,马克思也遭受了来自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攻击。马克思“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3]马克思是一个高尚的播火者,他只有对革命真理追逐的担当理想,即使受尽人间的苦难也毫不后悔。是非恩怨荣辱这些俗人纠结并费尽心思角力之事务统统在马克思的视域之外,马克思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放弃了许多“小我”的世人执着的东西,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大我”的担当境界。

在己人、小家大家之间进行一次抉择,可能对一部分人而言,已是难事,在一辈子的一系列的己人、小家大家选择中,毅然决然选择他人、大家这是一种崇高中的崇高,是人类担当楷模中的楷模,马克思就是这样的经典范例。马克思解放全人类的初心不因前行中征程艰辛而半途而废,马克思解放全人类的使命不因历经风雨坎坷而热血冷却,马克思正是将自己的奋斗与民族、国家、世界的命运相连而愈益光辉灿烂。

二、青年马克思时代担当的境界

虽然青年马克思的担当发生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资本主义大变革时代,但是,从青年马克思身上所体现的担当精神不仅贯穿了他的一生——可以说,没有青年马克思担当精神就不会有马克思、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而且,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马克思这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担当精神就有着不可超越的视界,就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的魅力。虽然当今人类已经从自由资本主义历经垄断资本主义而进入21世纪,从青年马克思生活的那个时代至今,人类历史已经跨过3个世纪近200年的时空,但青年马克思对人类有着超越时空的影响。

1、树立了青年时代担当的丰碑

虽然马克思被资产阶级国家、反动政府所深深痛恨,但是,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却被世界无产阶级所牢牢铭记。马克思在世时已经搅起世界旋风,使世界上多个国家建立了工人阶级的政党,加盟到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洪流中。马克思伟大的贡献得到了世界公认:在千年之交、世纪更替之际,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等西方主流媒体和高校开展了多次“千年伟人”的评选活动,马克思数次高票位列第一。一个人的生命大多只有短暂的几十年,但是,马克思的思想穿越三个世纪仍然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认可,马克思用活生生的现实证明了一个人短暂一生的伟大价值,它可以光耀世界,照亮未来,给人类以光明奋斗的指引,充分证明了青年马克思所确立的担当的价值。

2、树立了爱国主义的丰碑

对于一个当时在欧洲相当落后、腐朽、专制的德国而言,资产阶级学者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探索德国的出路,而马克思则直接抓住专制制度“敌视人”这一根本,探索“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到底在哪里呢?”。[4]马克思所探讨的是超越于宗教解放、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人的解放”的道路,并且,马克思指出了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对于德国解放具有主体性的决定意义,从而科学的指出了实现德国获得真正解放的阶级担当主体和解放路径,青年马克思树立了爱国主义的丰碑。

3、树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开拓者的丰碑

人类一直在变革现实的路途上前进,资本主义从其产生伊始就招致来自各个层面的群体的反抗。其中,有試图返回封建社会的复辟主义,有试图给资本主义疗伤的改良主义,也有空想社会主义等等。但是,如果没有科学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律,也不明白究竟谁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主体,任何反抗活动都只能停留于空想层面而最终失败。当时包括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普遍以同情的眼光看待无产阶级,在国王、沙皇、资产阶级等中寻找,却不明白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不明白资本主义阶级斗争的实质等诸多问题,因此只能是空想。

马克思从普遍认为是社会“溃疮”的无产阶级中发现了其深层次的革命性,无产阶级与现代化大生产相联系,最具有革命积极性,最大公无私,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只能求助于人的权利的阶级,无产阶级眼光最为远大,胸襟最为宽广,是“一个若不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的阶级。[5]广大无产阶级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引下从自发走向自觉;从简单毁坏机器的初级革命形式走向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社会斗争,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事业,青年马克思树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开拓者的丰碑。

4、树立了解放全人类的丰碑

以往的阶级斗争都是一种部分的阶级解放:奴隶社会末期的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奴隶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封建制度,带来的是地主阶级的解放和对农民阶级的奴役;封建社会末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是资产阶级的解放和对无产阶级的奴役。而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势必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但是,与以往的阶级斗争的革命逻辑完全不同的是,它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

马克思所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从创立伊始就异常艰难,但是,由于这一事业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广大的无产阶级以争取自由解放的武器,也给了广大落后国家以自由和解放的武器,这一事业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普遍追求。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事业彻底打破了资本独霸天下的局面,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建立到今天,社会主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国到多国,虽历经波折但已经从挫折到复兴而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给世界带来了和平与发展。

试问,人类产生以后直到今天,有哪个人物的思想能够成为当今世界多个国家的指导思想?有哪个人物的思想能够指导人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也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不仅造福社会主义国家,而且造福全人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毕生的研究和他奋斗的一切的伟大的社会价值。马克思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蓬勃发展,青年马克思最大限度实现了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

当今“资本主义全球治理理论与实践当下正在全世界面临严峻挑战、遭遇生死困境”,[6]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却已经步入朝气蓬勃的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昂首迈步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当代青年要以青年马克思的担当为榜样,以“我生”的奉献、“大我”的胸怀、“无我”的投入,把自己锻造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奋斗,方不负韶华,成就人生。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3.

[2][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2+1004.

[4][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

[6] 王聚芹,饶一鸣. 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下”治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8(02)71.

【作者简介】

王伟杰(1991—)男,河北石家庄人,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