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实践策略研究

2020-05-13 14:21唐生亮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大致梳理以下课堂实践的有效策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总目标。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线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保障。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准则。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课堂的高效训练为策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持续评价为根本。希望通过这样的学科实践教学策略,切实增强物理学科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践路径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07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1—1580(2020)03—0036—04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科学探究等活动中构建认知、提升能力。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教育观念,课堂的教学方式方法上都要与时俱进,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主战场,那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摆在每一位物理教师面前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每节课,本着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原则,切实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此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总目标

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的教学正在从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向学生学科素养发展转变,如何转变呢?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着力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以用三个关键问题来说明:你想引领学生到哪里去?如何引领学生到达想去的地方?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到达?这三个问题实质上指向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设计和评价检测这三方面 [1]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传授一些零散的、脱离生活的抽象理论和事实,应创设支撑性的事实经验的真实情境以及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建构后探索规律的完整过程,在头脑中形成对物理世界的完整认识。笔者认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应该有个人的解读,就是每个物理教师心目中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当然如果有了自己的思考,那么融入自己的教学,按照核心素养为目标执行的时候,也相对较容易围绕着自己的教育风格,与自己的教育特色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有些共性的东西,也有些个性的东西,物理教师实际要借鉴的是共性问题,那么个性化的东西可能需要每位物理教师精心地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去设计。

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其实“一杯水”也好,“一桶水”也罢,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点“水”又算得了什么?只有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好了,使学生掌握了适应未来需要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那才是给了他们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源”。

观念和思想是驱动力,就是学生掌握这个物理知识,拥有了这种思维,拥有了这种技能。那他们有没有这种意识?能不能驱使他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想法?这当然是一种观念。因为有了这种观念,实际也是一种意识,是一种心理动力,一种心理动作,就是说他能推动一个人想去干一件事,比如说我们在遇到一个事件的时候,遇到一个现象的时候,有这种观念的人会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件什么事? 应该利用哪些方法,采取哪些途径可以把这件事做好。作为学生成长的陪伴者,物理教师要学会等待学生的探索、思考和讨论,静待学生思维灵感的闪现,期待学生认知障碍的化解,换取学生的自我成长。当学生能与原有、外部建立联系时学生会深切领会到“乐学”而“学会”[2] 。

三、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

组织物理教学的关键不在于将多少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在于通过教学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路分析和探索问题。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引入相关的物理问题,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他们的理解和认识也将更加深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这些难题的解决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如何让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产生预期的效果?笔者认为,需要教师将难点问题化,即将原本的认知难点转化为若干个探究问题,这些问题应该是难点的一种分解形式,彼此之间存在明显的层次性,即这些问题将成为学生逐步攀升的台阶,学生的认知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升,他们的学习难点自然也将在这一过程得到化解。如果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观点和认识,这就是意外之喜,是生成性课堂的一种收获。

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探究活动为主线

探究活动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解决科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探究活动来源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我们可以从细节入手,从生活走近科学,创设探究情境,化“生活细节”为课堂“探究源”,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学生认知结构、学生动态探究等方面,能优化探究引导、能有效润滑各探究环节、能保障探究过程的流畅性,同时能充分激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思维激情[4] 。物理教师要勤于引导,科学指导,力求做到有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详细的要求,还要注意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给出及时地、必要地指导,此外还要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进行检查反馈,引导他们真正达到探究活动的目的。比如物理知识是学生的知识库,它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充实,那么学生对概念规律就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教会学生解决某个问题的方法,讲题也好,讲课也好,物理教师都应该以探究活动为主线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五、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保障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提升学生对于物理课堂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物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来源于师生之间的有效倾听。倾听不仅仅是对对方的一种基本礼貌、一种交流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推动教学的重要方法。师生之间如果不形成相互倾听的习惯,就会出现有效信息的损耗,会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思维,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一样,所以我们教学这块应该有所作为,要根据不同层次来设计,学生才会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学的时候教师设计的案例应该具有不同的环境,不同层次的差别、不同思维方式,要尽量做到多元化,教师虽然不能照顾到每一个人,但是可以尽量关注每一名学生。一堂气氛融洽的物理课堂其效果远远超越教师单方面讲授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因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保障。

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利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准则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物理教师要给学生什么?关于这一问题其实每一位物理老师可能都思考过,但是每个人的答案可能都不一样,有的物理老师可能会说:“我会教给学生理念,因为理念决定执行,方向比努力重要;过程决定结果,方法比硬拼高效;基础决定能力,模型比题型绝妙”。也有的物理老师可能会说:“我会给学生多一点实践的机会;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成功的体验;多一点学习的自信”。但是无论给予学生什么,都要以给予正确的方法为原则。因为只有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回顾十年前的课改,强调了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前几年又推出了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依然倡导的是教学方法变革,今天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评论,大多数是对这两项改革的反思。说到底,这两种教学模式重在向我们推介怎样培养学生(属于方法论),过于强调教学方式就会冲淡“培养怎样的学生”这一核心价值(培养的核心目标)。虽然上一轮三维目标的提出与核心素养有一致的地方,但没有像今天这样,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核心素养”的提出,统一的是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而不是统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对于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有着真正的指导意义。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改变和推翻我们已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而是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论支撑下,用我们多年教学中形成的优秀教法,让学生获得方法,形成能力,正所谓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贵在依法。

七、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课堂的高效训练为策略

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最有效的策略,笔者认为是提高训练的效率,称为高效训练。以前的训练模式就是先将试卷下发留做作业第二天课堂上直接对答案,然后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发现这种模式的训练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训练的目的性不明确,针对性不强,重点很难突出,难点很难突破。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将训练模式做了尝试性调整,将高效训练分成了六个维度分别为:基础训练,变式训练,专题训练,限时训练,规范训练,错题训练。这六种训练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的关系。我的第一种配合方式:基础训练、变式训练、错题训练相配合,在做基础训练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物理基本概念出发,创设新情景,在新情境中衍生出新问题,是“一题多变”。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掌握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情景,看到情景背后的物理概念的方法,也就是“多题归一”。然后让学生们将已总结出的规律和方法体现在错题本上加以巩固。第二种配合方式:限时训练,规范训练,错题训练相配合,高一每周都有一次固定的周考时间,这就是我們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规范训练,错题训练的最好时机,要求学生们必须在规定的50分钟时间内完成五道物理大题,并且要求学生必须写好规范的解答过程(这包括必要的文字说明正确的规律和方程等计算过程),考卷收上来再进行批改,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总结,总结出做得好的同学的优点请大家共同学习,做得不够规范的请大家引以为戒并要求这些同学在错题本上将改过的规范过程重写一遍加以巩固。第三种配合方式专题训练和规范训练相配合,在此笔者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将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的内容总结成十个专题称之为“十专十美”:瞬时加速度类问题的专题;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专题;加速度正交分解法的专题;连接体问题的专题;传送带问题的专题;超重失重问题的专题;临界问题的专题;图像类问题的专题;板块模型类问题的专题 ;等时圆类问题的专题。通过对这十类专题的总结,同学们就可以掌握解决牛顿运动定律问题一整套的思维方法,当学生们拿到一套试卷时首先让学生们进行归类而不是直接作答,第1、3题是连接体类问题,第2、4题是图像类问题,将问题归类之后接下来就是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连接体类问题的处理方法有整体法和隔离法,然后看一下这道题是满足先整体后隔离的条件还是满足先隔离后整体的模式。如果是图像类问题那同学们就应该从“七看”入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点”、“四看面”、“五看斜率”、“六看截距”、“七看函数关系”而看函数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旦学生们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就不会一遇到问题,一筹莫展一点思路也没有,即便是特别复杂的问题同学们也可以通过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蛛丝马迹,来达到胜利解决问题的目标。高效训练还应该遵循一个“四化”两个“始终”基本原则。 一个“四化”是——知识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重点化;重点模型化。“两个始终”是——目标贯穿始终,反馈矫正贯穿始终。

八、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要以持续评价为根本

物理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在于过程,在于平时,在于积累。因此,物理教师要强化教学评价的持续性。千万不要通过考试等方式来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捆绑物理课堂教学,应该把它用来反馈物理教学,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随着“为学习的评价”的兴起,人们认识到教育评价的独立价值,由此教育评价领域出现了新的“评价文化”,它强调评价任务或情境的真实性,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要求评价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审查学生的学习[5]。

九、结语

如今的物理课堂,为物理教师充分展现个人智慧和个人才华、形成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提供了广阔空间,物理教师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也应该让自己的个性张扬起来。擅长说的说起来,擅长讲的讲起来,擅长跳的跳起来,让物理教师的才华在物理课堂上充分展现,让物理教师的智慧引燃学生们思维的火焰,让物理课堂教学在快乐和诗意中穿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课堂中品尝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引发学生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乔红霞.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04).

[2]王安民.中学物理教学策略—物理教师的九项修炼[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李金瑞.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核心素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7(05).

[4]王波.探究自主性学习课堂焕发生命活力[J].中国教师,2010(S1).

[5]周芳.走向真实的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

Some Reflections on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ore Literacy Background

TANG Shengliang

(No.5 Middle School, Liaoyuan Jilin 136200,China)

Abstract: Take the core accomplishment as the direction course teaching requires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effectively.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follow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classroom practice .The first,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take physical core literacy as the general objective. The second,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students' autonomic learning. The third,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physical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take problem solving as the guidance. The fourth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take inquiry activities as the principal line. The fifth,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physics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take the favorable teacher and student relationship as the guarantee. The sixth,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take the correct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norm. The seventh,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take the efficient training as the strategy. The eighth,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teaching should take continuous evaluation as the foundation.

Key words: subject core literacy;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al route

[責任编辑:王 辰]

收稿日期:2020—01—05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子课题“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策略的研究”(GHKT-20190034)。

作者简介:唐生亮(1980—),男,吉林辽源人,辽源市第五中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吉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2019年省培计划省骨干培训班学员,本科。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