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儿童画创作”教学路径研究

2020-05-13 14:21吴丽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核心素养

吴丽平

摘要:自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后,基础美术教育正式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如何将“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幼师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呢?文章从一线的教学实践出发,以培养幼师生“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为宗旨,具体阐述“儿童画创作”课程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核心素养;儿童画创作;教学路径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2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112—04

幼儿师范院校作为师范教育系列的一個构成部分,师范院校的教师应扎根于实践,坚持将核心素养的目标体现到课程教学中去,从现实出发对自身的实践进行反思。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美术教师是技能熟练的专家,以“儿童画创作”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一线美术教师的教学实践,具体论述“儿童画创作”课程的教学路径。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

学科核心素养采用“特定学习方式”,集结了“最能体现本学科育人价值的根本性、关键性要素”。《尹少淳谈美术教育》一书中,提出了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幼儿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将“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实于教学实践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

美术表现指运用一定的媒介和美术语言,通过构思与反思,创作具有思想和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用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与情感。[3]创意实践,指运用联想、想象和变通的方式,进行构想与生成有创意的意图,并利用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与方法进行创造和实践。[4]如图1所示,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的本位,“美术表现”素养是美术课程要培养的主要核心素养,“创意实践”素养是所有学科,包括美术学科均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二、“儿童画创作”教学概述

“儿童画创作”是幼儿师范院校绘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面向学前教育专业,属于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课程既侧重绘画技巧,更重在创作能力的培养,两者并重、相互结合。幼儿师范院校“儿童画创作”教学,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的培养首当其冲,在教学活动中,要设置科学有效的模块教学目标,不断优化单元教学设计,以此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

幼师生美术表现素养,需从结构素描、表现性素描入手,培养她们整体作画的造型思维。“儿童画创作”的技能训练,以单元为出发点,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具有整体性、阶梯性、综合性。“儿童画创作”教学,在初始阶段侧重培养幼师生的造型能力,过渡阶段侧重学习幼儿装饰色彩基础知识,适当通过写实色彩的学习,提升幼师生的色彩表现力。最终,从儿童画创编技能逐步过渡到创作能力的培养。根据创编的主题,学习借鉴优秀绘本,取其精华,巧妙组合,掌握创编的基本技能。创作能力的培养,可从创意美术的角度,研究创意的传达,童趣的体现,重点培养幼师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儿童画创作”教法探索

幼师生在“儿童画创作”时,首先要明白创作的本质。有创意的构思,是创作的前提,并在表现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技法,这就要求她们平时强化绘画基本功,不断提升对儿童画的认知和表现水平。

幼师生美术表现素养,体现在整体观察的观念和习惯,以联想比较的方式,表现整体中的各个局部和细节。通过视觉观察,感受特定对象的造型、色彩、肌理等形式特征,为进一步的表现和创意铺垫道路。其创作方法如下:

(一)主体形象的表现

主体形象童趣化、生动化。首先,我们表现的内容是给幼儿看的,在童趣化的造型背景下,可爱是角色的要求。生动化是造型的另一特色,婴儿的特征头大身体小,头和身体的比例是1:2到1:3。很多动物本身的造型就符合婴儿的趣味,圆圆的,常被拟人化地处理,以便突出形象的生动性。图2所刻画的形象,可以作为创作时的主体形象素材。

其次,主体形象是否突出,关键看它在画面中所处的位置和大小。图3,聚精会神凝望着的小男孩,一眼便知是作品中的主体形象。图4,运动中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形象突出,造型生动。主体形象的表现,需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解识记,以便快速掌握主体形的画法。

(二)构图要点的设计

“儿童画创作”重点是把握主体形象、故事内容及情节在画面上的构成关系,即把画面形象有机地进行布局和构图,恰当地安排主、次形象和构图中的空间位置、比例、外形特征及相互关系。

1.画面的空间感。儿童画普遍采用平面化的构成,注重拉开远、中、近的层次,把握人物大小比例,增强空间感。按照远、中、近的空间位置处理形象的大小和主从关系。中景是安排画面主体的位置,处于画面的视觉中心,主角近处的陪衬物要表现得充实、仔细,即构图中的近景部分。近景处于画面的下部,远景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处于画面偏上的位置。图5中,主要人物分别安排大、中、小不同的比例,对远景描绘概括,人物服饰简洁,直观地处理好画面的空间关系。

2.人物间的关联性。构图不但要注重美感,而且要利于内容表达。只有准确地表达整幅画各个部分的内容,作品才会显得完整。主体人物动态、朝向有利于表达群组人物间的关联,使读者产生相应的联想。一般群组人物可通过眼神的“对视”,表现画面的关联。因此,认真地考虑人物的动态、表情间的关系,使之符合内容需要,在画面构图时显得尤为重要。

3.构成的对比性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核心素养
激发小学生语文教学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路径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基于能力本位、探索汽车检测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