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真实的语文课堂

2020-05-13 14:26刘军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逆向学情学习效果

刘军莉

我們见到的语文课堂是不是这样的?教师问一句,学生回答一句,整堂课枯燥无味,看学生反应迟缓,教师可能直接讲出答案,这样的课堂显然是失败的;四人一组,展开讨论,课堂热热闹闹,看似气氛活跃,学生的“假学习”显而易见,这样的课堂也同样不是成功的。

问题在于,教师在这样的课上动用的只有嘴。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迫不及待地传递知识点,提问都是基于文献资料,与学生没有直接关联,问题缺乏挑战性和兴趣点,学生自然不爱回答。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步推进的今天,我们将目标聚焦课堂,追求的是一种教学效益的提升。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研究的重点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训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变成了知识的建构者和生成者。

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从“我说”“我问”到“我听”的转变。从“我说”到“我问”,学生的参与感被调动起来,也能深入思考。

首先,课堂的目标设计要是有效的。文中提到,“影响学生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即强调我们在备课前,一定要关注学情。我听过一堂语文课,该课堂就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修改教学目标,课堂达成效果很好。这就是教学目标的“逆向设计”,即要根据学习效果的反馈进行备课。通过学习效果的反馈,教师就会明确:学生会什么,不会什么,哪些学生在哪些方面存有差异。以此为依据,教师就会重点考虑哪些地方采用何种教学策略,哪些学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这就是学习目标的“逆向设计”。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要先思考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然后才有可能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

其次,课堂的过程设计要是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不能仅仅设计有趣、实效的环节,更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去把控学习时间的管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前面的时间讲课,中间做练习或者用有趣的游戏等度过低沉期,最后则可进行拓展和提升练习。

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状态产生变化,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看得见,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小组学习的方式实现自主、合作、探究。每一个学生都在一个组织内活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也能够和本组的同学进行研究探讨,还可以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组与组之间还有质疑、对抗和竞争,每一个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道德体系,这种方式真正把学习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使学习真正发生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真正按照每个学生自己的方式进行。

猜你喜欢
逆向学情学习效果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碳排放效应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莲心宝宝有话说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逆向应用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