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2020-05-13 14:26张静月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名著文学作品学期

张静月

“新课标”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资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应该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指导学生在读中去感悟、品味,从而吸收和借鉴,从而能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学生语文鉴赏及感悟能力。

如何用新课程的理念来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语文素养呢?

一、营造自主阅读氛围

要想学生博览群书,就要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学生才会产生阅读的强烈欲望。教师可以以单元为板块,在课内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根据单元主题推荐同一主题或是同一作者的作品,学习了《爸爸的花儿落了》,向学生推荐《城南旧事》;学习了《绿色的蝈蝈》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学习了《音乐巨人贝多芬》向学生推荐《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这种有效的途径,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参与者、指导者,给学生独立阅读的机会,放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刻的理解,创意的表达。落实核心素养的“语文的构建与运用”。

二、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应仅停留在理解性阅读的层面,要提高阅读能力的层次,要向着鉴赏性阅读、批判性阅读。首先,上好阅读指导课。八年级第一学期我们规定每周六晚自习是课外阅读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外读物,在阅读中,做好读书笔记,包括批注、圈点勾画、摘记妙词佳句等,或是写阅读心得,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学生会产生更深邃、更新颖、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日定期举办课外阅读笔记检查、交流、展览,做出讲评,同学们可以取长补短,逐渐养成勤阅读、勤动笔、勤思考的好习惯。

其次,课外阅读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利用多媒体资源。比如看了《红岩》这部名著后,继而观看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观看,看完后要针对情节、人物、细节、构思等写影评,然后开展影评会,学生对作品独到的见解得到展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热情高涨,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升,越来越爱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除了看由名著改编的電影外,我们还会在假期给学生推荐一些,《阿甘正传》《小王子》《追风筝的人》等,开学后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

经过一年的坚持,学生理性思维加强了,阅读理解表达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养成读书、思考的习惯,为终身学习、终身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落实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

三、读经典提升素养

在八年级第二学期,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背诵《弟子规》《千字文》《增文广义》,坚持一学期,期末开展诵读比赛,比谁读得准、读得多、读得透。学生诵读经典,诵读水平提高,感知、理解逐步加深,培养语感,陶冶性情,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经典诵读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等,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涵养品质,经典所给予学生的情感、语感、素养的提升,是快餐阅读、碎片化的阅读不能同日而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诵读经典,既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又是对我们五千年瑰丽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猜你喜欢
名著文学作品学期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国外名刊名著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文学作品与数学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文学作品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