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育人阵地强化示范引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0-05-13 14:40茆艾磊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学科育人文化建设立德树人

茆艾磊

摘要:职业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学科教学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承载着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和素养提升的双重重任。本文从精神引领、文化引领、课程引领、活动引领、职业引领、管理引领六个维度阐述了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高品位育人環境的实践探索。从方法体系、教育理念、育人空间三个方面提出了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工作,回归教育初心的新思路。

关键词:立德树人;文化建设;学科育人;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C/03C-0088-0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这一战略定位是新时代学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向,“立德树人”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强音和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度强调中职教育中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性,中职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撑、人才支撑,在中职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于推动中职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新时代与时俱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内涵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习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都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指明了方向。

(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是新时代职业学校立德树人的基本目标

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交汇期。2035中长期目标和2050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在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更加凸显出“高素质”“技术”“技能”等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更加明确,就是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职业学校立德树人的鲜明主题

当前,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作为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必然要把“培育工匠精神,传承中华匠心”作为人才培养的新规范和新目标。职业学校通过不断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使学生具备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和健全人格等方面的核心政治素养,同时又具备较高的技术技能水平,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已成为职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切入点和鲜明主题。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新时代职业学校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中特别要求:“在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习总书记对新时代思政课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对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本质要求。

二、新时代立体多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实践

作为全市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近年来,盐城机电高职校以高标准通过“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验收为契机,扩大试点专业,实化“三教”改革,深化“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创新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学校精心打造“厚德而行、自强而健”的“行健”文化,擦亮“自强、自信、自立、自尊、自爱”的“五自”德育品牌,从育人体系到工作机制两个维度、学校与班级两大层面、学生工作和学科教学两大领域、校内与校外两个空间以及课内与课外两种时间范畴之中注重分类具象,强化示范引领,全力构筑立德树人主阵地,把立德树人融入精神育人、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了立体化、校本化立德树人工作格局,着力培育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精神引领,凝聚共识

构建教师对学生“立什么德”“成什么人”的校本化愿景,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前提。学校秉承“德技双馨、自强不息”的校训和“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通过弘扬自强不息、艰苦卓绝的“铁军精神”,传承艰苦朴素、团结协作的“盐阜精神”,学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秀娟精神”,引导学生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并实现匠心圆梦。四大精神的引领构建出本校“立德树人”的独特理解和特色追求。

1.定期组织学生到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功勋,使学生深刻感悟“铁军精神”所蕴含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和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开展“铁军精神”主题演讲比赛,邀请专家学者、新四军老同志来校举办讲座,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渠道,帮助学生筑牢思想根基。

2.在“踏波炼海、煮海为盐”的炼海人团结协作、拼搏进取的“海盐文化”影响下,“自强有为”成为盐阜人民的精神追求。学校培育、弘扬和发展“德技双馨、自强不息”的机电高职校训精神,使之内化为广大师生高度认同、共同坚守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3.宣传中国首位环保烈士徐秀娟护鹤的感人事迹,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正义与奉献的“秀娟精神”,使“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学生思想境界的追求,从“薄弱环节”着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4.利用学校机房、车间等实训场所,仿真企业的工作场景,设置与企业一样的岗位或角色,要求学生遵守与企业一致的相关管理规定,如统一着装、佩戴工号牌上岗、执行考勤制度等,使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能接受企业的文化教育、严格的管理并感受企业文化的内涵,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

(二)文化引领,潜移默化

学校文化外显为师生的教育行为和校风、校训以及学校规章制度,内隐为师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面向未来发展,学校在传承“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基础上,凝练出“厚德而行、自强而健”的行健文化理念,倡导“身体健康、言行健强、智能健全、心灵健美”全面而和谐的行健教育。学校逐渐探索出以“运动—行动—活动”为主线的实践教育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健体魄、强精神,工匠精神做事、匠心情怀育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以人为本、厚德而行、自强而健、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形成了“敬业、严谨、博学、求精”的教风和“明理、笃学、善思、多能”的学风。

从以“匠心”命名的现代实训中心,到蕴含人文思想的园、池、亭、桥、石,再到《馨香校园》特色读本,“硬件文化”与“软件文化”的紧密结合,将职业道德、优良品格、社会风尚、集体主义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反映其中,使物化的建筑与景观发挥育人功能,师生在“视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学校还新建“传统文化体验馆、铁军文化展示馆、海盐文化展示馆、匠心文化展示馆、非遗文化研习馆”,以“五大文化展示馆”为平台,加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地域红色文化教育、海盐文化教育和崇尚实践的匠心文化教育。

(三)课程引领,同向同行

立德树人需要强化“课程思政”意识,学校通过课程引领,既发挥专业课、实习实训课在学生技术技能培养的主阵地作用,也注重在专业课、实习实训课上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重点,明确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职责,努力实现“学校有氛围、系部有特点、专业有特色、课程有品牌、讲授有风格、成果有固化、教师有榜样”的“七有”工作目标,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局面。

围绕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的要求,学校把工匠精神融入教学标准,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在行动导向理念指引下,教师从各自专业(学科)角度,紧紧结合专业(学科)特点、职业素养需求,借助微课、仿真动画、数字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和校企共建面向职业岗位的校本特色教材和资源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提高學生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是非判断力,培养学生在平凡岗位上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礼仪与习惯。

(四)活动引领,内化于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学校从生活劳动、专业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三个维度,实现劳动教育的三层次目标:具备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系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具有乐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其中生活劳动特别强调寝室卫生清洁、教室卫生保洁,以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学校通过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学院,组织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助力学生快速实现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胜任能力的双提升。学生通过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慈善公益、义工服务等活动,达到了培养劳动价值观和提高服务能力的目的。

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根本方式,是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关键。学校秉承活动育人的宗旨,把“五自”教育融入“五大系列教育”(节日专题教育、礼仪常规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特色主题教育)和“五大系列活动”(法制安全教育活动、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身心健康修身活动、企业文化熏陶活动、创意创业立志活动)中,并通过“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班会、团员素质拓展等活动,发挥榜样力量,强化活动育人效果。

(五)职业引领,崇尚实践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职业引领,是职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环节。学校完善学生成长为主线的“数据云”,构建“课程、基础、专业、岗位、拓展”五个模块,创新职业素养的评价方式,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技术技能、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荣誉和资格资质,将职业素养纳入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成立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开设相应的课程,提供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提供学科信息与社会资源,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全力践行适合的教育理念。

学校改扩建职业生涯规划中心,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金三角模式”(个人自我探索、对职业的探索、对资源的评估和掌控)的推广应用,指导学生进行科学、规范的职业定向和职业探索。学校还积极引进先进的企业文化,探索产教融合企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联合企业打造“创业、就业”平台,引导学生了解未来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培养学生参与社会、从事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能力。

(六)管理引领,师德示范

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学校引导教师见贤思齐,提升人格品质,优化学识和能力,努力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标准。学校把“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到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制度管理、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并充分调动音、体、美教师在“五育”育人中的自觉性和行为的示范效应,每位教职工都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为加快实现“幸福和谐、智慧创新、平安有序、书香匠心”的四大校园愿景努力着。

学校强化全员育人责任,抓好全过程育人环节,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学校印发《关于党委班子成员挂钩党支部、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挂钩系部、系部中层干部挂钩年级、党员教师挂钩班级的工作实施方案》《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十项要求》《关于进一步激发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勇于担当,构建激励新机制的通知》等文件,以“岗位说明书”的形式明确各工作岗位的育人职责,并出台岗位“工作行为规范”和“负面清单”制度,将《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师德公约》要求融入到招生、入学、资助、创新、创业到毕业等的岗位职责中,对学生实现全环节、分层次、分阶段教育、引导和帮助,将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新时代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思路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3]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职业学校必然要通过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基于实际,学校重点进行企业学院模式下AHK中德双元制、现代学徒制等的教学实践,把“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目标之中,融入“做中学,学中做”,并向全方位育人拓展。

(一)方法体系的完善:从讲授知识到发展素养

核心素养回答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具体刻画和阐述。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每个学科都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都有该学科的核心素养。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说道:“当把教育建立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要达成的教育目标就从简单的知识点传授转向了更高位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培养。”[4]

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注重将课程目标结合到每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境,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并积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指引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和方向,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指导学生在专业学习和实习实训的实践过程中全面提高核心素养。

(二)教育理念的改变: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学科教学需要同时完成学科知识传授和道德品性养成两项任务。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议上指出:“要在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其他各类课程中主动体现‘思政元素,让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都具备育人、育德、育心的功能,形成协同育人效应。”[5]

学校在持续推进“三教”改革的过程中,既发挥德育课、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思想道德培养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也注重挖掘语文、历史、音乐、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的德育要素,体现“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各门学科积极深挖社会热点中的教学价值,以聚合的课程资源、新鲜的“身边素材”,为学生打开思想教育之窗。例如,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寒假,举国上下都在经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各学科教师讲授所在行业临危受命的“最美逆行者”的故事时,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提升境界、激励担当;讲授成千上万的物资调配武汉,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物,全国各地采取各种措施控制疫情蔓延,精准到户、到人等大爱大义的感人故事时,引入爱国主义教育、规则教育、爱与感恩教育等,让学生明白:关于自然,我们要心存敬畏;关于社会,我们要学会担当;关于国家,我们要笃定信心。

(三)育人空间的扩展: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

课堂是学科育人的主渠道,但教育不能仅仅把学生束缚于书本之中、禁锢在课堂之上。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书本中、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得到印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在教学中积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实践等方式,扩展学科育人的空间,实施“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模式,推行实践育人,让实践活动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科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相连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造和升华。学校还积极探索学校、家庭、政府、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育人机制,不断提高育人合力。

四、结束语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格。”立德树人就是通过文化知识的储备、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任务除了知识的传播外,最根本的就是立德树人,各种活动、各门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都具有价值引领和立德树人的功能,我们将积极探索,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N].中国教育报, 2018-09-11(1).

[4]周彬.论指向立德树人的教学论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3).

[5]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责任编辑:谢传兵

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vocational educationis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skills. Disciplinary teaching is the main field of moral education, bearing the dual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their core literacy. From the six dimensions of spiritual guidance, cultural guidance, curriculum guidance, activity guidance, career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guidance, thispaper expounds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to form a high-quality education environment.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method system,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educational spa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idea of carrying out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disciplinary teaching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education.

Key words: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disciplinary education; core literacy

猜你喜欢
学科育人文化建设立德树人
关于协同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学科育人的思考
以审美的方式教学历史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小学数学学科育人探微
论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