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创新教育理念转化学困生

2020-05-13 14:38刘云水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3期

刘云水

摘 要 学困生转化过程,是一个较长期的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长期遭受轻视而缺乏自信,特别需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和鼓励。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学习困难的学生,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困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本文就教师以创新教育理念转化学困生的观点谈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教育 创新 理念 转化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A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是教学工作的主旋律,并始终不可偏离的主线。然而,在学校的各个班级,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各种问题的学困生。学困生问题是实际存在的,它直接影响着“三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努力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以创新的姿态,增强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笔者认为,解决学困生问题必须以创新教育的理念转化学困生,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调查和分析。

第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学困生。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教育法规,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教育创新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学习困难的学生,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困生深刻体会到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爱护,都是为了能够使学生不断取得进步,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

第二,要放下师长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生之间的交往常常是单向的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这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所在,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较为系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前人的知识积累,进而形成学生稳定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但是这种师生关系模式在教学之余以及师生交流中却不太适用。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教学主体,有其自身的思维特点和主体发展过程,必然对其行为产生潜在的思想影响。作为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时期都深刻了解,对学生思维特点的形成和影响也就难以完全地把握。在课堂上老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往往是表层的,难以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同时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一般不会主动向老师交流其发展历程中的心理感受,自然形成了师生虽有思想文化交流形式而无深层次影响和感染的结果。为此,教师课堂教学之余,应积极主动与学生交谈和探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认识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及时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错误认识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第三,要及时总结学困生转化中的阶段性成果,理性引导并激励学困生的进步与提高。

学困生转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较长时期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理性的、分阶段性地总结和分析转化过程中出现的成绩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改进与调整。对于学困生来说,由于长期遭受轻视而缺乏自信,特别需要得到老师与同学的肯定和鼓励。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老师应当及时地发现他们身上的细微变化,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给予表扬,满足学困学生的主体存在心理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欲望。这种阶段性肯定的姿态,可以起到充电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促进他们自信心的树立,增强他们的主体自豪感,激励他们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功与进步。在充分肯定学困生取得进步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尚存的不良习惯,要进行适时的提醒,使他们既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可喜变化,又能够感觉到自我更新的巨大潜力,自觉地加以改正。

第四,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与合理竞争。

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时常遇到一些共同的难题,学生之间通过共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体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在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主体的团结协作意识,并对其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合作精神正是创造性人格必备的要素。另一方面 ,学生之间的合理竞争更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學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批量的优秀人才,只有那些具有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尚品德和勇往直前奋斗精神的优秀人才队伍才能创造出更加卓越的价值。

第五,要充分发挥优秀生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不能以牺牲优秀生为代价。

优秀学生成绩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历一个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学习历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摸索出了比较适合自身学习特点的相对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加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促使他们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成一种乐趣、一种需要,成为自觉的学习主体。因此,鼓励和邀请班级中的优秀学生参与学困生转化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也是取得学困生转化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

另一方面,优秀学生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参与必须顾及自身的发展与提高,不能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我们可以曾经看到这样的情况,某某同学原来是班里的学习尖子,是同学们的学习楷模,而且能够积极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但是当他参与了学困生转化工作以后,由于自己的学习秩序被打乱,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可靠的保证,上课时难以集中精力投入新课程的学习,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这种情况的出现给我们深刻的警示,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如果有优秀学生参与,一定要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做好他们学习计划的周密安排,避免优秀生学习成绩的滑坡,让优秀学生的适度参与产生最大的积极效果。

总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是解决学困生问题的主体力量。只有教师在夯实教学基本规范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以创新教育理念,尽快解决学困生转化问题,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