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齐国三世重臣,名声显于诸侯

2020-05-14 13:37天一
月读 2020年2期
关键词:晏婴齐景公晏子

天一

春秋时期的齐国出了两位著名的“辅臣”,前者为管仲,后者为晏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其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晏婴一生经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世,显名于诸侯,博得了“管晏”合称的美誉,司马迁写《史记》时,也将二人合传,取名“管晏列传”。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管仲,本期我们谈谈晏婴这个人物。

司马迁为什么愿做晏子的奴仆?

晏婴,字平仲(一说字仲,谥号为平),莱地夷维(今山东高密)人,生活于春秋末期,大约与孔子同时代,初为齐国大夫,后任齐国宰相,被尊称为“晏子”。

对于晏婴,我们并不陌生,一是知道他个子矮,“长不满六尺”,有學者指出,当时的一尺相当于现在的七寸,不满六尺也就是四寸多一点,约合1.4米。二是知道他机智灵活,善于随机应变。“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这是“晏子使楚”的故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这是晏婴与楚王的辩论。晏子谈笑风生,挥洒自如,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不长对方志气,又能抓住对方的弱点以退为进,使辱人者自辱,政治家、外交家的风范体现得淋漓尽致。

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晏婴作传的时候这样说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唐代司马贞《索隐》说:“太史公之羡慕仰企平仲之行,假令晏生在世,己虽与之为仆隶,为之执鞭,亦所忻慕。”司马迁对晏子如此仰慕,甚至心甘情愿做他的“执鞭”奴仆。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如此“忻慕”晏婴呢?在给晏婴写的传记里,司马迁讲述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是“赎救越石父”。越石父是个贤才,不幸被囚禁。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到了他,就卖掉为自己驾车的马,把他赎了出来,将其带回家。到了家门口,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便径直走进内室,过了很久也没出来。越石父请求与晏子绝交。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与我绝交呢?”越石父回答:“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而你既然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让我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并待为贵宾。

第二个是“御者改过”。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看她的丈夫。她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马车,神气十足,洋洋得意。不久,车夫回到家里,妻子就提出离婚,车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显扬。今天我看他外出,志向和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甘居人下的态度。而你身高八尺,做的是车夫,可是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很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从此以后,车夫就变得谦虚恭谨起来。晏子发现车夫前后判若两人,感到很奇怪,就问原因;车夫如实相告,晏子认为车夫勇于改过,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两个故事娓娓动人,天然成趣,于细微处见精神: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晏子能虚心接受批评,并重视人才;第二个故事虽然主角是车夫,实际是说晏子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司马迁对晏子的这些品质十分欣赏,对晏子本人也十分推崇,于是发出了“为之执鞭”的感叹!

需要指出的是,《管晏列传》中对晏婴事迹的记述是比较简略的,司马迁说:“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原来,在司马迁生活的时代,关于晏婴事迹的著作是很多的(比如《晏子春秋》),晏婴这个人.物也是广为人知,所以司马迁不再浪费笔墨,而只记载了上面两则轶事。

那么,晏婴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能力和品质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利用现存的各种典籍,去探寻这位出现在春秋后期历史舞台上的人物。

直言敢谏的诤臣

晏婴生活的时代,齐国昔日的繁华已被“雨打风吹去”。对外,齐国霸业已失,晋国的军队甚至打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在内部,统治阶级冲突不断,齐庄公由于荒淫无道,被大臣崔杼杀死;由于滥施刑罚,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踊贵履贱”的现象。

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福祉,作为辅臣的晏婴,面对国君的“恶行”和“不作为”,倾尽才智劝谏。

齐灵公不但昏庸残暴,爱好也很怪癖,尤其喜欢宫内女人打扮成男人,以致于全国女人争相效仿。灵公见大事不妙,急忙下令禁止,可是屡禁不绝。一次,晏婴见灵公,灵公对他说:“寡人禁女人作男人打扮,违者裂其衣,断其带,可还是制止不了,这是为什么?”晏婴答道:“您让宫女这样打扮,却禁止百姓这样做,就像在门外挂牛头而在屋内卖马肉一样啊!您要是下令禁止宫女扮成男人,谁还敢在民间这样打扮呢?”灵公觉得此话在理,于是下令禁止宫女作男人打扮。过了_一个月,全国的女人都不再作男人打扮了。晏婴人情入理的劝谏,纠正了灵公的怪异爱好,消除了其对国家治理的消极影响。

灵公病死后,太子光即位,这就是齐庄公。庄公好征伐,轻道义,生活穷奢极欲。晏婴目睹国君的恶行,痛心疾首,极力劝谏。有一次,庄公不高兴,饮酒时,把晏婴召来。晏婴一进门,庄公就命乐工奏乐歌唱:“已哉已哉!寡人不能说也,尔何来为?”(算了算了!我心里不高兴,你来干什么)晏婴坐下后,乐工又唱了三遍。晏婴明白这歌是针对自己唱的,于是离开座位,席地而坐。庄公问:“先生陪我饮酒,为什么要坐在地上啊?”晏婴答道:“我听说争辩的人要坐在地上。我要和您争辩,怎敢不坐在地上?我还听说,谁要是倚仗人多而不讲道义,依恃强大而不讲礼法,崇尚勇力而厌恶贤能,祸患一定会落在他的头上。我觉得这说的就是您啊!”晏婴的话一针见血。但是,庄公听不进去,竟与手下大臣崔杼的美妻私通,最终被崔杼杀死。

齐庄公死后,齐景公继位。景公有一匹心爱的马死了,引得他大怒,下令要把养马的人抓来杀死,并且说,谁要敢提反对意见,就把这人·起杀了。这时,晏婴走上前去,左手按住养马人的脑袋,右手拿着刀,一面做出要杀人的样子,一面问景公:“请问,古代圣明的国君,在肢解人的时候,先从哪里下手呢?”古代圣明的君主怎么会肢解人呢?经晏婴这一问,齐景公自知理亏,一时回答不上来。但他不肯罢休,要把养马之人关进牢狱。晏婴对景公说道:“您这样处罚他,他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现在我来说说这个养马人的罪过,让他明白自己到底犯了什么罪,然后再把他关进监狱不迟。”齐景公点头同意。于是晏婴向养马人说道:“你的罪过有三条:第一,国君叫你养马,结果马死了,这是犯了死罪;第二,死的这匹马,是国君最喜爱的马,这也应当判你死罪;第三,因为你没有把马养好,结果使得国君因为死了一匹马而去杀人。这件事让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抱怨国君;让其他诸侯知道了,一定会看不起我们齐国。你不但把国君的马给养死了,而且使国君遭到百姓的怨恨和邻国的轻视,这还不是死罪吗?应该把你关进牢狱!”齐景公听后,知道晏婴是在责备他,只好说:“先生,您放了他吧!不要损害我爱好仁义的名声!”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晏婴的原则性、聪明才智以及进谏技巧。

体恤百姓的良臣

晋国大臣叔向曾问晏婴:“什么样的品德最高尚?什么样的行为最宽厚?”晏婴回答:“没有比爱护百姓更高尚的德行,没有比与民同乐更宽厚的行为。”叔向又问:“什么样的德行最低下?什么样的行为最卑贱?”晏婴回答:“没有比苛虐百姓更低下的德行,没有比残害百姓更卑劣的行为。”身为辅政大臣,晏婴深知“君舟民水”的道理,怀着这样的思想,他非常同情百姓疾苦,关心百姓生活,并劝谏国君要重视民生、以百姓利益为重。

有一年,阴雨连绵,一连下了十几天。齐国都城附近老百姓的房子很多都倒塌了,许多人没有粮食吃,没有衣服穿。而此时,齐景公还没日没夜地饮酒作乐,并且派人到处找会歌舞的人,为他助兴。晏婴知道了,很不高兴,他先把自己家里的器具、粮食分给灾民。然后,步行去见齐景公说:“现在雨水成灾,老百姓饥寒交迫,简直无法生活下去了。可是您非但不去救济,反而日夜饮酒作乐。您的马吃着仓库里的粮食,您养的狗被喂得饱饱的,您宫室里的侍女们也在大吃大喝。您对待自己的马、狗和侍女这样优厚,而对待老百姓却那样刻薄。正因为这样,那些饥寒交迫的老百姓都不愿意有您这样一个国君了。我身为辅政的大臣,既不能救济灾民,给老百姓解除苦难,又不能劝止国君贪恋酒色,这是我的罪过。”说完,晏婴就请求辞职。齐景公还没来得及开口,晏婴已经走了出来。齐景公着了慌,赶紧去追。他得知晏婴把自己家里的粮食、器具分给了灾民,很受感动,于是承认了自己的过错,并派官吏去了解灾情,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物资。

还有一次,齐景公在冬天出游,看到路上有死尸,却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样子。晏婴谏言说:“从前,先君桓公出游,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食物,看到病人就给钱让他医治,并下令不得劳民伤财,老百姓都希望桓公到自己的家乡巡游。现在您出游,沿途四十里之内的百姓都受到惊扰,竭尽财力供奉您,百姓饥寒交迫,您却不闻不问。夏、商、周三代灭亡的原因,您不会不知道吧?我很为您担心啊!”景公听了,幡然醒悟,说:“您说得在理,作为一国之君,我只顾自己享乐,却忘了百姓疾苦,我有罪过呀!”于是下令掩埋尸体,开仓放粮,周围四十里之内的百姓免除劳役一年。

晏婴关爱百姓,并想尽办法劝说、引导国君做对百姓有利的事情。这样做在—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朴素方正的廉臣

晏嬰“尚俭”,他不仅反对国君奢侈浪费,而且身体力行,生活极其俭朴。据《晏子春秋》记载: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日:“嘻!夫子之禄寡邪?何乘不佼之甚也?”晏子对日:“……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身为朝廷重臣的晏婴,上朝时乘的是老马拉的破车。齐景公很奇怪,问:“我给你的俸禄难道还少吗?为什么车这么破烂不堪?”晏婴说:“臣无过奢之望,只要吃饱穿暖,有辆破车和一匹老马以代步,就很满足了。”

散朝后,齐景公派人送给晏婴高档车马,晏婴坚辞不受。齐景公很不高兴,对晏婴说:“你若不接受,我也不坐这种车了。”晏婴见景公发了脾气,便解释说:“蒙您厚爱,我身居相位,临百官之上。如今国内奢侈之风大行,我作为国相而节衣缩食、驽马弊车,是为了率先垂范。即使如此,我还怕奢靡之风依旧呢!如果我锦衣玉食,还有什么力量去禁止奢侈之风呢?”

从晏婴的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晏婴崇尚节俭的背后不仅是他个人品德高尚,更体现了他为官的操守和修养。当时齐国奢侈之风大盛,晏婴需要以身作则,躬行节俭,力图以政风推动社会风气的转变。唐代诗人武元衡《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云:“高德闻郑履,俭居称晏裘。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辅。”高度评价了晏婴的俭朴作风。

在生活中,晏婴穿的是粗布衣服,一件穿了三十多年的狐皮大衣,也只是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时才穿。每日正餐不过是糙米饭,只有一荤一素两个菜。据记载,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看他,晏婴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客人共进午餐。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地说:“相国家里竟然如此清贫!”说完,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黄金千两。晏婴不肯接受。景公命人再送,他还是执意不肯收下。当景公命人第三次送来时,晏婴对来人说:“请禀告大王,我并不贫困。大王给我的俸禄,不仅够我供养家人、接待客人之用,还可以用来接济穷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额外的赏赐了!”

晏婴拒赏的背后,体现了他“廉”的品质。晏婴强调“诛不避贵、赏不遗贱”,对上要严,对下要宽;对官要严,对民要宽;要节制统治者的贪欲,使百姓富足。他还强调“不持利以伤廉”,也就是不能牟取私利而影响廉政。

威武不屈的勇臣

由于齐庄公的无道,大臣崔杼作乱,杀了庄公。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崔杼和另一个叫庆封的大臣当了齐国的宰相。他们两个人逼迫文武大臣和大小官员到齐国的祖庙,要求每个人都发誓拥护他们。他们还特意搭了一个两丈多高的台子,下面挖了一个坑,台子外面是武装的士兵,台子里面也有士兵把守。发誓的人要先把佩带的宝剑摘下来,然后才能走上台子。只有晏婴不肯解下佩剑,崔杼虽不高兴,却也勉强答应了。

有人不愿发誓,士兵们就用戟钩住他的脖子,用宝剑顶住他的胸口,强迫他发誓说:“我如果不帮助崔杼和庆封,而去帮助齐国的王室,就会遭到灾祸。”如果誓言说得不够快,就会被当场杀死。已经有七个人被杀了。

轮到晏婴发誓时,他叹了一口气说:“唉!崔杼横行霸道,杀掉了国君;我如果不帮助齐国的王室,而去帮助崔杼和庆封这帮坏人,就一定要遭到灾祸!”崔杼大怒,对晏婴说:“如果你改变你刚才说的话,那么齐国可以归我和你两个人所有;如果你不改变你的说法,你看,戟就在你的脖子上,宝剑就在你的胸前,你自己好好考虑吧!”晏婴回答说:“你用武器来威胁我,如果我因为你的威胁就丧失气节,改变主张,那就是一个懦夫;你用利禄来引诱我,如果我因私利就背弃国君,那就是违反了道义。我晏婴怎能为了利禄而改变节操呢?即使戟钩我颈,剑刺我心,我也不会改变主意的!”崔杼气得要杀掉晏婴,有人提醒道:“不可!您因为国君无道才杀了国君,而国君的大臣有道,您也把他杀了,这不能让人信服啊!”崔杼觉得有道理,就把晏婴放了。

崔杼以武力的方式逼迫朝廷大臣屈服于自己,晏婴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这种方式是不符合道义的,他注重节操,即使有生命危险也绝不屈从。有研究者认为晏婴的思想大致属于儒家,《礼记·儒行》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晏婴的行为颇类于此。

才思敏捷的智臣

晏婴的智慧突出体现在外交方面。

“晏子使楚”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体现了晏婴的外交策略和智慧。晏婴出使楚国,因为他身材矮小,楚王想嘲笑他一番,便在宫墙的大门旁边开了个小洞,请晏婴从小洞进入。晏婴拒绝,并说道:“出使狗国才从狗洞进入,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从此处进入!”楚国接待者听后只好请晏婴从大门进入。

晏婴进入楚国王宫,拜见了楚王。楚王说:“是因为齐国没有别人了,才派您来当使节的吗?”嘲弄之意十分明显。晏婴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有成百条街道,人多极了,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能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像下雨一样;街上的人肩靠着肩,脚尖踢着前面人的脚跟,怎么说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派您来呢?”言下之意是,你这其貌不扬的人也能充当使者?晏婴答道:“我们齐国派使节,是要看出使对象的,那些英明能干的使臣,会派他到英明能干的国君那里去;而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到愚蠢无能的国君那里去。”楚王听后,哑口无言。

楚王仰仗着自己国家的强大,非常傲慢,对待外国使臣极不礼貌,想以此彰显国威。但是,晏婴毫不畏惧,他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用智慧和巧妙的言语击败了楚王一次又一次的挑衅,为自己、更为齐国赢得了尊严。

晏子是诤臣,是良臣,是廉臣,是勇臣,是智臣,他的从政智慧和道德品行备受后世尊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清乾隆帝在游晏婴祠时曾留诗日:“彰君赐固服桓子,执彼鞭犹慕史迁。赢马敝车一时耳,晏城千古属斯贤。”

猜你喜欢
晏婴齐景公晏子
让马夫当丞相
晏子的车夫
比肩接踵
小燕子
晏婴三拒齐景公
Yan Zi Persuades Qi Jinggong Wisely晏子巧劝齐景公
晏婴三拒齐王赏赐
晏子使楚
晏子的说话之道
齐景公以酒试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