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培养语感 提升语文素养

2020-05-14 13:44岳金春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教学

岳金春

摘要: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文本品读、感悟的实践,注重学生的语言积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素养;语言感知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呢?

一、积淀语言,厚积薄发

1.广泛涉猎,积淀语言基础

一个人对语言敏锐的感知需要丰厚的积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浏览、广涉猎,利用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传授给学生阅读方法,利用教学资源鼓励、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行语感的积累。例如,在教学人教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教师给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集》中一些精彩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在学完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后,引导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等有关故事,让学生认真阅读,写心得体会,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爱的理解……广泛涉猎可以拓宽语言材料的广度,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知识面,增添语言贮备,丰富语言感受,积淀语言基础,厚积薄发,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2.熟读成诵,功到自然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语言积累、语感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每个学年都要求学生背诵若干课文,在附录部分还提供了必须背诵的75篇优秀诗文,这是小学生语感积累的非常重要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重要的资源,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读中感悟,积累语感。除了要求完成教材中的背诵任务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广泛阅读时做好摘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课余时间再勤翻阅,做到熟读,最后成诵;可推荐名家文质兼美的作品让学生熟读,积累语言材料,充实语言库存,领悟文本真谛,提高学生语感,促使学生厚积薄发。

二、推敲品析,增强感悟

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或浅近易懂、蕴含哲理,或情境交融、美妙动人,或想象奇特、词藻华丽,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不断的推敲品读,增强感悟。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教师课前播放《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视频,让学生观看之后再阅读课文,找出武松与老虎周旋、打斗的句子,划出描写动作的词语。经过反复阅读,不断推敲,在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的同时,对武松的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有了深度的了解,更深刻地感悟了小说中武松这个人物的形象魅力。通过这样的阅读、品析、推敲,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悟,促使学生语言应变能力更加灵活。

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品读时,可以通过揣摩标点、文字,品析关键词句等方式感悟语言形式,品味语言魅力,提升感悟语言的敏感力。教師要善于利用文本资源,从字里行间着手,引导学生抽丝剥茧,把文本内含的文字读活,赋予没有生命的文字以鲜活的语言文字生命,涌出情感与思想。例如,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语言虽然平淡无奇,但无论是标点符号,还是一个字词、一句话,都十分朴素,饱含深情。课文开头直扣事件,统领全文,结尾又照应开头,结构十分完整。尤其是中间使用了大量的破折号、省略号、感叹号,这些标点符号,让读者得以体味作者那种“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内心激荡。对于母亲举止的描述,也十分具有层次感,其中“瘦弱”“弯曲”“直”“吃惊”“发抖”“龟裂”“俯在”等词语,把母亲的辛劳与勤恳,宁愿自己多受累、也不让儿子多受苦的伟大母爱展示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教师要紧紧抓住标点符号与语言要素,引导学生深入语境去深切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提升情感认识。

另外,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感悟的训练,还可以通过同词比较、遗漏比较、换词比较等方法来实现。例如,体会一词多义,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比较,领会相同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蕴含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对于关键语句的品读,教师可以通过漏掉或替换关键字词,启发学生思考辨别,领悟关键字词的重要性,深刻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深意。

三、强化实践,深化感悟

学以致用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从语文课堂中习得的知识、方法,最终是要在生活中付诸实践,如写作、与人交流等。基于语文学习实践性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拓宽语用的途径,强化语言实践训练,并通过这些实践训练,来深化学生已有的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口语交际课是强化语言运用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要通过各种渠道为学生搭建舞台,启发学生进行说话表达练习。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绝招》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品读、对比,明白了三胖的绝招是天生的,而二福和小柱子的绝招是苦练出来的。此时,教师要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是怎么学会的?评一评谁的绝招最牛!学生的表达欲望立刻就被激发出来,教室里热闹起来,同桌对话,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个个畅所欲言,语言训练水到渠成。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语用情境,富有创意地扩展文本内容,把语言文字训练同提高学生的语言敏锐的感知力结合起来,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的语言活起来。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这篇课文时,文章结尾留下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于是,教师就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续写小练笔。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描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结局。这样的练笔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积淀了学生丰富的语言感悟,达到深化感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玲.阅读教学中怎样引导小学生把握表达技巧[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5).

[2]王朋霞.开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1).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