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段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2020-05-14 01:57江雪
家长·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批注式阅读现状

江雪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读而有所得,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而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为衔接中学语文阅读,此阶段的阅读发生明显变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基于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六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想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批注式阅读能够激发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现状;批注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材的特點

由小学中段进入高段,小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发生着明显的改变,阅读速度逐渐提升、感知能力逐渐深化。在这种情况下,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发生明显变化。部编本五六年级上下两册的教材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体裁多样、内涵丰富

从部编版五六年级语文上下两册中的例文来看,所涉及的体裁既有叙事文、古典诗词、现代诗歌散文,也有寓言故事、科普文章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体裁表达丰富的内涵,向学生传达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珍惜友谊、勤劳勇敢、谦虚好学等正能量,既富有时代气息,又彰显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启迪和熏陶。

(二)文本内容广泛

部编本五六级语文上下两册所选文本有反映学校生活的(如《竹节人》);有追忆多彩童年生活的(如《夏天里的成长》《盼》);有描写祖国壮美景色的(如《草原》《故宫博物院》);有探索大自然神奇奥秘的(如《宇宙生命之谜》);也有反映中华革命爱国主义教育的(如《狼牙山五壮士》《灯光》);更有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如《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这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广泛的内容,有利于学生通过文本阅读“知天下事”“游古今史”,与文本人物对话,认识大干世界、自然万物。

二、小学高段语文阅读的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读而有所得,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核心。

在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相对于中低学段增加不少,课文长度也明显增加。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学生自己的阅读情感体验,根据教师自己的备课情况和教学经验来展开教学,形成“牵着学生鼻子”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中看似重视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与文本之间并没有真正地对话。

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教师通常会采用提问、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但这些方式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往往会产生流于形式的问题。为了实现课堂的活跃,教师有些问题设计得不合理,没有从文本内容和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为了问而问”,对推动阅读教学并没有太大帮助。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增加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三、小学高段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策略

基于五六年级语文教材特点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想要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批注式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批注式阅读,自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体验,古有金圣叹评点水浒、脂砚斋批注红楼,近有毛主席旁批马列、叶圣陶大赞批注。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三直丝、双圈、三圈、叉等符号不仅是一种记号,更是一种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着自己特色的阅读方式,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它把学生推向了学习的第一线,让学生与文本近距离接触,给了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机会和自由发挥、施展才华的空间,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但“该怎样做批注?在什么地方做批注?需要批注一些什么内容?”是许多学生存在的困惑。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恰当指导。

虽然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的高段,但由于学生的阅读体验、理解领悟能还处于较低水平,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以及自主解读能力有限,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为了更好地提高五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认为批注式阅读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预习过程中的批注

预习是学习一篇新课文的第一个环节.预习的成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文本预习过程中,我统一标注符号,要求学生用“O”标注出课文中的生字(以及多音字),用“口”标注出课文中的新词难词,用“——”标出文章的特殊句式,用“ ”标出文章中的中心句或概括性的语句,用“?”标注出自己疑惑的地方。标注符号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阅读规律,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学习。

如在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中,开头第一段(“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直接点明全文的中心。第2、3、4自然段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来说明了夏天里的成长(动植物、山川万物、人)。学生在预习这一课的过程中采用批注式的方法,用“ ”将其标出,一目了然。这样就为单元写作“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做好了铺垫,在无形中锻炼学生以读促写。学生根据自己做的批注再仔细阅读第2、3、4自然段中的内容,就不难将文章的内容、结构梳理清楚。

(二)文本分析过程中的批注

这一部分的批注应该是在完成预习阶段之后,对所学文本能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批注重点语句、段落、修辞方法或者是体会、感悟到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如在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一文中,文章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批注示范。教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关注每一段的文字内容,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刚才分析在每一段中分别运用了怎么样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反问能够激发读者兴趣,使阅读的代入感更加强烈?或者上下文之间的呼应、铺垫分别体现在哪里?这样在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受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创设情境,走进文本世界,“想人之所想”“感人之所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形成语文核心素养。

(三)课后巩固拓展过程中的批注

课后的巩固复习也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课后巩固拓展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结合个人对文本学习情况进行一些自主批注,可以积累字词句段,仿写特殊句式,总结文本的写作特点,自己总结相同体裁文本阅读的学习方法等。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将在课内的批注式阅读方式灵活地扩展到课外阅读中去,实现“活学活用”,提高阅读能力。在《国文百八课》一书中,叶圣陶和夏丐尊就批注式阅读进行了生动而富有的讲述,“批注式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自己读书”,而非“待教师教”。如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2课《丁香结》中,教师在课后巩固拓展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总结本课在写法上的特色:采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并在描写中抓住意象之上附加的意境、情感的特点进行一种事物的练笔写作,并且结合所学的意象如:月亮、折柳、春草等,让学生实现阅读到写作的知识迁移。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高段作为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而批注式阅读能够过帮助此阶段学生实现与文本的深层次对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认为将批注式阅读贯穿在整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不仅读书、动笔,而且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武庚敏.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 (11).

(责编 翁春梅)

猜你喜欢
小学高段语文批注式阅读现状
小学高段语文延伸性阅读的研究
消融矛盾,让批注式阅读更有效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批注式阅读的实践研究
批注式阅读,让“要我学”变“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