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德与法治教师素养的提升

2020-05-14 01:57孙晓东
家长·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意义

孙晓东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师对于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意义重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在教育品格、育人态度、教学能力、教育情怀等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素养,肩负起教学与育人的重任。

关键词:道德;法治;教学;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把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内涵尤其丰富,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道德是国家、乃至一个民族不断走向富强的必要保障,而法律是当今国家、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持。道德和法律两者可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方面道德可以为法律奠定舆论基础和社会保障,法律是道德的不可碰触的底线。初中生年龄上尚小,还处于发展成长阶段,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更肩负着民族走向复兴和强大的中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尤其针对初中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初中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善良、阳光的教育品格

“拥有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的育人和教学的心态、并且在教学与育人的过程中能够不畏困难、砥砺前行、永远保持进入教师行业的初心,在育人和教学的过程中滋养学生的心灵”,可以说,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真正素养和灵魂所在,也是新时代和新的课改要求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人格魅力所在。

在新的时代要求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以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好案例,从而使孩子们懂得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人文素养、良好的趣味,更要有正直、阳光、无私奉献、敬畏人生、敬畏教育等美好品质。教师因为具有感染教师的人格魅力,又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指引者。从这一点上讲,道德与法治教师只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育品格培育学生、感化学生、才能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和人文关怀。

二、持续学习的育人态度

道德与法洽教师要有持续学习的育人态度,要终身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充盈自身,才能具有专业的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水准。

初中生在校学习是一个全面学习和不断被培育的过程,可以说,学业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用自我的专业水准启迪和培养学生,让学生学到知识。要想让学生获得知识、获得智慧,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断进修、不断培养自我能力,培养自我交叉学科、跨不同年龄、跨区域融会贯通的素养。因为现在的课堂和学生的学习早已打破过去学科之间的藩篱。教师应教育学生终身学习、不断反省、不断进修、集合和内化各种学习资源。教师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要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可以说,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的能力;比持续学习更重要的是知识从教师这里输出,传递给学生的能力。可见,持续学习的育人态度这一素养在道德与法治教师的素养结构里尤其重要。

三、实践、创新的教学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实践于课堂,整合知识;珍惜课堂经验,引领学生理性思考;不断激活课堂氛围,让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利用课堂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用日复一日不断累积的课堂经验推动自我在教学的成长和发展,可谓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实践创新素养。这种实践创新的教学智慧,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坚守教育教学一线,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严格、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在教材、教学等的改革、建设方面不断做出优秀成绩。而道德与法洽教师要关注课程标准要求与内容变化,要勇于突破,大胆创新,更要以课堂为本、集聚课堂智慧,共同成长。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自我反思,注重设计思维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以师生反思设计能力的不断提升,不断推动课程和教学创新,从而不断生成有温度、有内涵、有厚度的课堂。

四、崇高、温暖的教育情怀

用崇高的教育情怀引领学生感知世界、認识世界、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担当和品质,更是国家、民族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期盼。面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不忘初心、身体力行,带着一颗奉献社会、奉献学生的初心,保持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使课堂更有温度。用爱引导、以爱化人,以责任引领责任,带来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崇高、温暖的情怀感化学生、温暖学生、在学生的心中潜移默化地种下善良的种子,让学生不断成长,成为有担当、敢于创新的时代新人。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生之导也。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提高育人品格、育人态度、教学能力、教育情怀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素养,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注重品格基础,尤其要注重情怀导向,倾注心力学习探究,注重反思创新。道德与法治教师是中国在教学路上的带路者、实践者、促进者,应通过自身素养的生成感染学生,使师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周业敏.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道德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

(责编 杨菲)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意义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有意义的一天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