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20-05-15 10:16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4期
关键词:化工类培养目标化工

王 舒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美国社会学家马丁·特罗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50%为区间值划分了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化教育三个阶段。根据教育部2019 年9 月29 日发布的《2018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显示:201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1%,即将迈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实际上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整体不高,发展状况落后,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注重创新转变的历史新阶段。近年来,在教育部提出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指引下,一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型技术型高等学校转型,应用型本科大学特征是以“四个”为主,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作为与高新科技最密切相关的工程实践专业,化工类专业截至2015年6月全国开设专业点445个,专业点数量跻身各工科专业前10位,然而与高等教育整体状况相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质量仍亟待提升。

1 “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实践教学

1.1 解读化工类专业培养目标

化工类专业是与高新科技密切相关的工科专业,化工类毕业生应具有与基础研究和生产实际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对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规范,化工类专业包括四个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国家标准”从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养职业道德、培养环保与安全意识、强调师资队伍结构和数量要求、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关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施、下放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校外合作等9方面对化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整体、全面的规划与要求(见图1),4项是针对学生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项是面向学校和院系的教学管理措施,1项是面向教育管理部门,6项目标与实践教学课程相关。

图1 化工类专业培养目标各分解项

1.2 “国家标准”中的实践教学

在“国家标准”中,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包括独立设置与非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内容是:基础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教学、特色实践教学。

1.2.1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

这部分课程由3个部门的教师授课:基础化学教研室、化工原理教研室和化工类专业,一般基础化学教研室、化工原理教研室的课程往往面向化工类专业,还面向材料类、生物科学类等工科类专业,这些课程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其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基本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考核要求和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与实现“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环保与安全意识”培养目标相对应。化工类专业实验是在学生完成1.5学年的化工大类基础课程之后,进行二次化工类专业划分时由本专业的任课教师授课。专业实验教学是面向化学工程与工业、能源化学工程、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针对性实验课程,主要是完成“工程设计能力”目标,需要学校、院系在“加强教学条件建设、关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这两个专业培养目标上提供支持和保障。

1.2.2 综合实践教学方面

实习的课程有金工/电子实习、认识/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金工/电子实习是面向大一工科类专业学生开设,教学场所在学校内部实习实训基地由机电类院系教师授课,在实习实践环节,学校、院系需要投入一定财力和物力支持。认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专业指导教师带领高年级化工类专业学生从校内走入校外实习基地,真正了解化工行业的实践教学,与培养目标中“与校外合作”相关。化工设计也是课程设计,任课教师指导化工类专业学生运用基本知识去解决某一设计任务的一次训练,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是考核化工类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化工素养和创新品质的集中体现,老师在该门课程中承担指导过程教学任务。创新与创业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学生对科研、实践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意灵活多变、与时俱进,多结合实际生产及前沿科学技术。

2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实证研究

1)化工类专业涵盖全面,实践教学资源设备丰富,师资状况良好。学院现有包括化学与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制药工程3个本科化工类专业;

(1)资源设备有“表面活性剂与工业助剂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2)“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3)“精细化工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精细化工人才培养中心”和“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化工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为黑龙江省教学团队,8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科技活动,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已连续11年进入全国总决赛,8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2)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和课程布局分配平稳、合理。主要实验课程有:无机化学实验II、有机化学实验II、分析化学实验II、物理化学实验II、化工原理实验、化工(能源化工、制药工程)专业实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有:军事理论与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化工(能源化工、制药工程)过程课程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需要在创新创业平台上修满5学分,理论(必修2、选修1)3学分,实践2学分,并完成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1学分。实践教学课程贯穿分布在本科四个学年,平均每学年4.25学分、2.5周次(不包含实验课程学分和周数)。

3)具有完善的课程考核与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校院系三级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根据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对实践教学制定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体现在教学大纲中;课程考核形式多样,根据课程目标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考核表》、《实习教学质量评价表(教师/学生)》等教学质量检验流程全面完整,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束后,由教师、学生来评价教学质量的好坏和高低,进行客观的评价;学校教育教学督导室、学院教学质量考核组、系教学质量监控组构成教学质量三级监控体系,覆盖了实践教学涉及的所有方面,能够从校级、院系和专业层面进行教学政策、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上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情况、进行调控。

3 结束语

探索化工类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路除关注学校内的实践教学外,还可以在校企合作、发掘区域特色办学、培养化工类专业品牌特色等方面进行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创新,以丰富化工类教育教学改革内容、为社会及地方输送更多的创新性实践型人才。

猜你喜欢
化工类培养目标化工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产教融合下高校化工类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培养方式
浅析化工类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优化化工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