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CA 的工程交易模式组合策略 及其适用条件研究

2020-05-15 13:46周琬艺丁继勇
工程管理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赋值计价组态

周琬艺,丁继勇,钱 菲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E-mail:2677941302@qq.com)

一直以来,工程建设行业都在寻找更为有效的工程项目交易模式以提高项目绩效。对于建设项目来说,工程交易模式之间的匹配性以及交易模式选择的合理性极大地影响着项目实施效率以及项目目标的实现。目前,国外已出现许多经典的工程交易模式,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基本采用设计施工相分离的传统交易方式及相对单一的合同类型和业主方管理方式,制约了我国建设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传统的交易模式在一些工程项目中越来越暴露出其固有的一些弊端,使理论界和实务界进一步认识到传统的交易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我国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工程交易模式也是理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洪伟民等[1]就工程交易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与评述,发现当前存在交易理论研究深度不足,决策方法创新不够等问题。陈勇强等[2]、李慧敏等[3]通过三层次选择法和WSR 方法论为工程交易模式机制提供了分析和设计的框架。相关研究[4~6]表明建设工程交易模式与项目绩效两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认为交易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其适用范围。对工程交易模式决策的研究,部分学者从交易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入手,通过AHP 法、模糊评判法等方法,建立相应的决策模型来进行判别[7,8]。到目前为止,与工程交易模式的有关研究已十分丰富,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工程交易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决策上,尤其是局限于工程发包方式的选择或决策问题,鲜有文献研究工程发包方式、业主管理方式、合同计价方式和工程采购方式组合而成的工程交易模式与项目绩效的关系,进而寻求引致项目高绩效的工程交易模式组合及其适用条件,这将是本文要重点讨论的问题。

1 工程交易模式及其组合

1.1 工程交易理论与交易模式

“交易”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康芒斯的专著《制度经济学》中,其含义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所有权的让度与取得[9]。20 世纪80 年代,一些学者将“交易”以及“交易费用”等概念引入建设工程领域。王卓甫等[10]提出“工程交易模式”一词,并对其内涵进行界定,认为工程交易模式是工程发包方式(也称交易方式、交付方式)、合同计价方式、业主方管理方式三者结合的统称。随后丁继勇等[11]又将发包方式、合同类型、业主管理方式和项目采购方式四者纳入工程交易模式的整体框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系统回顾,本文采用工程交易模式拓展后的新内涵,将其定义为发包方式、采购方式、合同计价方式和业主管理方式的组合。

(1)工程发包方式。按工程设计、施工是否搭接、是否一体化,可将工程发包方式分为:设计施工相分离的方式和设计施工相融合的方式。前者以DBB 模式为代表,后者以DB 模式为代表。在这两种经典模式基础上,也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发包方式,如DBO、DBFO 等模式就是从DB 模式衍生发展而来。此外,EPC 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看作DB 模式的衍生模式。

(2)合同计价方式。合同计价方式(也称合同类型/合同策略),是指业主方对设计方或承包方提供服务的支付形式。主要包括: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不同的合同计价方式区别在于工程的风险分担不同。事实上,工程项目发包方式的成功实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合同计价方式作为支撑,而不可能离开合同计价方式单独发挥作用。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合同计价方式与发包方式的匹配,有利于项目增值[12]。

(3)业主管理方式。与合同计价方式类似,不同的发包方式通常也会要求业主方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业主管理方式是指业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展开项目管理的组织方式。根据业主的参与程度不同分为自主管理、委托管理以及混合管理的方式。自主管理包括业主+监理/PC/DRB/DAB 等,主要特点是业主依靠自己力量进行管理,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赋予其他人员组织进行辅助管理。委托管理包括PC、PMC 和CM-Agency 等,主要特点是业主不参与具体施工管理,而委托相关方进行管理,受委托方有时也可参与具体施工。

(4)工程采购方式。工程采购方式是指为项目选择设计方或施工方的程序,可采取招标、直接协商、询价、竞争性磋商等方式。其中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这两种采购方式在工程建设领域被广泛采用。公开招标的特点是所有具有资格的潜在投标人均可以参与投标,但是涉及的程序复杂、时间长;邀请招标是指在业主方对所邀请的投标者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招标,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招标手续,缩短了时间[11]。

对一个具体工程项目而言,发包方式、合同计价方式、业主方管理方式和采购方式的匹配性和合理性极大地影响着项目实施效率[13]。因此,将这四者进行整体优化匹配,才具有科学意义。

1.2 工程交易模式组合

根据工程交易模式的定义可知:工程交易模式=发包方式+合同计价方式+采购方式+业主管理方式。假设存在m 种可行发包方式、n 种可行合同计价方式和k 种可行采购方式以及l 种可行的业主管理方式,那么工程交易模式可行方案则有S=m×n× k×l 种,S 即为工程交易模式可行集容量。以往对于交易模式的决策需要对这S 种方案进行分析、决策,最后确定一种较为优化的方案,这一过程中分析工作量较大,忽略了交易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实际上,工程发包方式和业主方管理方式两者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而合同计价方式相较其他相对独立[14],不同的工程交易模式组合如图1 所示。

图1 不同的工程交易模式组合

工程交易模式对项目成败的影响已是一个明 确问题,然而,发包方式、合同计价方式、采购方式、业主管理方式是如何组合并作用于项目绩效仍有待深入研究。事实上,工程交易模式组合与项目绩效的关系,很难用传统的变量间相关关系进行描述,而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所解决的正是组态问题而非传统的净效应问题[15]。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引入QCA 方法,探索上述4 个方面形成的交易模式组合对项目绩效高低的联合效应,并试图找到高绩效下的交易模式组合的适用条件。

2 研究设计

2.1 QCA 方法

定性比较分析法(QCA)将研究对象和结果的组合视为完整的集合,并对其因果关系进行有效解释[16]。QCA 方法包括清晰集分析、多值分析和模糊集分析3 项分析技术。作为社科领域的一种新型方法,主要用于处理社会现象中的因果复杂问题[17]。这种方法既适合处理中小规模样本,也适合处理超过100 案例数的大样本,所以近年来在管理学领域中成为增长最快的研究方法。目前工程交易模式领域尚没有使用QCA 方法的案例研究。

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单个因素对项目绩效的“净效应”,事实上项目绩效是受多种因素“联合效应”的影响,但采用传统的回归分析方法难以分析3 个因素以上对结果变量的交互作用[18]。因此,要想揭示多个因素对项目绩效的联合效应,采用QCA 方法更为合适。QCA 方法基于组态视角,通过对多个前因条件复杂关系的处理,找到导致特定结果的组态并做出合理解释[19]。区别于聚类分析,QCA 方法能够详细分析不同条件是如何“组态”而导致结果的发生,这刚好与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相匹配——工程交易模式组合如何作用于项目绩效。

此外,QCA 有其他方法不具备的优势是对于中小样本的处理。本研究的样本大小为71 个,不属于大样本范畴,运用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理想结果[20]。而QCA 方法以布尔逻辑运算为基础,结果的稳定性与样本数量无关,取决于样本是否有代表性。本研究样本数量适中,案例所涵盖的工程交易模式多样,所以适合采用QCA 的方法进行研究。

2.2 数据收集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9 年针对中国工程项目的一项调查,为确保收集的数据可信度,问卷调查的对象选定为参加过工程交易模式决策和谈判的发包人以及承包人,或是参与过大型项目建设的项目经理、设计方等人员。调查对象的分布区域包括南京、上海、天津、北京等地。共发放了80 份调查问卷,回收75 份,有效问卷71 份,有效回收率为94.67%。现拟从交易要素的视角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选择与赋值,即发包方式、合同计价方式、采购方式和业主管理方式4 个前因条件。

2.3 变量的选择与赋值

本研究基于QCA 方法的理论要求,将调查数据中的前因条件与结果依照“二分归属原则”对其进行0 和1 赋值[21]。对项目绩效的赋值测量,项目绩效的测量指标通常包括客观指标(主要是进度、成本方面的指标)和主观指标(如质量、满意度等)。本文以业主方目标被实现程度作为判定标准。问卷对于目标的实现程度设置为5 个等级,实现程度≥4 认为是高绩效,赋值为1;实现程度<4 为低绩效,赋值为0。工程发包方式的赋值:据统计资料显示,采用DB 模式的项目在成本超支率、返工成本率和变更成本率等几个指标上,与采用DBB 模式的项目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由此可得,采用DB模式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更有利于项目绩效的提高,因此将DB 模式赋值为1:DBB 模式赋值为0。采购方式的赋值,相较于邀请招标,公开招标具有投标商数量多、竞争范围广、业主选择承包商的范围大等优点,有助于造价的降低和工期的缩短。因此,公开招标赋值为1,邀请招标赋值为0。合同计价方式赋值:将总价合同赋值为1,单价合同赋值为0。业主管理方式的赋值:将委托管理赋值为1,自主管理赋值为0,具体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选择与赋值

3 实证分析

3.1 真值表构建

运用fsQCA3.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真值表,如表2 所示。在真值表中,每一行的数据都代表一个工程项目的案例,即发包方式、合同计价方式、采购方式和业主管理方式的组合。假设存在m 个前因条件,则真值表将会包含2m行数据。但是经过fsQCA3.0 软件的运算处理,事实上,由于有限多样性,真值表只包含N 个组态情况,其“逻辑余项”则为2m-N[22]。

表2 真值表

3.2 研究结果

经过fsQCA3.0 软件对71 起工程项目案例的组态分析,得到了两种导致项目高绩效的交易模式组合。fsQCA3.0 分析结果主要包括3 种解:复杂解、中间解和简化解。结果中同时出现在中间解和简化解中的条件为核心条件,只出现在中间解的条件为边缘条件。本研究对项目高绩效的组态情况,采用 Ragin 提出的方法进行表示。其中黑色的实心圆形“●”表示存在,交叉的圆形“⊕”表示缺乏,“空格”表示该条件可存在亦可缺席,如表3 所示。

表3 实现项目高绩效组态

在QCA 中一致率和覆盖度是检验结果可靠性的指标,用来衡量组态与结果集合之间的关系。其中,一致性指标是对被解释结果在多大程度上是充分条件的描述,只有当一致性指标大于0.8,进行组态分析才具有意义。覆盖度指标用来描述某一组态对于结果的解释程度,覆盖率指标越大,与之相对应的组态对结果变量的解释程度越大。从表3 可以看出:引发项目高绩效有两种组态,且每一种组态由不同的前因条件构成。这表明交易模式组合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是殊途同归和多重并发的。所有的组态一致性都大于0.8,满足了理论上一致性的要求,同时,总体的一致性也大于0.8,说明所有的组态都是导致项目高绩效的充分条件。

从各个组态本身(纵向)看,组态1(~发包方式*~采购方式*业主管理方式)中,业主管理方式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发包方式采用DBB 模式,采购方式采用邀请招标,合同计价方式为无关紧要条件。该组态的一致性在所有组态中最高为1,而唯一覆盖度为0.0638,覆盖了4 个案例。组态2(发包方式*采购方式*合同计价方式)中,发包方式、采购方式、合同计价方式的选择为核心条件,业主管理方式的选择为无关紧要条件,该组态的一致性0.9167,唯一覆盖度为0.2340,覆盖案例达到12 个。

3.3 工程交易模式组态适用条件分析

上述研究表明,工程项目的发包方式、合同计价方式、采购方式以及业主管理方式对项目绩效的影响是联合效应。现在回归案例对这两种组合模式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

组态1 表示“DBB 方式+邀请招标+委托管理方式”的交易模式组合。通过组态1 的覆盖案例可以看出,项目所在行业以房建、市政交通为主,项目的规模和投资额度相对较小,同时满足项目复杂程度和子项间的干扰程度相对较低的条件,采用DBB 方式+邀请招标的模式组合更为匹配;且项目的投资主体多为政府,由于政府职能性质,政府作为项目的业主方时,其项目的真正法人地位是缺失的,对于此类项目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更有助于项目高绩效的实现。因此,当项目复杂程度和规模较小,业主建设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时,采用组态1 的交易模式组合。

组态2 表示“DB 方式+总价合同+公开招标”的交易模式组合,覆盖案例数为12 个,综合对比这12 个工程项目案例的特征发现,其共同之处是项目规模大、复杂程度高且子项目之间干扰程度 大。与组态1 案例相比较,组态2 覆盖案例的投资额均在10 亿元以上,数额巨大,以国有企业投资为主,经济属性多为准公益性项目。因此,当工程项目同时具有复杂程度高、项目规模大、子项目间干扰程度大、业主方建设管理能力较强的特点时,可采用组态2 的这种工程交易模式组合。

4 结语

本文发现了两种导致项目高绩效的工程交易模式组合策略,当工程项目表现为不确定性、规模、复杂程度都较大的特点时,采用第一种工程交易模式组合策略;当工程项目表现为规模小、复杂程度较低、业主管理能力有限等特点时,采用第二种交易模式组合策略。

本文将组态视角和定性比较分析运用到工程交易模式组合对项目绩效影响的研究之中。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很好地弥补了之前工程交易模式决策研究上的相关范式不足,丰富了工程交易理论的内容。但受到样本数量的限制,本文只将发包方式、采购方式、合同价计价方式、业主管理方式作为影响项目绩效的组合因素考虑。事实上,工程项目绩效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需要之后的研究继续探索更多的情境因素对项目绩效的影响。

猜你喜欢
赋值计价组态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和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PLC组态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统的应用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