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20-05-15 06:10杨国龙
北方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河文化文化自信

杨国龙

摘  要:有着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母体,也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历史和现实无可辩驳的证明,黄河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和强大的前行动力。在文化争锋日益激烈,改革发展任务愈加艰巨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黄河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必胜的信念、进取的勇气和前行的动力,使黄河文化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文化自信  黄河文化  大发展大繁荣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新时代,面对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社会文化日益多元的新态势,坚定黄河文化自信,推进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凝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行力量的必由之路,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黄河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

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的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一定的社会规范、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以及由此达到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等等,是一种具有黄河地理特点的旱地农耕文化。”它是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历经传承和发展,黄河文化逐步发展成为了“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主体文化”。黄河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具体表现在:

(一)黄河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化一样,黄河文化形成于黄河流域,不一样的是,有些古老文化在现代文化的激荡中黯然失色,要么销声匿迹,要么岌岌可危,但黄河文化始终一脉相承、从未断流。

黄河文化绵延千年而不衰,历经涤荡而弥新,其强大的生命力主要体现在同化力、融合力、延续力三个方面。一是强大的同化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黄河文化逐步同化了黄河流域少数民族文化,同化的结果是使部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到黄河文化的范畴之内,使其成为黄河文化的一部分,使另一部分未被同化的少数民族文化逐渐淹没于历史的风尘中。正是黄河文化的这种极强的同化能力,使中华民族找到了“根”和“魂”。二是强大的融合力。在黄河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各种文化力量的激烈交锋,游牧文化、中原文化、草原文化相互交织,并在交流融合中形成了黄河文化,由此形成了统一的文化认同。这种融合,展现了其兼容并蓄、采撷百家的特性,正是凭借强大的融合力,黄河文化发展成了集百家之长的综合性文化。三是强大的延续力。自古至今,黄河文化的文脉从未间断,即便是在民族危亡的关头,黄河文化也能够得以很好的延续和发展。当前,黄河文化继续绵延着强大的延续力,继续“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取向和审美取向”,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黄河文化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

黄河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它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在它的指引下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走向胜利。

“黄河文化区最早发展出国家形态,这同时也表征了这种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应对自然灾害,特别是治理黄河水患等问题与政治息息相关,这也就涉及到黄河文化的凝聚力问题。在生产力极其落后的情况下,仅凭借个人、家族乃至部落的力量很难实现治理黄河的任务,黄河文化由此催生了人们“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即关心政治的文化心理”,其本身就是包含着凝聚力量的内容,这也是黄河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共同的利益,黄河文化逐步将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命运共同体。此外,在抵御外敌入侵过程中,黄河文化是凝聚民族力量的文化瑰宝,它不但塑造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不惧艰险、敢于斗争的民族性格,也有力“抗击”了外来文化的入侵。新时代,黄河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团结拼搏、努力奋斗的先进文化,也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黄河文化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动力之源

在黄河文化孕育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黄河精神,即:“团结、拼搏、求实、开拓、奉献”的精神,黄河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动力之源,在它指引下,中华民族赢得了一次次治理大江大河的胜利,取得了一次次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巨大成就。

黄河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如黄河之水般奔腾不息的民族性格,塑造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坚韧民族品格。大禹治水的典故、潘季驯“束水攻沙”的事迹、汉武帝“瓠子堵口”的贡献、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做法,无不彰显着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这些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史、治国史的浓缩和精华。从这些典故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发挥黄河文化鼓舞人、激励人的重大作用,是中华民族抵御重大风险、应对挑战的现实需求,是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走向胜利、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二、始终坚定黄河文化高度自信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使我们坚信,黄河文化必定能创造出新的辉煌,也必将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一)充分肯定黄河文化的价值

灿烂的黄河文化孕育出辉煌的中华文明,对此我们应感到无比自豪、无比自信。产生于黄河流域的汉字,是对中华文化的最大发展和贡献;由黄河文化孕育出的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是中国智慧的结晶;由黄河文化衍生出的法律制度、文学艺术、民风民俗等,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黄河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是创造意识。可以说,黄河文化既是一种创造文化,也是一种文化创造。它一方面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不丰富到丰富的创造文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这又是一个文化创造的过程。二是民本思想。黄河文化中的民为邦本、天人合一的理念都体现出了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出了“水与舟”的地位,也体现了国家治理者“以天下萬民为事”的责任与担当。三是治国理政的经验。黄河文化推崇“仁政”,用仁政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进步;推崇仁义道德,尊崇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修养,并将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和合思想。“合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念,是现代生态文明观的雏形,“礼之用,和为贵”的主张是处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肯定黄河文化的价值,就是要充分认清黄河文化价值,发挥好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中不断提升黄河文化的影响力、生命力、创造力。

(二)坚定黄河文化发展的信心

坚定黄河文化发展的信心,就是要在与时俱进中延续黄河精神血脉,传承、发展黄河文化,对黄河文化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一是要充分认清坚定黄河文化信心的重大意义。“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黄河文化自信,有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构建中国民族的精神家园,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就有可能使黄河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激荡的大潮中失去竞争力,并面临走向灭亡的危险,中国人民就有可能在灵魂上失去方向,失去自我,中华民族“很有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二是坚定黄河文化自信我们有最大的底气。我们的底气来自于黄河文化千百年来的积淀,来自于其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个性。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它在世界上是獨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它不仅铸就了黄河流域的辉煌历史,也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三是对黄河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黄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所蕴含的和谐理念、大同思想、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对黄河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坚信黄河文化的发展必将大有前景,黄河文化的未来必将大有作为。

三、在坚定文化自信中推进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定黄河文化自信,就是要发挥好黄河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的作用,以黄河文化的新创造、新成果、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新发展。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中使黄河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相协调,从而不断推进黄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让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

(一)打造系列品牌,强化黄河文化的品牌效应

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撑。坚定黄河文化自信,推进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打造黄河文化品牌。

一是要突出黄河文化的品牌优势。黄河、黄土、黄种人构成了黄河文化的亮丽底色,打造具有黄河特色、黄河风格的黄河文化品牌,要积极推出黄河文化遗产的新名片,推出一批黄河文化的经典文库,打造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黄河文艺精品,壮大黄河文化的“声誉资本”。二是加强黄河文化的资源整合。使与黄河文化有关的各类文物、遗址,使书写在古籍的与黄河文化有关的文字都活起来,使黄河文化更加丰富立体,积极打造黄河流域各省区市的黄河文化品牌,积极整合区域之间的黄河文化资源,形成历史鲜明、层次分明、系统完善、特色浓厚的系列黄河文化品牌,并以此壮大黄河文化的品牌效应和品牌声誉。三是推出一批有影响的黄河文化成果。加大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力度,推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让人们对黄河文化体会更深切、理解更透彻,同时要将黄河文化遗产、黄河文化旅游与学术研究统一起来,做大做强黄河文化品牌,使黄河文化的特色更鲜明、优势更明显、韵味更隽永、品牌更深入人心。

(二)加快文化创新,增强黄河文化发展活力

对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是对古老黄河文化的简单重复和模仿,而是结合时代条件,面向未来的创新。受认知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和影响,古老的黄河文化不可避免的存在陈旧过时的内容,因而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推陈出新中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创新黄河文化的内容和形式。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在继承发展中积极创新黄河文化的内容和载体,丰富黄河文化表达的形式和方法,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创新黄河文化的表达内容和形式,赋予黄河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二是传承发展黄河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深入发掘黄河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的当代价值,并积极将其转化为当代的表达方式,使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发挥更大作用。找准黄河文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契合点,充分发挥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三是推进黄河文化与人民生活紧密结合。使黄河文化贴近人民生活、融入人民生活、反映人民愿望。结合不同区域习俗,将黄河文化与传统节日、礼仪庆典、民风民俗等相衔接,与文学艺术、休闲旅游、地域特色相结合,让黄河文化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的紧密融合中增强发展活力,让黄河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更好的教育人民、服务人民、引导人民。

(三)讲好黄河故事,使黄河文化鲜活生动

“讲好黄河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浓厚的黄河文化底蕴是我们讲好黄河故事的最大底气,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讲好黄河故事,通过黄河故事把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发展脉络和永久魅力展示出来,把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和精神风貌突出出来,使黄河文化更加鲜活生动,从而有效提升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一是确立全员讲好黄河故事的“大宣传观”。提升新闻舆论工作者、教师等群体讲好有声黄河故事的本领,发挥好博物馆、文化遗址、纪念馆等讲好无声黄河故事的功能。针对黄河故事声音还比较小的实际,不断创新讲故事的方式方法,将黄河故事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形成人人会讲、人人爱听黄河故事的“大宣传观”格局。二是创新讲好黄河故事的方式。将黄河故事以文学作品、电影、戏曲、歌曲等方式呈现出来,在丰富黄河文化内容的同时,创新黄河文化的表现形式,使黄河故事更立体、系统、全面。主动占领黄河故事的网络阵地,积极推进黄河故事的网络化表达,形成网上网下讲好黄河故事的最大“同心圆”。三是拓展黄河故事的传播路径。丰富黄河故事民间传播渠道,拓展黄河文化的官方传播路径,深化黄河故事传播的国际合作,利用技术手段开辟好黄河故事的网络传播路径,使黄河故事像空气一样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在黄河文化的浸润下,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破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坚定黄河文化的自信,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能力推进黄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好黄河文化大文章、铸就黄河文化新辉煌、唱响黄河文化大合唱,是炎黄子孙的使命和责任。从黄河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用黄河文化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对坚定黄河文化自信,推进黄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牛建强.源远流长:黄河文化该说[N].黄河报,2017-07-11(04).

[2]苗长虹,艾少伟,喻忠磊.黄河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N].河南日报,2019-11-01(09).

[3]江凌.推动黄河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J].学习时报,2020-01-03(01).

[4]李振宏,周雁.黄河文化论纲[J].史学月刊,1997(06):78-79.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49.

[6]刘淇.提高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2011-10-15(06).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41.

[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1:349.

[9]王胜昔.讲好“黄河故事”,凝聚精神力量[N].光明日报,2019-10-08(02).

(作者单位:31639部队15分队)

责任编辑:张捷

猜你喜欢
黄河文化文化自信
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背景下兰州黄河文化传承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基于黄河文化背景下兰州黄河风情线雕塑长廊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