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启用天地图2020版 等9则

2020-05-16 08:04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20年4期
关键词:坡度测绘成果

关注

自然资源部启用天地图2020版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公告启用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2020 版。

在数据更新方面,新版天地图实现了全国31 个省级节点、183 个市级节点与国家级节点的数据融合;更新了2 米分辨率遥感影像1000 万平方千米,覆盖全部陆地国土;更新优于1 米分辨率遥感影像537 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的61%;更新了测绘地理信息资源目录81.9 万条,累计发布517 万条;提供了更新后的1∶25 万公众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交通、水系、居民地、地名地址等数据层的分幅下载服务。

在功能优化方面,新版天地图构建了全国一体化地理信息在线服务功能体系,所有省级节点实现了统一标准基础服务、统一应用程序接口、统一域名设置规则、统一门户界面样式 ;优化了在线服务数据库,实现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数据在线实时更新功能。

我国将全面开展1∶5万及重点区域1∶1万地质灾害调查

今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我国将全面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在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区域开展1∶1万地质灾害调查,摸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的构造和可能影响范围,准确判断地质灾害风险。

据介绍,目前普适型监测预警仪器设备集成研发和试用正在加快进行,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预警的科学性、及时性、准确性。今后,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区域人为活动将加强有效管控。其中,对于农村切坡建房和山地丘陵区工程建设将重点做好高精度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危险性评估,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措施,采取提前避让或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三调耕地坡度调查成果核查“路线图”发布

4 月23 日,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指导开展三调耕地坡度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

根据《方案》,此次核查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与三调坡度图生产同源的基础测绘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经省级检查合格的耕地坡度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

《规定》提出,对于三调坡度图生产中使用1∶1万DEM 的,采用同源1∶1 万DEM 进行核查;对于坡度图生产中没有1∶1 万DEM 的,采用同源DEM 进行核查。各省级三调办提交的坡度图成果应与由同源DEM 生成的坡度分级数据吻合;耕地坡度成果应与三调坡度图或同源DEM 生成的坡度分级数据一致。当耕地图斑涉及两个以上坡度级时,坡度分级应与面积最大的坡度级一致。

我国着手制定测绘标准外文版

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水平,近日,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启动测绘7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的外文版制定工作。

据悉,自然资源部测绘标准化研究所长期跟踪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动态,早在援助巴基斯坦建立新一代国家测绘基准项目中,就参与了测绘基准建设所需重点项目标准的规范化翻译,之后在“一带一路”有关标准化法规政策搜集及国内成熟标准英文翻译上持续发力,打下了标准翻译的牢固基础。此次启动的大地基准、数字测绘成果及元数据等基础性标准翻译工作,将大力推动测绘标准外文版的国际推介与采用。

下一步,研究所将持续组织翻译相关基础技术标准,把我国更多优势技术推向国际,更好地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空间信息规范服务。

科技

首套中国土地覆盖和利用制图完成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人员发布了全球首套中国30 米分辨率逐季节土地覆盖和逐年土地利用图,以及首套中国30 米逐日无缝遥感观测数据集。

新成果基于AWS 集中存储的公共数据集,借助AWS 基于云计算架构大规模的算力,结合机器学习计算框架,将几百万张高分辨率卫星图像拼接在一起,并构建了多维的时空数据立方体。此外,通过使用时空数据融合重建技术,完成的图像没有异常值和缺失值,并重现了无缝的高时空分辨率遥感图像。

据悉,基于30 米逐日无缝遥感观测数据集和制图产品,代表着中国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的新范式,可以为农林生产、城市建设、抵御洪涝和山火灾害防范提供重要基础数据,促进政策设计和优化、行政执法、全球气候变化模拟和预测,以及在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上服务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

我国首次创建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

中国农科院4 月6 日发布消息称,该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历时21 年牵头完成了覆盖全域的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这是我国迄今最完整和精细的土壤资源与质量科学记载。

数字土壤是利用“3S”,即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模拟、重现土壤类型、土壤养分等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当日发布的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包含9 大图层,具有多要素、高精度、多时空维度特征,能以公顷为单元,提供各地多项土壤资源与质量理化性状。

该成果是对我国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投入巨资完成的大比例尺土壤调查图件和资料进行“抢救性收集”和“时空整合”,以满足各行业对高精度土壤科学数据的迫切需求。目前,该成果已通过中国农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意见认为“该项成果无论科学意义,还是应用价值,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腾讯云推出智慧城市底层平台CityBase 加码新基建

4 月21 日,腾讯云推出智慧城市底层平台CityBase,在新基建领域实现又一重要布局。

腾讯云CityBase 是基于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城市信息模型)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它充分融合空间数据、IoT 数据等基础数据,利用腾讯云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GIS、AI、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了十几个应用场景,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个阶段,助力产业和城市数字化的全面升级,致力于解决城市建设中人、物和空间等数据互联、互通及应用创新等问题,目前,已在深圳、武汉、贵阳、重庆等城市的相关建设模块中加速落地。

数字

全球组网进入冲刺阶段!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计划5月发射

4 月4 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场,标志着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这是我国第55 颗北斗导航卫星,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在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将发挥关键作用。根据计划,测试、总装、加注等工作逐步开展,该卫星将于5 月发射升空,届时,我国全球导航系统建设将完成。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9 年启动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设,2017年11 月5 日实现全球组网卫星的首次发射。

全国第1部新型基础测绘团体标准发布

近日,《基于地理实体的全息要素采集与建库》团体标准由上海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正式发布。

该标准在智能化全息采集、地理实体构建、非尺度地理实体全息数据库构建、数据分发、产品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开创性探索,统一了基于地理实体的智能化全息测绘数据采集、方处理及全息测绘成果的技术要求,明确了地理实体分类、编码规则,规定了上海市基础地理实体及点、线、面图元的制作、加工和处理要求,用数字形式标识了基础地理信息要素类型,规定了地理实体数据库在建库中对数据的逻辑一致性、完整性、表征质量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对数据组织方式、地理实体分层存储、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及每类实体、每类要素的属性及属性代码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形成了全国第一部关于新型基础测绘的团体标准。

猜你喜欢
坡度测绘成果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Aqueducts
验收成果
基于远程监控的道路坡度提取方法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工大成果
2018数博会4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