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产业结构特点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布局调整策略

2020-05-18 02:43刘文社
科技视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新兴产业江苏江苏省

刘文社

摘 要

应用型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重要方面之一是设置的专业要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通过分析江苏省产业结构特点,以及江蘇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结构问题,发现江苏应用型高校专业结构与江苏省的产业结构之间不够匹配;专业布局贪大求全;动态调整机制不健全。提出相应对策: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契机,发展自己的优势特色专业;以区域产业链为牵引,构建专业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布局;产业结构;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7.001

0 前言

欧洲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一开始都是以培养神职人员、律师、银行家社会精英为主的纯学术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高等教育机构开始注意与产业界的合作,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适应本国经济的应用型大学,成就了一些知识溢出型高科技企业,推动了本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同时高校自身实力也得到提升。

我国经济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教育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主要承载者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正在同步兴起,在保持自身学术独立性的同时,这类学校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的重要方面是其专业布局也要适应地方产业的发展。

1 江苏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GDP总量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二位。2016年江苏一二三产业的占比率约为5:44:51,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约为17:43:39,三大产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2]。

1.1 第一产业比例逐渐下降

江苏第一产业近十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并且这种趋势仍在发展当中,以就业人口比列为例,江苏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口占比从2007年的40%下降到2016年的不到18%,产业份额也只占全省产值的不足6%。从第一产业发展趋势看,种植、养殖业等正逐步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面转变。就业人口夜间继续减少。

1.2 第二产业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截至2016年江苏第二产业产值约占45%,就业人数约占49%,其中制造业占比达36.6%(2016年数据,数据来源:江苏经济年鉴2017),是名副其实支柱产业,特别是以苏锡常为代表的苏南地区更是如此,该地区不但是江苏省制造业重点地区,也是全国制造业中心区域之一。从江苏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传统以及未来看,江苏第二产业正在升级改造之中,新旧功能转换后,第二产业将迎来更大发展。

1.3 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江苏高质量发展提速,新技术对商业、金融、通讯、交通产业改造升级,截至2016年江苏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已过半,容纳就业人口近40%,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1.4 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江苏省制定的《江苏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江苏要重点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高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等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3]。

2016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30%,相信随着各项政策落实以及5G等新技术的应用,江苏新兴产业将迎来大发展。

2 江苏省内高校应用型专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部分专业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人才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不对称,就江苏而言,存在以下问题[4]。

2.1 专业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不适应

主要表现为江苏人才需求较多、产业发展比较好的专业,如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等布点较少,另一方面,一些人才供给相对过剩的专业,例如法学、音乐表演、市场营销、汉语言文学等布点较多。

另外专业布局也未能跟上产业升级的需要,比如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提供了很大动力,但省内应用型分校专业布局较少。

2.2 专业布局贪大求全现象明显

以江苏省内各应用型高校专业设置情况看,各高校之间专业设置重合度高,与产业相关度偏低是普遍现象,一些高校新申报的专业本身就是就业黄牌警告的专业,部分院校刚备案不久的专业就因招生就业困难等原因停招。

2.3 缺乏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及一些教育研究机构陆续发布区域或全国的社会需求动向,但一些高校对专业设置也没有预警机制,高校主动对本校专业进行转型、改造、撤并等因教师、管理机制等原因步履维艰,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不健全。

3 江苏省内应用型高校专业布局适应地方经济的策略

3.1 以全面分析地区经济社会为前提,完善学校专业建设规划

应用型高校的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及服务地方的主要平台,在学校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学校要广泛开展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对本校专业现状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和趋势认真分析。

江苏三大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例如江苏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的比重较大,特别是制造业是经济产值增加与就业主要渠道,学校在专业布局时要重点予以考虑,另外新技术改造下的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比例上升,是学生未来就业的主力军,也需要学校在专业布局方面结合自身的实际重点研究。

3.2 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打造自身特色的优势专业

斯坦福大学前校长约翰.汉尼斯介绍,20世纪50年代以前,斯坦福大学还不是一个世界知名大学,20年后就跻身世界一流,他认为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充分利用政府的资源支持;二是重点发展工程、计算机、软件和医药[4];三是建设硅谷。从世界著名大学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巴黎理工学校等学科门类设置看,一般学科门类为5-7个。

国际经验表明,突出办好几个重点专业和专业群是提高办學实力和提高学校声誉的重要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布局要避免贪大求全,要抓住国家和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契机,认真梳理自身的办学实力,下决心调整一些办学实力不强,就业面窄的专业,同时重点举办一些与地区产业结合紧密,有发展前景的专业。

3.3 以区域产业链为纽带构建自身专业体系

普通本科院校一般按照学科平台来构建学校的专业体系,应用型本科高校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设计,以本地区产业链为纽带重构本校的专业体系,以使学校的专业体系与本地区的产业布局相匹配,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

4 结语

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高质量应用型高校支撑,同时江苏省内的应用型高校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和牵引,因此,江苏应用型高校应该主动适应江苏产业升级改造需要,动态调整专业布局,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重点打造自身特色的品牌专业,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东升.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依赖和破解之道[J].教育评论,2017(01).

[2]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EB/OL].[2018-4-11].http:// 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201710/t20171012_1541679.html.

[3]江苏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EB/OL].[2018-4-8].http://www.jiangsu.gov.cn/art/2016/12/23/art_46555_3614908.html.

[4]教育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M].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第四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07.

猜你喜欢
新兴产业江苏江苏省
数读江苏
江苏省交通图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江苏省政区图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