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学

2020-05-18 02:46蔡英娟
考试周刊 2020年39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社会责任课堂教学

蔡英娟

摘要:社会责任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2017版的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而社会责任的教育现状却存在由于升学压力、教师观念、能力等原因造成被忽视的问题。课堂教学是中学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基地,笔者通过调查社会责任的教育现状,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课题组的研讨,提出“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学策略”,并结合人教版“细胞的癌变”一节教学案例分析,展示社会责任教育在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力求能够为广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以期能在社会责任培育途径上有新的进展。

关键词:社会责任;中学生物;课堂教学

“社会责任”在2017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界定是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

一、 社会责任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的实施现状及原因

随着2017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中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教学观念上,大部分的教师能够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尝试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方式等,但现实中由于受高考、中考升学指挥棒的影响,加上部分生物教师的认识不足和能力有限,导致生物学科的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是表现在重知识、重能力方法的培养,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而经常忽略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

二、 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笔者根据社会责任教育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同课题组成员的共同教研,形成“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学策略”(如图1)。

(一)了解学情,更新观念,主动承担重任

物质世界飞跃发展的21世纪,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工智能逐步取代更多的劳动力,在父母亲的宠爱下,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抗压、抗逆能力较差,对社会往往缺乏责任感。社会责任近年来才成为生物学核心素养,也是一个崭新的课程目标,目前相關的教育经验不多;有的教师认识也不足,认为爱社会、爱国家这些都是班主任或文科教师的任务,经常忽视对学生的相关教育。其实社会责任的内涵很丰富,文理各学科之间既有共同的部分,又有其学科的特殊部分,生物学的社会责任是指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作为中学生物教师需要尽快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将社会责任教育落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与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核心素养的落地。

(二)梳理教材,结合热点,传播社会责任

生物学本身就是研究生命、探索生命规律的科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各个因素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是可变化可发展的,是极具活力的生命体系。教师要立足根本,守住教学阵地,不但应学会梳理教材中的表显素材,也应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在内涵,综合设计教学,做好社会责任教育的传播者。同时,教师也应实时关注生物学中的热点领域,学会将生物科技新闻与教材知识建立联系,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地将社会性科学议题引入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共同分析这些议题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发现对生命科学的错误认识,辨别科学与迷信,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思考生物学问题,摒弃陋习,唤起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能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在服务人类的同时来化解风险,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三)运用手段,灵活教学,渗透社会责任

课堂教学是中学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基地,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应能够充分运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媒体,关注社会议题,将无序繁杂的社会议题逐步剥离、抽取出生物学层面的素材,并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融合于中学教材内容之中,例如模拟法庭、正反方议题辩论、调查研究、实验分析、海报设计、社区志愿活动等。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渗透社会责任,来解构无序的社会议题,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运用生物学知识与方法重构事件规律,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四)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践行社会责任

中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还未完全建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参照对象,好榜样带来的宣传力量以及模仿效应都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但要维护好作为教师的良好形象,更应该以身作则,用科学的力量澄清或纠正社会议题中的模糊认识或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认同科学精神,积极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社区、学校或班级事务,为社区、学校、班级出谋划策,真正践行社会责任。如:组织学生讨论和调查研究“物种入侵、食品安全、疾病防控”等问题,结合地方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的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真正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三、 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学案例展示

笔者依托“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学策略”,以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的《细胞的癌变》一节课为基础,结合教材内容和社会热点议题,设计了一篇“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中学生物教学案例”,力求能够为广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以期能在社会责任培育途径上有新的进展。

《细胞的癌变》一节课与百姓健康及当今科技发展热点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学生通过前面几个章节的学习,对“细胞的结构”和“细胞的生命历程”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为学习“细胞的癌变”奠定了基础。但是癌症作为威胁现代人体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在社会中人们“谈癌色变”,学生也多是抱着畏惧又好奇的心态,在这种社会局面下,这节课的教学不但需要达成知识体系的认识,更应该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这个议题与前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重新解读癌症,纠正以前的错误认识,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思考问题,学会健康地生活,并引导学生能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的生活知识,真正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真正践行社会责任。

根据对学情和教材、社会热点的分析,笔者围绕教学内容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经验,编写了五集的《小明家的故事》(如图2),将学生学习的欲望直接引发,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播放每一集的剧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运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尝试解决问题。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癌细胞形成的机理是本节内容重难点,课堂教学解决问题过程中,笔者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播放日本癌症研究结构制作的“癌细胞的形成”视频,使学生原有的模糊认识及时得到修正,理性认识癌症。在“癌症会不会传染”“癌症会不会遗传”的社会议题中,笔者建议学生调查了解资料,可以正反方辩论此议题,在辩论中形成对该议题的科学认识。而在“如何预防癌症”的环节中,笔者开放课堂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小组讨论的观点设计成海报,在学校、社区进行宣传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主动地利用生物学知识为群众答疑解惑,真正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真正践行社会责任。

四、 社会责任教育在中学生物教学的未来展望

根据2017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建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及考试评价中的原则,本策略研究通过教学实践的多次摸索,也逐渐发现与社会责任教育的相关试题和习题的设计缺乏科学指导,现有的评价体系也存在无法真实有效的评价教学效果;另外,不同议题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實际情况不必拘泥于该策略的结构要求,可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迭代,提出修正。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不仅仅是要关注社会责任的教育,也应该结合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三个方面的内涵,培育出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的整体研究策略,让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7.

[2]王铭志.基于核心概念的生物学探究实验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1.

[3]熊硕.初中生物教学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4.

[4]杨琳.对加强中学生物教学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5.

[5]时科.福建省2016年优质录像课评比人教版必修一教案6.4《细胞的癌变》莆田四中[EB/OL].[2016-11-30].http:∥www.doc88.com/p-7784595352914.html.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社会责任课堂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研究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新闻晨报》:如何不跟着某些“网红”玩“反转”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网络环境下海南中学生物研究性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