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是吾乡

2020-05-19 15:20卢建玮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土气费孝通心安

卢建玮

在《乡土中国》首篇《乡土本色》中,作者费孝通先生开宗明义: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先生所言的中国社会的基层,是“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他说用得好,因为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泥土。

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大多数的人是必须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人,种地是最普遍的谋生办法。务农子弟即便从老家迁到别处去,也都很忠实地守着直接向土里讨生活的传统。譬如,从中原迁去最适宜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圈出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

土是农人的命根。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因为不流动,中国乡村人口像是附着在土上,不太有变动。大多的农民是聚村而居的,而从农业本身看,耕种活动里分工的程度很浅,无须群居,聚居是出于农业本身以外的原因。费孝通认为,这些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是每家所耕地的面积小,所以聚在一起,住宅和农场不会距离得过分远。而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有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

二是因为水利的需要。需要水利的地方,有合作的需要,在一起住,合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是为了安全。人多了容易保卫。

四是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分别继承祖上的遗业,使人口在一个地方一代一代地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基于此,中国乡土社会的单位是村落,又因为少流动,村落之间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因此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在地方性的限制下形成了生于斯、长于斯,终老是乡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也具有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即熟人社会。

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我们大家都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吗?”乡土社会从熟悉到信任,无须画押签字,它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在社会学的分类里,乡土社会应属于礼俗社会。这样的信任也是“土气”的一种特色。因为只有直接有赖于泥土的生活才会像植物一般地在一个地方生下根,才能在悠长的岁月中,从容地去熟悉每个人的生活,才会有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然后心安,信任。

此心安处是吾乡。愿人们永葆乡土本色,将真诚信任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土气费孝通心安
你在,就心安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吴文藻从不“顺便”
科学家老爸的“土气”育儿经
“土气”班级育芳华
Influe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on Translation and Language
人生路
UGG:一种“土气”的鞋子如何征服了世界
一顿饭一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