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生活游戏场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2020-05-19 15:20秦兰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桃源经验资源

秦兰

“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围绕如何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促进幼儿在桃源生活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我园突破研究瓶颈,拓展“游戏场”的内涵,力求寻找桃源生活游戏新的生长点。

一、解读游戏场内涵,立足“有核心”的研究基点

我园围绕游戏场的内涵特征剖析,形成游戏场项目的基本理念,聚焦游戏精神,形成对游戏场内涵的认识。

1.丰富认知,形成“融合共生”的理念

桃源生活游戏场是与幼儿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隐含幼儿发展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情感的,室内与室外、园内与园外相融合的环境,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各单元游戏环境之间的动态联结。首先,资源网络的互通联结。在资源上联结周围的人、事、物,形成多功能、多层次、多选择的资源网;幼儿以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联动游戏,探究发现、自主合作、个性表达,获取直接经验与多元化的体验。其次,参与主体的互生互长。幼儿、教师、游戏中的资源,具有独立性,又形成以幼儿为核心的联动,不断碰撞,拓展共生。积极创设“融合共生”的游戏场环境,凸显“促进幼儿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的内核是其意义所在。

2.聚焦核心,彰显“游戏精神”的特质

游戏精神是幼儿游戏内在的灵魂,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桃源生活游戏场是基于游戏精神的园本化探索,游戏精神也必然是游戏场具体活动的核心。首先,在自主行动中探究。每一个行动具有学习与游戏的性质,符合幼儿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是引领幼儿在真实游戏情境中发现问题、自发探索的游戏。其次,在有效体验中表达。幼儿的生活素材是游戏产生的重要来源,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自由表达、专注体验、愉悦享受、有效学习、经验内化。第三,在自由愉悦中创造。桃源生活游戏场的开发与实施是自由、开放的,它不受时间、场地、活动流程的限制,活动主体的想法和体验可以从不同视角投入、聚焦、融合,进而形成不同的游戏开发经验。

二、优化游戏场资源,形成“有动能”的立体模式

我园不断提升教师课程资源的建设能力,以行动的思路审议资源,使得资源获得推动幼儿持续探索与深入的动能,让资源成为幼儿的行动对象。

1.科学重组,由“零散”至“系统”的资源建构

游戏活动是在寻求个体与自然、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的,它使得自然、社会通过“互动与对话”形式进入幼儿生活,成为课程资源。首先,基于科學的资源意识的再深化。我们将资源分类为自然、人文、人力资源,形成了初步的桃源文化课程资源库。再将视角延伸至教师和同伴的交往、各种媒体及日常生活,既着眼于幼儿内在经验的连续性,又关注幼儿内部经验和客观环境的互动性。其次,基于实践的资源线索的再提炼。以“桃源拾趣”游戏主题为线索,将资源重新建立对应关系,形成以“游戏主题”为线索的资源索引系统,构筑更具操作性的生活游戏资源库。

2.自主规划,由“观赏”到“探索”的价值回归

我们基于幼儿经验获得的视域去自主优化资源空间,通过功能的联动开发,实现观赏、探索、游戏功能的统整与融合。首先,户外绿化的功能性改造。通过全园性搜索,从植物名称、数量、发现地等多个维度调查,移栽常年无变化的灌木,选择适宜幼儿种植、观察、测量的花木,引领幼儿记录生长变化,感受四季更替,影像式记录生命发现历程。其次,观察活动的探究性引领。引导幼儿做好“阳幼花园知多少”的开放式调查,开展对动植物资源的深度学习,由单纯观赏,到与幼儿、教师发生连接,发生故事,创生课程。其三,探索材料的辅助性支持。关注低结构、多变化的探索材料的提供,丰富游戏内容和形式,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和构思。如在玩沙区提供水源、管子、竹筒等辅助材料,以及筛子、推车、铲子、模具等工具,开展挖掘、埋藏、装运、塑型等多种玩沙游戏,帮助幼儿获得与活动相互关联的经验。

三、共享游戏场环境,发挥“有深度”的联动效能

桃源生活游戏场环境不是简单的颠覆,而是在“场”概念渗透中,基于幼儿学习发展的需要,更多关注幼儿学习与同伴、教师、学习材料等环境之间的联系,更多关注区域环境内容的多维度和价值的多元化,实现联动与合作。

1.立体拓展,由“单一”至“多元”的区域环境

我园尝试从布局设置和游戏机制上,突出共享理念。首先,打破界限,区域串联。通过“发现生活线索、选择场地规划、制定场地公约”等方式,建立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游戏区域,打造“阳幼桃源小镇”。开展年级组之间共享游戏,全园性区域联动游戏,关注其开放性、兼容性、挑战性。其次,创新联动,自主交往。幼儿自然而然形成“大带小”组合,找寻各自适合的材料进行游戏,更好地引发经验的冲突、验证、重组、再造,呈现更多发展的可能。

2.分层满足,由“封闭”到“开放”的户外环境

我园对原有固定被动的户外游戏安排进行开放式变革。首先,基于功能划分的调整完善。配备综合性的大型设施,投入趣味性的小型器械,利用纵高和转角的地理优势,增添“滑索、秘密角落”等设施,将户外调整为若干功能性区域,考虑各区域中项目的不同活动量,内容设置中既有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项目,又有锻炼幼儿综合身体素质或是具有挑战性项目。其次,基于积极观察的动态投放。分时段开展自选户外游戏,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对场地的选择倾向,观察幼儿与场地器械的互动情况;引领幼儿进行游戏规划,根据需求,对场地、材料投放动态调整。第三,尝试自主牵手的混龄游戏。组织开展全园性室外桃源大畅游,从最初的每月一次发展为每周一次。教师根据特长在某一游戏区指导,幼儿佩戴班牌,便于教师观察分析。幼儿“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内化规则,最大限度促进运动水平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丰富游戏场活动,创新“有方向”的游戏路径

我们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游戏场活动,搭建助推幼儿发展的阶梯,在生活性的充满故事的情境中,开辟幼儿游戏发展的新路径。

1.关注经验,把握“自主生长”的游戏方向

我们立足关注幼儿当下的经验与需要,支持幼儿生动而开放的表达,每个年级与班级都开展了“桃源生活游戏”活动。以全园性主题活动“我和我的祖国”为例。首先,梳理经验,捕捉经验生长点。在“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拍摄活动中,引领幼儿欣赏平行班级的快闪,回忆相关的活动片段,通过交流对话,观察分析幼儿现有经验。其次,拓展经验,推动经验再生长。在拍摄中幼儿制定计划书,分工、合作,争取家长的场地技术支持,幼儿积累的原始经验不断呈现,在梳理、概括、分类,再加工的过程中提升已有的经验。第三,分享经验,引发经验再深入。在快闪作品推广与评选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与行动发挥着力量,活动中的每个幼儿都感受自己是有能力的、独特的、被尊重的。

2.链接生活,营造“真实自然”的游戏情境

幼儿的生活就是生动而真实的游戏情境,幼儿在生活游戏场空间中参与流动,就是在自己现实生活中穿行。首先,在随机式生活情境中感受。教师把握生活中的游戏契机,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产生游戏任务。如伴随着幼儿园扩建的完成,开学时教师引领幼儿观察园内教室安排变化,组织幼儿制作地图,寻找新教室。其次,在探究式自然情境中发现。教师意识到幼儿的发现体验具有感性特征,应把握住自然中深度体验的活动因素。在“探秘桃花谷”活动中,幼儿在户外大自然中寻找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记录、分享和归纳中自发地组成若干行动小组,在新的学习小组内碰撞出火花。第三,在多元化社会情境中体验。教师以“桃源节日活动”为契机,引领幼儿充分体验阳山桃源生活的真善美。如结合“朱村丰收节”“非遗文化走进田园乡村”等社区文化活动,引领幼儿亲历身边节日,表述所见所闻的,面对参与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订规则、合作互助。又如每年的桃源生活游戏节,通过赋予“亲亲自然”“让爱在这里流淌”“幸福像花儿一样”等多元化社会性情境主题,丰富了游戏内涵,让幼儿在接触更广泛而有意义的生活及全身心的亲历中找到自我融入的方式。

我们将立足于“儿童本位”的课程游戏化初心,进一步优化理念,明确思路,在桃源生活游戏的组织与实施、课程资源的丰富与拓展、课程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和突破,让幼儿在游戏中深度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桃源经验资源
陶情偶寄
花都春行
我给资源分分类
乐淘淘“先进”经验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乐淘淘“先进”经验
资源回收
罗圹增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