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5-19 14:59孟繁宇
健康大视野 2020年9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临床观察后遗症

孟繁宇

【摘 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方法及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住我院的6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对症治疗。结果:临床治疗66例患者中,治愈9例,显效34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4%。结论: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使用推广。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中医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9--02

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临床上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大部分患者都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的临床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言蹇涩及精神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恢复期的康复治疗对于中风遗症患者尤为重要。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无耐药性、药效持久、安全适合长期服用等优点,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着西医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入住我院的66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其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最小为45岁,年龄最大80岁,平均年龄(64.4±3.2)岁。脑出血患者28例,脑血栓21例,闹栓塞17例。病程在3个月之内28例,4个月~6个月18例,7个月~12个月11例,12个月以上9例。

1.2 方法

1.2.1 中药治疗

1.2.1.1 脉络空虚,风邪入中 患者主要症状为患侧肢体麻木,肌肤不仁,口眼歪斜、流涎等。本症21例,方以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3g,竹茹、枳实、半夏、陈皮各9g,云苓10g,生苡仁25g,南星、天竺黄、厚朴各9g。热象患者,需加黄苓、山栀;夹风动者,加珍珠母、地龙、全蝎;头晕明显者,辅以天麻、菖蒲、郁金。

1.2.1.2 气虚血瘀。脉络闭阻 患者主要症状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质暗淡。本症29例,方以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30g,桃仁、地龙、当归各10g,赤芍8g,川芎、红花各6g。可加全蝎1g,僵蚕、枳实各4g,牛膝12g,桑枝8g,厚朴6g等。

1.2.1.3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患者主要症状为腰腿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目眩等,突然患侧手足沉重,口舌歪斜等。本症为16例,方用镇肝息风汤以达镇肝息风之力:牛膝、代赭石各18g,龙骨、牡蛎各30g,龟板10g,玄参5g,天冬12g,白芍、川楝子各8g,甘草2.5g。可加珍珠母、磁石、草石决明以增强平肝潜阳或重镇潜阳之效。

1.2.2 针灸治疗[2] 中风患者留下的后遗症不同,如口眼歪斜、肢体瘫痪、失语流涎、大小便失禁等,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不同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2]。①体针:主要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②口针:主要用于失语患者。③头针:主要用于面瘫及失语患者。④水针:配合维生素B1、B12、当归注射液等作穴位注射,每日一次。⑤温针:进针后,在针柄上裹上酒精棉球,点燃棉球,反复4~5次,温度沿着针柄进入学位,有关节寒凉之感者可以达到通络祛寒之目的。拔针后,在针眼处敷以温针散,强化驱寒通络的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3] ①基本治愈:患者体征消失,患侧肢体有力,生活可自理,能自由行走,语言清晰。②显效:患者体征减轻,行动能力改善,语言能力恢复,可通过辅助工具行走,生活可基本自理。③好转: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有进步。④无效: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临床治疗66例患者中,治愈9例,显效34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4%,中医治疗对中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该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中风后遗症为突发性的急性脑血管病,多为高血压或脑血栓所引起,不少患者经救治虽存活下来,却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口眼歪斜、流涎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目前,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主要有三种方法:

3.1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具有抗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增加患者脑部血流量,利于病灶周围水肿消失,改善患者体征,但不适用于中风患者急性期治疗。

3.2 芳香开窍

疏通经络,活血益气,药物能够透过血脑屏障直达病灶,针对中风导致的四肢疼痛、头痛等效果明显。

3.3 芳香开窍、活血化瘀

芳香开窍、活血化瘀双重治疗:双重治疗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可以降低血浆粘度和血浆脂质过氧化物,避免或减少血栓形成,加速清除血氧自由基和动脉壁上的脂质物质,增加动脉血流量,提高脑组织的耐缺氧能力,保护血管壁内皮细胞,恢复脑神经系统,使其控制的运动、语言等神经系统体征得以改善。利用药物的协同作用,可达到疗效增加、毒性减弱、抗耐药性等治疗效果。

现代医学对于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不尽人意,与西医治疗手段相比,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无耐药性、药效持久、安全适合长期服用等优势。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黄龙模.近10余年来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9, 2(9): 1003~1006.

黄晓洁,颜耀东,谢宁,等.针药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3(12): 730~731.

曾劲松,肖航航.化瘀涤痰汤結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1, 17(001): 74~75.

李敏.中医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J].当代医学, 2012, 18(18): 162~162.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临床观察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