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服务平顶山经济的路径研究

2020-05-20 07:55闫泽华张自华孟庆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服务

闫泽华 张自华 孟庆

摘要:平顶山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能源型城市,曾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现在急需转型发展。平顶山有5所高校,如果高校能够通过合理的路径更好地服务平预山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平预山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更能促进高校的高质量育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通过资料总结、调查分析、研究对策论述高等学校服务平预山经济的现实背景和意义,分析总结平顶山市内高等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取得的成绩,找出问题,总结经验。结合调研结果进行分析,确定服务平顶山经济的基本路径,提出有效对接平顶山经济发展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高等学校;平顶山经济;服务;路径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产学研融合”与“产教融合”,这意味着在高校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问题上,推进彼此间的融合已经成为重要共识。平顶山高校和平顶山经济如果能完美对接,高校可以解决资金短缺、科研难和招生难的现实问题,平顶山经济发展可以实现较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双赢。如何让平顶山高等教育与平顶山经济互助协同发展,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学校服务平顶山经济的路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平顶山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能源型城市,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豫中地区的中心城市,曾经的中原“小香港”,但是2008年以后,平顶山的煤炭主业生产经营情况每况愈下,造成平顶山在省里的排名每况愈下。2016年平顶山生产总值1 425亿,三产比例9.7:50.6:39.7。2017年平顶山市完成生产总值1581.60亿元,三产比例变化为8.6:50.8:40.6。2018年完成生产总值2 135.2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三产比例变化为7.5:47.6:44.9。从数据中我们看出,虽然近几年来平顶山的第三产业有所提升,但还不够发达。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平顶山面临着急需转型和转型困难的局面。

平顶山市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阶段,新技术引进项目多、新产品开发动力足、新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旺,急需高等院校和本地经济的完美对接,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培养与平顶山需求对接、科技项目与企业实际对接,最终实现学校发展与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相互促进,共生共赢。

(二)研究意义

1、实现高校高质量育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高校在服务平顶山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自己的专业设置来和平顶山产业对接,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从而提高育人质量,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获得企业和社会的一致认可,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促进高校的自身发展。

2、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高校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前沿知识的汇集地,也是出科研成果的地方,但有数据证明,科研真正转化成生产力的只有10%。而高校在和企业合作过程中,接触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的疑难问题,为高校科研提供新的方向和机遇,同时使科研真正来源于实际问题,转化为生产力,无形中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3、精准服务,为平顶山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高校可以为平顶山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科研服务以及文化引领。提供各种职业培训,提高平顶山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高校可以承办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一批行业内高精尖专业人才的选拔;高校通过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促进企业在科研上攻坚克难,获得经济效益;高校的大批生源可以拉动周边地区的消费;高校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充当着“最强大脑”的作用,高校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服务,促进平顶山经济的和谐发展。

二、高等学校服务平顶山经济的路径研究现状及问题

2019年,省長陈润儿在高等教育工作会上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负使命、创新思维,加强高校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

平顶山市有2所本科院校和3所高职院校以及数所中职类院校。在国家以及河南省高等教育精神的引领下,平顶山的5所高校都先后开展了服务本地经济的工作。2014年,平顶山学院在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的推动下已率先实现了转型发展。平顶山学院的转型为高校服务平顶山经济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为平顶山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2016年,河南城建学院与平顶山市人民政府进行了科技合作。2017年,平顶山教育学院改制为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申报建设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是加快我市教育领域改革的重大部署,也是平顶山市“十三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几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紧抓河南省实施六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历史机遇,从专业建设、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等各个方面人手,积极融人中原经济发展。以食品与化工系为例,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按照平顶山市“十三五”规划精神,贴合目前经济发展形势,2019年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同时成功申请2020年新增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依托学院教学资源,积极为地方待业和从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等活动。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以及平顶山市政府的重视,平顶山高校都具备了一定的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但高校和地方经济的对接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对高职院校支持力度不够。一般情况下,市政府更倾向于与师资力量雄厚、生源质量较好的本科院校合作,而对高职院校的支持较少。而事实上,职业教育在培养优秀产业工人上面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职业教育更倾向于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更能满足平顶山经济转型对大量产业工人的需求。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高职院校发展难生存难的局面,而在育人质量方面无暇顾及,育人质量无法保证,企业和政府对高职院校存在偏见和误解,从而无法真正融合。

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脱节。现在很多高等院校对自己的定位并不明确,空有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但落实力度较弱,办学理念严重落后于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专业设置比较固定,不能很好地适应本地经济的发展形势。毕业的学生完全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专业人才的标准,企业急需用人,却找不到合适的可用人才。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普遍较低,学生对学校学习的满意度也较低。

三是科学研究脱离实际,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由于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和绩效考核注重的是教学和科研,教师过多追求科研的数量,导致数量剧增而质量不高,科研和实际脱节,高校和企业不能很好地对接,校企合作双赢的局面很难打开。

四是社会服务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通过调研发现,平顶山本地高校大多数通过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新型专业来进行转型升级,同时本科院校通过科研服务给地方以支持,当然这都是服务本地经济的根本措施,但目前高校校企合作没有深度融合,例如,开展职业培训力度不够大、专家进课堂流于形式、“互联网+教育”没有真正开展等,这就导致地方院校的社会服务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高等学校和地方经济的融合存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尤其是对高职院校支持力度不够、融合方式单一、高校改革周期长、企业参与少等问题,如何让平顶山的高等院校和平顶山经济完美对接,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三、高等学校服务平顶山经济的路径对策研究

(一)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增强服务平顶山经济发展意识

作为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是其职能之一。长久以来,大多数高校将培育人才和科学研究的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对社会服务这一职能的重视还非常欠缺。平顶山的高校要真正立足平顶山经济,主动适应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问题,是办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才能改变“学生难就业企业难招人”的局面。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改革创新,培养适合平顶山转型升级的应用型人才。平顶山“十三五”规划,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道路交通、生态修复、教育文体、新能源、医药食品等服务产业,鉴于此,高校需要根据平顶山规划以及企业的需求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围绕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制定可行措施,使专业设置趋向合理,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做出改革创新,提高育人质量,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为平顶山经济的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支撑。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提高育人质量

第一,给高校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去企业实践学习的机会,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可以搭建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将企业技能水平较高的专业师傅请进课堂给教师进行培训,培育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第二,可以将企业高技能水平人才请到学校,充实高校教师队伍,共同培育人才。第三,可以建立一套教学质量测评体系,来督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这對高等院校教师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四)拓展服务平顶山经济的方式,提高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高校为企业提供人才的方式有多种,除了传统的培育方法,还可结合企业和社会实际自主确定培养对象。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为平顶山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新生力量。同时,还可以建立社区大学、现代学徒制、互联网+教育、云工人等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还可以和企业采用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人才。高校利用人才优势,助力脱贫攻坚,人驻帮扶工作组、选拔帮扶干部、制订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构建平顶山人才需求“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建立平顶山市技能型人才数据库,精准分析平顶山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情况,及时发布职业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从而使高等院校的人才供给更有针对性,实现高校和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精准对接。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结合平顶山经济的实际情况,高校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通常会选择规模较大的知名企业,造成中小企业找不到平台,面临的很多科研问题无法解决。而同时,大企业在寻求合作的时候也寻找师资力量较雄厚的本科院校,造成高职类院校在本地找不到合适的合作对象。因此,需要政府引导,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搭建科研创新平台,使企业、高校的高层次人才都能汇聚在一起,使科研真正落于实处。真正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同时提升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

(五)政府支持,加大高等院校尤其是职业教育投资力度

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搭建政产学研战略同盟,有效整合各界的资源与力量,将创新与运用研究紧密结合。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保障机制,确保参与校企合作的学校和企业都能明晰自己的责任,真正合作共赢,同时重视职业教育在服务平顶山经济中的作用,确保职业教育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

政府应当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资力度,促进高职院校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改善办学环境,使高职院校能够吸引更多的生源,解决高校的生存问题,使高职院校有更多的精力去求发展,最终实现高质量育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六)给学生上好职业规划课,增强服务本地的意识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80%的学生选择到一二线城市工作,造成了人才的极大流失。所以,当前之根本,是通过意识教育塑造学生服务本地经济、建设平顶山的意识。

本地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本地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是因为专业和市场需求不匹配,二是大多数毕业生眼高手低,中小企业不想去,大企业进不去。所以,一方面,本地高校需要大力改革,和市场对接,合理设置专业,提高育人质量,另一方面,要给学生上好职业规划课。职业规划就是规划学生就业时主要的职业方向和职业领域,使学生直面现实,找到较好的着力点,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要帮助学生树立服务地方、建设家乡的意识;立足于本地经济开启自己的职业征程;为平顶山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本地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并且能为本地产业发展所用,将实现高校和企业双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和平顶山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互促互生,高等院校的人才、科研以及培训等各种服务可以促进平顶山经济的大力发展,同时,平顶山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高校的发展壮大。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建设专业群、校企合作等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通过和企业共建科研平台为企业提供科研服务,提高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效率,促进企业的繁荣发展;可以通过技能培训塑造平顶山地区大批的优秀产业工人,提高平顶山产业工人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可以通过建立大数据分析,实现高校和企业的精准对接。相信高校通过明确办学方向,立足服务本地经济,一定能办出人民满意的大学,最终实现高校和平顶山的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服务
集成创新发挥优势 自主研发服务造纸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