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2020-05-21 06:35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0期
关键词:脑膜瘤高级别磁共振

刘 罡

(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 贵阳 550002)

脑膜瘤在我国临床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极为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在众多颅内肿瘤疾病中,其发病率大约为15.9%。就目前医疗手段而言,可将脑膜瘤分成三级、15个亚型,其中I 级脑膜瘤在临床中具有高发性,占比重大约为70%,II、III 级分别占比为17%、13%[1]。根据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可将I 级脑膜瘤称为低级别脑膜瘤,将II、III 级脑膜瘤统称为高级别脑膜瘤,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通常情况下,低级脑膜瘤患者经治疗预后较好,且5 年内复发率较低,而高级别脑膜瘤5 年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2]。针对脑膜瘤疾病的治疗,应通过术前进行分级,根据分级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还可评估患者预后。在脑膜瘤分级诊断过程中使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可获得更为显著治疗分级效果。为此,本文主要对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分级结果进行实验探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已经确诊的60 例脑膜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是本次实验的起止时间,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均行手术证实,高级别脑膜瘤患者为21 例,男性患者为11 例,女性患者为10 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0 ~65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36±2.19)岁,低级脑膜瘤患者为39 例,男性患者为18 例,女性患者为21 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0 ~65 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36±2.19)岁。

1.2 方法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参与本次实验的60 例脑膜瘤患者均采用相同的仪器完成检查,使用的仪器为GEMR,患者采用仰卧位完成相关检查,选择8 通道颅脑专用线圈完成扫查,需选择横轴位、冠状位以及矢状位进行的扫描,设置相关数据为T1WI:TR、TE 分别为160ms、3.05ms;T2WI:TR、TE 分别为3800ms、93.0ms;T2-FLARI:TR、TE分别为8000s、94.0ms;横轴位扫描,DWI 设置相关参数为: TR、TE 分别为5500s、90ms,b 的数值为0,1000s/mm2;设置层厚为5.0mm,视野数据为240*240mm。

1.3 观察指标

分析脑膜瘤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分级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经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低级脑膜瘤患者为39 例,高级脑膜瘤患者为21 例,占比分别为65.00%、35.00%,该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保持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0%。

2.2 低、高级别脑膜瘤ADC 值比较

完成低、高级别脑膜瘤ADC 值对比分析,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低、高级别脑膜瘤ADC 值比较(±s,10-3mm2/s)

表1 低、高级别脑膜瘤ADC 值比较(±s,10-3mm2/s)

组别 n ADCmin ADCmean 对侧白质ADC低级脑膜瘤 39 0.76±0.08 0.91±0.02 0.79±0.01高级脑膜瘤 21 0.75±0.09 0.90±0.03 0.80±0.02 t/ 2.4236 5.1099 4.1670 P/ 0.0185 0.0000 0.0000

3 讨论

脑膜瘤属于脑外肿瘤的一种,主要为软脑膜组织和脑脊液组成的屏障,可与脑实质分隔,不易使脑实质受到侵袭,但大多数脑膜瘤患者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瘤周脑实质水肿,但就我国医疗手段而言,针对瘤周水肿的原因尚无法明确,临床中脑膜瘤的分级与患者的治疗有着密切联系[3]。

当下临床中可通过多种影像学手段诊断脑膜瘤,并给予分期,但不同影像学诊断方法对分期均具有一定差异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诊断中得以应用,并且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主要与该种诊断方式具有无创性,且针对活体水分子在细胞内外间隙扩散运动的情况可有效成像有关,能够从纤维角度对肿瘤的组织学分子学特征进行成像,可完成脑膜瘤微观成像,但该种诊断方式对ADC 值的测量并不能够单独决定脑膜瘤分级,但ADC 值的在分级诊断中具有辅助作用[4-5]。高级别脑膜瘤发生水肿的概率高于低级,而ADC 值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水肿,低级脑膜瘤生物学行为表现多为良性、影像表现典型,具体如图1 低级脑膜瘤,图2 高级脑膜瘤。

综上所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分级具有较高的应价值,可有效对脑膜瘤进行分级诊断,该种诊断方式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脑膜瘤高级别磁共振
侵袭性脑膜瘤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脑膜瘤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成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脂肪瘤性脑膜瘤相关研究进展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常见专业名词缩略语及符号(Ⅰ)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与恶性脑膜瘤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记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高级别岛叶胶质瘤的外科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