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法案”曾被女政客掀翻

2020-05-21 05:16陶短房
环球时报 2020-05-21
关键词:拉夫保守主义女权

陶短房

在当前热播的美剧《美国夫人》中,以真实姓名演绎的保守派“反女权主义者”菲利斯·施拉夫利对《平等权利修正案》(ERA)执着而狂热的反对,在当今这个女权主义声势浩荡的时代引发观众浓厚兴趣。现实中的施拉夫利,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施拉夫利1924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郊一个普通的天主教徒家庭。她的父亲在1929年的大萧条中失业,曾是一名私立学校教师的母亲不得不重新工作,以维持一家人的开支。

由于母亲对教育的执着,施拉夫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她先后以优异成绩获得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46年,她进入美国企业研究所工作,不久后被共和党政治家贝克韦尔赏识,成为后者的竞选团队助手,从此表现出对政治的极大热情。由于她毫不掩饰自己反共、反自由主义、白人至上的保守观点,受到共和党内“深南方系”的青睐,在党内地位和知名度扶摇直上。但她参与联邦众议员竞选却接连惨败,不得不转而寻求成为一名保守主义的“院外影响者”——事实证明,她更适合这个角色。

施拉夫利在共和党保守派干的第一件大事,是和丈夫约翰·弗莱德·施拉夫利一起参与起草“麦卡锡主义”标志性文件之一——《美国律师协会关于共产主义策略、战略和目标的报告》。时隔半世纪后,许多美国人坦承这份报告“充满情绪主义偏见”“对目标的剖析和真实情况相去甚远”,但在当时却成功达到为“麦卡锡的歇斯底里”推波助澜的初衷。在二战后的反共狂热中,施拉夫利的这一姿态在共和党内赢得广泛共鸣,党内巨头、富商大贾争相为之“背书”。

“麦卡锡主义”退潮后,共和党主流派改为强调个人主义、自由经济和全球化,以争取越来越庞大的中产阶级阵营。施拉夫利对此十分反感,她不惜和昔日的“恩主”翻脸,开始在女权领域争取更多话语权。她创办女性保守主义团体“鹰论坛”,以“女性传统角色捍卫者”的姿态出现,并迅速成为反《平等权利修正案》的旗帜性人物。

作为美国女权运动的标志性法案之一,《平等权利修正案》是一项仅有短短三句话的简单法律:美利坚合众国及其各州不得拒绝或者削减基于法律的男女平等权利;国会有权强制执行该法令;本修正案自批准之日起两年内生效。它很快在各州得到广泛支持,至1977年已有35个州议会批准《平等权利修正案》——直到施拉夫利出手。

1977年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在休斯敦举行,施拉夫利动员一批女性保守主义者,将女权保守主义包装为看上去很时尚的“亲生活、亲家庭价值观”主题。施拉夫利充分发挥她善于写作的优势,将《平等权利修正案》的简洁内容“阐发”为“女性会被强征入伍”“家庭主妇将被赶出家门去工作”“全职主妇一旦离婚就拿不到赡养费”“男女将共用卫生间”……诸如此类在上世纪70年代末可谓惊世骇俗的“旁门左道观点”,成功引发女性的广泛恐慌。唯恐丧失女性选票的共和党政治家也纷纷转向,导致在1977年之后非但没有新的州批准《平等权利修正案》,原本批准的肯塔基州、内布拉斯加州、爱达荷州、田纳西州和南达科他州也“反悔”了。著名政治历史学家曼斯布里奇认为,《平等权利修正案》未能获得通过不但与施拉夫利的强词夺理在当时引发许多女性恐慌,并影响政治家的“选票考量”有关,更因为她身为女性却反对“女权法案”的微妙。

此后尽管施拉夫利还在不知疲倦地奔走鼓呼,孜孜不倦地写了多达26本各种书籍,但她的支持者却不断减少:时代变了,曾帮助她“吓阻”许多妇女的“女性被强征入伍”已绝无可能,因为美国早已废除了义务兵役制,而“同性婚姻”已从当初的“洪水猛兽”变成了新的“政治正确”……施拉夫利的“战斗”也受到更多争议和批评:2008年其母校——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授予她荣誉学位,结果遭到激烈反对,数百名毕业班学生在颁授荣誉学位仪式上静默,引发她的暴怒和“你们都是些不成熟的嫩瓜,根本不配毕业”的咆哮,而这又令她遭到在校师生更强烈的抵制。

2016年9月5日,施拉夫利带着无数争议去世。然而“战斗”并没有结束:女权主义者及其支持者重新激活了《平等权利修正案》的立法程序。如今批准该法案的州已超过38个,未来鹿死谁手恐怕还需走着瞧。▲

猜你喜欢
拉夫保守主义女权
这样的“女权”
从上官婉儿看唐朝女性地位
英跳水名将到手的金牌“送”中国
当女性觉醒遇上“田园女权”
保守主义的价值与局限
日本的“政治大国”梦注定难圆
什么是保守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