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诗词写作教学实践

2020-05-21 03:08庞加栋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5期
关键词:诗词诗歌创作

庞加栋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诗词教学,要求教师立足语言规律和诗歌体裁实际,进行理论与实践上的拓展与深化。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诗词教学指明了方向,即教材处理要以促进学生建构与运用语言文字、发展与提升思维品质、鉴赏与创造审美体验、传承与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为目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的要求是:“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创造更多展示交流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激发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

一、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诗词教学中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讲解机械化

在现行教学体制和模式下,诗词教学普遍以教师个人讲解为主,依托教案与课件,讲解内容大同小异,教学流程固化死板,通常是先介绍作者、创作背景,再结合注释讲解,最后是主旨。这样的教学缺乏创新,没有灵魂。高中生单纯地跟随教师的教学程序进行学习,缺少丰富的情感,学习的主动性也很弱。

2.知识内容僵化

教师过于注重教材和考试大纲,照本宣科已经是教学常态,基本是围绕教材,很少对教材以外的古典诗歌展开拓展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中生的学习与发展。

3.答题模式化

学生在解答古典诗歌题目时经常会套用复习用书立的解题模板,这样写出的答案看似非常完美,实际却完全经不起推敲。模式化的答题存在很多的缺陷,其中之一便是学生没有读懂古典诗歌,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对诗词教学产生了排斥心理。

4.文化隔膜化

娱乐至上的风气使得学生忽视了传统文化,高考面前重理轻文的应试策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生多关注成绩而忽视了诗词背后的文化内容。一首诗词只要能背诵默写,能按照答题模板解题即可,品析诗词,领会文化真谛已经逐渐被隔膜化。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改进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改写和仿写为主的“主动创作,深化吸收”策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主动创作,深化吸收是重构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式,尝试引导学生主动创作,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多种表现手法,通过改写或仿写的形式建构诗歌语言,以内容添加训练思维、以场景描写深化理解为目的的合理练笔,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刻领会古典诗歌语言的魅力及思想内涵,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从而更明确地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1.诗词改写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诗意地表达认知。诗词创作是一个有难度的过程,对于高中生而言,没有接受正规的声律启蒙,可以由易到难,从诗词的改写开始,要求学生把古诗词改写成新诗(现代诗)。

由于写作本身的特点,学生不知从何处着手。教师应提供某首诗的章节改写作为范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文本形式和格律进行再加工,再根据文意,尝试创作。以《诗经·氓》为例,在梳理诗歌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增加创作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笔者曾提供《氓》第一章的新诗改写。“汉子满脸笑嘻嘻,抱着布匹来换丝。换丝不是真换丝,悄悄来求成好事。”“那天送你过淇水,送到顿丘才转回。非我失期来反悔,怨你没有请好媒。”范本简单,押韵且易学,改写后的韵脚一目了然,给了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摹写的标准。《氓》后六章的改写就水到渠成了。

2.诗词仿写

让学生挑选出自己喜欢的诗歌,仿照着写出一首诗或者词。教师不必苛求诗歌格律,对于平仄可以放松要求,对于韵的追求也不必拘泥于“平水韵”或者“词林正韵”,以中华新韵来写作即可。这是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考验的最好方式,也是对文化理解和继承最好的方式。

比如:学生在学习《沁园春·长沙》后创作出了仿写诗词《沁园春·九一八悼英烈》:滚滚黑水,巍巍白山,浪怒山哮。恨三省沦陷,金瓯残缺;华夏大地,倭奴叫嚣。长城内外,山河上下,健儿跃马挥宝刀!斩敌寇,视死如等闲,气冲云霄。怒仇寇竟横行,抢杀掠,黄土烬炽焦。洒忠烈碧血,万古英豪;忠肝义胆,千秋不销。弹指春秋,国势日昌,东瀛小丑敢作妖?角声彻,悼烈士捐躯,英名昭昭!

学完《忆江南》,我让学生仿写,一个学生以成都旅游为主题,写一下自己的感受《忆江南·成都好》:“成都好,通衢乐闲游。处处笙歌喧巷陌,璨璨星光耀华楼。车马闹益州。”

這些诗作虽不能和毛泽东、白居易的诗作媲美,但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可以体会诗词格式和语言的魅力,也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样的作业仍旧闪耀着文学的光芒,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那颗萌动的诗心。这比起完全由教师枯燥地讲解来得生动有趣,效果也好得多。

3.以诗解文

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结晶,作者在表达自己内心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学形式,而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又可以进行有机转换,所以,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诗解文,用诗歌形式表达对文章意蕴、语言、结构等的理解。

在教学《国殇》时,时间恰好是烈士纪念日,就布置作业,对文中所表达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千百年来不变的坚毅和刚强进行理解和点评,学生不仅体会到了坚毅刚强,更有体会到责任和家园情怀。就有学生写了一篇《烈士纪念日悼英雄》:归来兮,英雄魂魄,英雄魂魄兮归故里!操吴戈兮赴疆场,斩敌寇兮卫家国。壮士去兮勇以武,心坚毅兮昭日月。卧冰雪兮无怨言,火焚身兮若等闲。弹粮绝兮终不辱,身首离兮不可凌。前仆后继兮寸土必争,踏烈士血兮奋进。弃烈士身兮原野,尸遍野兮神灵怒。身已死兮为英灵,英灵在天兮千秋同祭。犯我家园者必诛,愧父母兮恨难填。母倚门兮盼儿归,忠孝难全兮泣涕。英雄魂魄兮归故里!

这样,将学生的诗歌创作引向深入,既是对诗歌形式的仿写,也有对文本深层意蕴的理解,让学生意兴难尽,激活学生的创作热情。

4.组诗成集

人都有展示和受表扬的欲望。定期将学生的改写和仿写的诗词作品结集。这是对学生作品和态度的肯定。受到表扬心情必定是愉快的,而且会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其次,会对再次受到表扬产生一种憧憬,希望再次受到表扬,可能会产生一种紧迫意识和危机感,从而更加发奋努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诗词读写结合活动的引领人、激励人角色,只有这样才可以更有效地带领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点燃诗词创作热情。强化学生的诗词创作热情,这指向了语文核心素养中“传承与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涉及学习任务群14的“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旨在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责任感”。

读写结合的诗歌教学策略既避免了枯燥的教学氛围,又改变了学生碎片化、机械化的阅读和答题模式,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促进建构与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在诗词改写和仿写的过程中发展与提升思维品质、鉴赏与创造审美体验、传承与理解优秀的民族文化。

[作者通联:浙江天台中学]

猜你喜欢
诗词诗歌创作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诗词书法作品
Jazz
【诗词篇】
七月诗歌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诗歌过年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