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玉树·新生活

2020-05-21 02:50崔雅丽
党的生活·青海 2020年5期
关键词:玉树三江公园

崔雅丽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的这句名言,在中华民族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再一次得到印证。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年不过短短一瞬,对于在废墟中重新站起来的新玉树而言,十年巨变举足轻重。

专题策划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也是最好的见证者。如今来到玉树,这里除了部分保留下来的遗址外,已经看不见那场灾难的痕迹。玉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设立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成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玉树市跻身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魅力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并挺进全国文明城市。

十年来,玉树在生态报国、教育优先、关切民生、决胜脱贫等方方面面成绩斐然、收获丰厚。新时代、新玉树、新生活,处处彰显出向上而生的力量,人们在实现生活幸福、民族复兴的奋进中扮演起了主角,活出了精气神,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生态报国显担当

近年来,玉树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将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三江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青藏高原大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的嘱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将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精神转化为“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实际行动,持之以恒地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绿色力量,全力以赴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如今,这里的每个人都在默默地为玉树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作着自己的贡献。

今年3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玉树州称多县通天河沿保护分区民警在生态管护员的协助下,救助了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石貂。石貂首次出现在通天河沿保护分区,表明近年来通天河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不断向好,野生动物不断增加,种群数量也在扩大,有力地证明了近年来玉树州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丰硕,也印证着当地居民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绿色感恩、生态报国”不是一句简单口号,而是强有力的具体实践。近年来,玉树坚持把生态文明的种子“种”进了每个孩子心里,这不仅是一个美好的教育愿景,还是玉树生态对社会的最好回馈。

“玉树地震后,国务院对玉树未来的规划是‘生态、商贸、旅游城市,把生态放在了第一位置。玉树是三江源的核心区域,而且还是国家公园试点地区,我们保护生态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生态是玉树老百姓的福祉,我们无疑应该培养相应的管护人才,让生态环保事业源远流长。”玉树州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更尕旦周说。

“我想学这个专业,因为它对环境有用,对国家有用!”19级生态环保专业学生朋措南江坚定地说。的确,没有什么比自己培养专业性环境保护人才更能体现玉树人保护生态、保护三江源的决心了。

玉树平均海拔4200米,长冬无夏、春秋相连。通天河、澜沧江碧绿如画,隆宝滩百鸟争鸣,一座座雪峰耸入云霄,这里是山与水的海洋,鸟与兽的家园。这是生态管护员白玛最喜欢的长江源区生态景观。他从小就对环境保护感兴趣。上中学时,他和朋友西周丁增曾组织20多名同学到长江边上,捡了整整两皮卡车的废弃物,还在村委会的支持下,组织全村牧民召开生态文化节,宣传生态保护的重要性。2017年,白玛和西周丁增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一回到曲麻莱,就被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吸纳为生态管护员。此后,两人参加生态环保工作的信心越来越足,他们同时参加生态巡护、资料梳理、生态监测等工作。西周丁增说,为了更清楚长江水质的变化,从2017年开始,他和朋友白玛乘坐汽艇在通天河沿岸布置了多个观测点,抽取水样,基本搞清楚了长江上游水一年四季的变化。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尕塔介绍,国家公园成立以后,吸纳了一大批从省内外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应、往届毕业生参与到生态保护工作中,他们在国家公园开展的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的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像白玛和西周丁增这样的当地人已经从草原的使用者转变为草原的管理者、国家公园的建设者。

过去10年里,三江源区湿地面积由2012年的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多只,雪豹种群超过1200多只,三江源成为全球雪豹最密集的分布区域。全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40天,达标比例为98.0%。水资源总量为500多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增加16.6%,草地植被覆盖度为71%。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启动以来,玉树不断完善园区组织机构,明晰园区和州县各职能部门的权责分工,发挥“条块结合”作用,积极构建各尽其责、协调运行的体制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种保护地为依托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9年6月,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18年青海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省境内的长江干流、黄河干流、澜沧江干流水质均达到二类以上,水质状况为优。

生态兴则文明兴。玉树始终以“绿色感恩、生态报国”为己任,从西到东、由南往北,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实现了地震以后“绿色感恩、生态报国”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省生态治理的样本。

教育优先结硕果

2019年高考成绩放榜当日,一则消息轰动玉树全州:玉树学子俄金曲培和才仁东周分别以630和587的高分,同时将青海省高考民考民文科状元和民考民理科状元收入囊中。这振奋人心的消息无疑是对玉树教育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最好印证。

經历了马背、帐篷、走读和简易教学点等曲折艰难的历程,灾后重建的玉树教育厚积薄发、破土重生,教育这项最大的民生工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灾后重建以来,玉树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力度、推动保障力度、深化改革力度,一面采取连续五年加大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力度的自给自足方式,另一面把高中教育异地办班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缩小教育区域差距、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不管是从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看,还是从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论,玉树教育事业发展都今非昔比,成为青海省民族教育中一颗闪亮的明珠。

如今的玉树,一排排藏式新居,一所所新校园,一座座新医院,一片片商贸新区,一条条宽阔道路……在脱贫路上,带领群众在扶贫+扶志、扶智、扶治,教育、卫生上下功夫,不断找到脱贫的新路子、增加脱贫信心、增强造血能力,人民群众不仅是居住环境改变、生活条件改善,更多的是观念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红火。

玉树市甘达村党支部书记群才仁说,我们藏族人都要用灯芯,但是不好买,我就让村里的老人集中培训,制作灯芯,每位老人每个月仅制作灯芯收入就有1300元左右。震前的甘达村居住分散,收入单一,震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甘达村不仅有大型超市、宾馆、餐厅,还拥有了自己的加工厂。

“这样一来,整个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很多,从以往的1900元,达到现在的6000元以上。”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索南求珠这样说。这种造血式扶贫让在地震中受灾严重的甘达村不但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村民的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采访中,不善言辞的群才仁告诉记者,村里老人到现在都还不敢相信经过大灾后,生活竟然会这么好。十年间,玉树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玉树市在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扎西大同村,现在不仅摆脱了贫困,已经向小康生活迈进。玉树市扎西大同村是玉树市第一个脱贫村,而且是全州最大的农畜产品交易中心,他们脱贫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扎西大同农畜产品交易中心的收入,这个产业的收入可以达到500万元。玉树市扎西大同村党支部书记智扎才仁向我们介绍时难掩自豪与喜悦之情。

在玉树市日吸格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600户2360名牧民群众告别山大沟深的高寒牧区,建起他们的幸福家园。住在这里的白玛求吉不仅在自家小区找到了做保洁的工作,三个孩子也就近上了幼儿园,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走进称多高原牦牛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一套套屠宰、加工生产流水线井然有序,同时充分利用玉树藏区畜牧资源,以高原特色的牦牛肉、藏羊肉和土特产加工为立足点,以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地区税收、提高农牧民收入和扩大再就业为目的。企业生产涵盖冷鲜、冷冻肉、熟食、农副产品等品种,目前在十几个城市均有销售,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扶贫形象。称多县结合自身特色,突出“生态扶贫”“绿色扶贫”,深耕地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逐渐形成符合实际的“生态+”发展理念,以“生态+畜牧业”为基本點,实现“三整合四解放”,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集团化作战,引导鼓励支持合作社建设,扩大饲草料种植基地,优化牲畜结构,增加畜产品附加值,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畜产品。

在曲麻莱县,2015年建设了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建档立卡户最易接受的牧民城镇化转型发展服务培训基地。现已培训2172人从事烹饪、汽车摩托车修理、缝纫、民族服装加工等技术,开设实用性技术培训班,走出一条以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牧民群众精准扶贫、技能培训的新路子。

从到户产业扶持到产业园区建设,从易地扶贫搬迁到危房改造,从技能培训到安排公益性岗位……伴随着脱贫攻坚这项“国字一号”工程的不断推进,一系列惠民富民强民政策犹如一阵强劲的春风吹遍雪域草原,温暖着农牧民的心田,玉树州积年的贫困冰山已然解冻消融,处处能感受到脱贫攻坚为农牧民带来的幸福生活。我们相信,玉树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群众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玉树三江公园
玉树新城
在公园里玩
我家门口的玉树
开车去公园
名人
一见如故
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