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现代化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与影响

2020-05-21 02:48司蕾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现代化成为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过程,在此过程中,传统文化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基础,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同时城市现代化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必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给传统文化复兴带来机会。

关键词:城市现代化 民族 传统文化

一.城市现代化基于传统文化并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曾说过,能否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在于城市现代化是否能够实现。随着国家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现代化也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前进过程和趋势。但其实很多人对城市现代化有着误解,对城市现代化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在他们的眼中城市现代化就是单纯的“造城”,但是城市现代化并不只是简单的片面的城市建筑的现代化,同时也包括在经济、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是一个由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全面的综合的,不单单是在经济方面的,更重要是在文化方面。在城市现代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文化,同时作为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更是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冯骥才曾经说过:“城市文脉不仅仅是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史,同时也是形成和城市发展性格的文化基因。”而这些沉淀的文化基因、这部文明史里所包括的知识、语言、道德、法律、风俗等都源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积累和继承就没有进步和创新,传统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发展源泉和立足之本,所以也一直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城市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脚步,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在不断的渗透、融入现代社会的城市文化,这就使原本便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城市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在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同时,城市现代化也同样为传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在这个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迎合、靠近城市现代化,民族传统文化也进行了创新来发展自身,结合城市现代化的文化发展新成果,从中吸取经验,使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二.城市现代化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就显得有些步履蹒跚,很多传统文化难以被大众接受,就更少有人愿意学习传统文化了,这就导致了当代传统文化无人问津。但是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与城市现代化关系密切的文化产业自然也会飞速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同时传统文化则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源泉和动力,所以文化产业的壮大必将会给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繁荣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当代许多文化产业就在形式、内容等方面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意加工,使传统文化更容易被大众接受。现如今文化产业规模大,范围广,门类繁多,所以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在生活中发现各种类型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化产业项目,比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家宝藏》、《朗读者》等,这些热播综艺以新的形式和创意设计吸引了大批观众,无论是男女老少都喜欢观看,迎合了当下受众的发展方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传统文化正以一种新的姿态通过文化产业开始重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所以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则给传统文化复兴带来更多的契机,给传统文化发展增加了发展路径,丰富了发展形式,同时文化产业也能更好的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保护,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更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虽然城市现代化给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同时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伴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脚步,城市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很多城市千篇一律,城市趋同,掩盖了城市的多元化,城市现代化中的城市很容易丢失“自我”,原本的城市特色丢掉了,这便让他们失去了原本属于这个城市独有的传统文化。比如很多传统文化丰富的城市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旅游业,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却使得民族传统文化庸俗化商业化,同时在各种不同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地区原有的传统文化风貌发生了变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开始被冲淡甚至发生了改变,传统文化好像单纯的为经济服务一样,失去了原有的特定的文化內涵。城市现代化使城市的“光环”越来越耀眼,吸引了更多的人来到城市追逐名与利。面对城市巨大的诱惑,很多年轻人就选择放弃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导致许多传统文化后继无人,传统技艺人才培养断档传统文化日益沉寂。各种少数民族文字和语言渐渐消失;民间说唱艺术“中国戏曲活化石”秦腔、昆曲、黄梅戏等沉寂已久;传统手工艺由于薪酬低入行辛苦更是无人问津,部分传统文化岌岌可危,甚至有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三.把握机遇,面对挑战,加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城市现代化脚步加快,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所以现在当我们面对传统文化衰落的局面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在城市现代化进步的同时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芒。消弱城市现代化带给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加强对城市现代化为其带来的积极因素的利用。所以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城市现代化的建设者,一定要意识到城市现代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发展。

1.保护传统文化,增加文化消费

发展传统文化必须建立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护传统文化,城市的传统文化,是城市个性的重要因素[1]。当一个城市拥有了特色,这势必会增加这个城市的文化消费进而促进城市现代化。首先应该重点保护当地的传统文化遗迹,恰当的利用传统文化丰富旅游业,将文化演艺和文化旅游相结合,活态演绎文化,但是切记一定避免旅游业庸俗化。其次文化产业商品还可以将传统因素融入到文化产品中,在包装上或者宣传上加入传统文化因素,吸引了很多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消费者购买。或者品牌之间还可以与博物馆、美术馆等“神坛”联名,推出限量版联名款,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让每一款新的产品都充满独特的文化风韵,进而拉近传统文化与消费者的距离,更增强了消费者的购物欲望,同时还让那些美术馆博物馆、老字号产品展示全新的生命力。从而大力推进传统文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消费,其实现代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只是“情怀消费”,更重要的是“品质消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创新的同时还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将传统文化带到更多人的面前,这样无论是对传统文化还是城市现代化来说,这都是一种好的现象。

2.利用互联网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以前对于传统文化的推广,可能只是在线下举办书画展览、戏剧演出等等,这些都需要前期大量准备,需要特定的时间与地点,有各种条件的限制,而且传播范围很小。但如今现代互联网有巨大流量,而线下流量却越来越少,如果利用网络来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宣传效果一定十分显著。而且现在传播事情的手段都发生了改变,所以想在当今社会更好的传播传统文化,网络传播绝对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利用互联网宣传传统文化的现象,比如:各种传播范围更广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网综节目热播,让人们以轻松的形式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故宫淘宝、故宫文创的开设,同时也在微博宣布进军“美妆界”,开售故宫联名款口红等产品,这让近600岁的故宫有了更年轻的面貌;还有网络直播《杜丽娘》等传统戏剧,让以前很少接触戏剧的年轻人有了新的戏剧观看平台。这都使传统文化回歸大众视野,有机融入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传统文化的互联网结合的关键其实在于科技与文化的结合,通过互联网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表现出来,使传统文化使用更通俗的方法进而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增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给传统文化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使传统文化与互联网完美结合,带来更好的传播和发展效果。传统文化和互联网的结合可以促进传统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共同实现,也让使用互联网的这一代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给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供更多机会。

3.促进传统文化创新从而促进城市现代化

有的人总是感叹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够理解,不够重视,但是不语时代结合的文化必将会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被淹没,时代改变了,不管是人们的思想还是表达形式都发生了改变,同时人民对于更高层次的生活的需求也逐渐表现出来,所以传统文化也必须紧跟时代脚步年轻化真正使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活”起来。传统文化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外来文化快速传播的当代焕发生机,就不能再继续墨守成规给人“老古板”的刻板印象,传统文化的创新不应该仅仅在外在的形式上,更应该在它的内容上,使传统文化更容易被人民大众接受,这就需要传统文化在其内涵上与现代化融入,但在传统文化创新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其本身的精粹,在立足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的发展,传统文化创新后融入城市文化,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文化进步发展,营造稳定有序的文化风貌,进一步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

对传统文化进复兴传统文化的条件不是建立在永远跳不出漫天黄沙的农耕时代之上的,也不是把城市作为罪魁祸首,大声喊着人心不古。尽管城市现代化给民族传统文化带来危害,但我们却不能忽视它给传统文化带来的机会。传统文化不能一味的保持原有的东西,传统文化更需要的是创新,需要新鲜的血液和生命力,需要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留传统文化优秀部分的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历史文化消费:传统文化继承与城市现代化发展——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文化和谐发展[J]黄火明.石河子大学学报.2007(89)

(作者介绍:司蕾,辽东学院朝韩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
党是民族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