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

2020-05-21 02:48袁苗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主问题课文文章

袁苗

内容摘要:余映潮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他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碎问”“碎答”“无效”等现象,提出了“主问题教学”的思想。“主问题教学”具有概括性、主导性、丰富性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可从课文标题、关键词句、人物形象、表达技巧、文章结构等五个角度进行“主问题”的设计。

关键词:余映潮 阅读教学 “主问题”

余映潮是中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创建了“板块式”教学、“主问题”教学、“诗意手法”的阅读教学体系。而“主问题”教学思想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主问题”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不仅能有效解决提问过于碎片化的问题,而且能促进教师转变角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余映潮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含义

研究余映潮“主问题”教学,首先得明确何为“主问题”?接下来我们通过一则教学案例来探讨此问题。

在《孔乙己》这篇课文中,教师提出:“在鲁迅的《孔乙己》中,‘笑贯穿文章始末。孔乙己的每一次登场都伴随着众人的笑声,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组,探究课文《孔乙己》中的多次笑声所展现出来的独特艺术力量。”由于《孔乙己》中写了十多次众人在咸亨酒店对孔乙己的“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着眼于全篇进行学习与思考。由此可知,“主问题”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具体地说,它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编创、欣赏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1]以“主问题”为支撑,将优化后的提问应用于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一个问题都能支撑师生间较长时间的深度学习活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也会因此得到很大的提升。

二.“主问题教学”的特点

(一)概括性

余映潮的“主问题教学”克服了普通阅读教学所出现的提问杂而乱的问题,力求提问少而精,具有概括性的特点。例如:在《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余映潮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细读课文,用课文中的‘三为话题来交流阅读感受。”这样一个看似不着调的提问设计,实际上深深抓住了文章本身的特点。因为这篇文章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邹忌和妻、妾、客的“三问”和“三答”;第二部分写邹忌进谏时的“三比”;最后一部分寫齐王纳谏时,对上谏者进行上赏、中赏、下赏的“三赏”。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三”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落实文中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学习。由此可知,这个“主问题”清晰有序地串起了整篇文章的教学内容。正如余映潮老师所说的:“在课堂上要少问,要少碎问,要问到精妙之处,要问到关键之处。”[2]相比有些老师逐字逐句、零散讲解文言文的方式,这样的“主问题教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而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们探究学习的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思维,加深印象,提升学习效果。

(二)主导性

精心设计的“主问题”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它能主导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学生学习的方向。[3]简而言之,“主问题教学”具有主导性的特点。例如:余老师在《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中,第一课时的“主问题”设计为:“感知课文,品味花之美”。第二课时设计的“主问题”是:“朗读,品味文中情、意之美”。在这两个“主问题”的主导下,第一课时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向就是分析景物描写,体会花之美;第二课时教学的重点变成体会文章的情之美、意之美,体味作者的喜爱之情、赞叹之情、沉思之情、感悟之情。整个课堂教学由两个“主问题”支撑起来,这两个“主问题”对两节课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学习的方向有着不同的主导作用。

(三)丰富性

“主问题教学”致力于使学生的“学”更具丰富性、多样性。其丰富性具体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主问题”的设计角度丰富,可从文章的标题、关键词、人物形象、表达技巧、文章结构等多个角度入手设计。二是从内容来说,一个“主问题”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包含十分丰富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余老师提出:“请同学们探讨此诗在景物描写、语言、结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特点”。这一个“主问题”下包含了四个小问题:1.分析诗中景物的特点及描写景物的技巧;2.品析语言风格;3.把握诗歌结构;4.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它们涉及到了作品的多个方面,学生也可从多个侧面去理解、品味、思考、讨论,学习内容十分丰富。

三.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

讲解一篇文章,往往会涉及到字词句基础知识教学、文章内容分析、文脉把握、文章思想情感探究、写作手法分析等方方面面,内容极为丰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能设计一个合适的“主问题”,往往能够带动学生各方面的学习,从感知到理解再到深度赏析。那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到底从哪些角度入手去设计“主问题”,设计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

(一)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原则

1.“主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在设计“主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开放度,要给学生预留提问的空间和创设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主问题”的过程中能提出新问题、新内容。这样,教师不仅能以“主问题”带动文本解读,而且能将“主问题”化为激发学生思维的途径,课堂的开放度大大增加。例如:余老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案例中,设计了一个这样的“主问题”:“这篇文章有何妙处?”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提出了诸如“这个问题有点大,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呢?”这样的问题。所以,设计的“主问题”有一定的开放度,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习动力。

2.“主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余映潮在《好课,活动的安排要实在》一文中说:“活动的安排与设计要面向全体,要让班上的所有学生参与、受益”。[4]同理,课堂“主问题”的设计也应该如此。针对高难度的“主问题”导致课堂实际参与有限的情况,教师必须要像余老师那样面向全体学生,要去花功夫熟知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去设计有层次性的“主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升。否则,不管“主问题”设计得多么巧妙,都只搭起了教师和少数学优生交流的桥梁。例如:在教学《故乡》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句时,余老师连续提了三个问题:(1)这句话所说的“路”,仅仅指地上这一条条路吗?(2)“希望”和“路”有什么关联呢?(3)这句话到底想要表达什么特别的含义呢?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第一个问题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回答;第二个问题引入“希望”和“路”的关系,学生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回答,但只要稍加引导,大部分学生可回答出此问题;第三个问题不仅要结合课文内容,还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回答,具有一定难度,可激发学生思考。这三个“主问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具有从易到难的梯度性,能够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

(二)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角度

1.从课文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

标题是课文的眼睛,每一篇课文标题都是作者精心拟定的,一般情况下与课文的思想内容、结构思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文章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去抓住标题与文章内容的联系点。例如:在《祝福》这篇文章中提出“文章主要叙写了祥林嫂的故事,但为何要以‘祝福为题目?请同学们阅读全篇文章,全面地概括此问题”这一“主问题”。这一问题是从课文的标题入手设计的,而之所以会从这个角度切入,是因为余老师抓住了标题“祝福”与课文故事情节、思想内容等方面的联系点。祝福是小说情节的枢纽,故事起源于祝福,终结于祝福,故事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并且,作者用“祝福”为题是带有强烈的讽刺意味的,可怜的祥林嫂在鲁镇万家祝福的欢声笑语中死去了,增加了悲剧氛围。所以,从课文标题入手设计“主问题”,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准确地抓住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2.从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主问题”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句最能揭示文章主旨、蕴含思想情感、统摄文章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抓住关键词句,设计“主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分析、品味、理解文章内涵。例如:林嗣环的《口技》一开篇就写到“京中有善口技者”。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设计在品读环节时便抓住这一句中的“善”字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用一个‘善字带起了全文,那么‘善在哪里呢?”通过阅读课文可知:全文一共写了三个场景,每个场景都表现了“口技者”模仿技术的高超。一个“善”字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是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关键字。抓住了这个关键字与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便可设计一个重点突出的“主问题”。从关键词句入手设计“主问题”,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住重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从而准确地对文本进行分析、整合和提炼。

3.从人物形象入手设计“主问题”

有些体裁的文学作品,往往会塑造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小说、写人记事的散文等。在讲解这类作品时,可从人物形象入手设计“主问题”,帮助学生快速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例如:教师在《背影》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提出“请同学们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这一“主问题”。在对人物分析方法进行点拨后,学生便会抓住父亲的外貌描写,体会父亲的老境颓唐、家庭败落和生活贫困的事实。然后抓住父亲买橘子时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体会父亲买橘的费劲吃力。而在语言描写方面,主要引导学生抓住父亲一次又一次的叮嘱,来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备至。父亲慈爱迂执、艰难困顿的形象因为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而显得丰满。从人物形象入手设计的“主问题”,能快速抓住作品的脉搏,进而带动学生对其进行整体的分析与理解。

4.从表达技巧入手设计“主问题”

表达技巧是作者写作时所运用的原则和方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行文结构、意境创设等等。为了能贴切地表情达意,使文章更具韵味,往往需要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因此,也可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切入去设计“主问题”。例如:在朱自清《春》的教学设计中“精段品读”这一环节,余老师提出“主问题”:“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就‘春花图这一自然段进行鉴赏,分析此段的表达技巧。”余老师抓住了作者描写“春花图”用了拟人、比喻、顶真、夸张、反复、排比等非常丰富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从文章的表达技巧入手设计“主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5]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把握文章的表达技巧是重点,也是难点。从此角度设计“主问题”,不仅能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领会文章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相关技巧进行写作训练,将课文知识与实际运用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5.从文章结构入手设计“主问题”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脉,并通过文章的结构来表现出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从结构入手设计“主问题”,进而把握文章文脉,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可提出问题:“根据文章结构速读课文,明确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这一“主问题”便是从文章的结构入手设计而成,让学生明确了课文结构是“两块式结构”:一个板块是作者在百草园的悠闲自在的生活,主要写了充满生机的百草园、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的故事等;另一个板块是作者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故事。这一个“主问题”让学生明确了课文的文脉思路,完成了初读课文时所要求的初步理解文章结构以及内容的教学目标,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总之,余映潮的“主问题教学”以“主问题”牵引教学内容,改变了语文课堂“碎问碎答”的局面,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在余映潮“主问题”教学的运用与实践中,我们要兼顾文章细节,使“主问题”的设计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同时,教师们可以尝试从课文标题、关键词句、人物形象、表达技巧、文章结构等五个方面入手设计“主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说说“主问题”的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4,(07):11-12.

[2]余映潮.好课,活动的安排要实在[N].中国教师报,2016-03-09(06).

[3]王红升.余映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4]黄艳婷.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5.

[5]余映潮.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11.

[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

[7]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6.

注 释

[1]余映潮.说说“主问题”的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4,(07):11-12.

[2]王红升.余映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2016.

[3]黄艳婷.余映潮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5.

[4]余映潮.好课,活动的安排要实在[N].中国教师报,2016-03-09(06).

[5]义务教育语文課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5.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主问题课文文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问题”设计:课堂活动的牵引机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