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传统书院楹联的保存现状研究

2020-05-21 03:35何丹丽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2期
关键词:蟠龙宜宾楹联

何丹丽

书院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灵魂的升华,是书院的文化艺术符号,也是一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印记。因此,做好书院楹联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和促进经济繁荣意义重大。宜宾作为西南的文化古城,有史可查的书院共有34所,但留存至今的书院却寥寥无几,书院楹联遗存更是屈指可数。书院楹联的保存现状不容乐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书院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书院楹联的内容,涉及学术、教化、风俗等许多领域,目的是宣扬圣贤功德,启迪生徒,化育人生,培养学风士气,宣扬办学宗旨。深入挖掘传统书院楹联的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对创新教育理念,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意义重大。宜宾作为“西南半壁古戎州”,文化历史底蕴丰厚,从北宋至清末,宜宾有史可查的书院有34所。但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发现,宜宾书院的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书院楹联,更是逐渐消失在现代文明的“洪流”中。

一、宜宾传统书院的历史和现状

传统书院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是中华文化精粹的汇聚之地。中国士人围绕着书籍,在书院开展包括藏书、读书、教书、讲书、较书、著书、刻书等各种活动。书院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最先产生于民间,唐中叶得到官方的认可,唐玄宗一代君臣“广学开书院”式的倡导,书院遂日渐流行。传统书院既是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又是传播文化、进行教化的重要场所。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南部,辖两区八縣,具有优越的区位和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繁兴,拥有两千多年灿烂的教育文化发展史。作为地方教育组织,书院在宜宾的教育、文化、历史发展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宜宾书院今有史可查的共有34所(北宋—清末)(《宜宾教育志》),最早的是宜宾县蟠龙书院,其次是江安县龙门书院,最著名的是府属翠屏书院。

蟠龙书院始建于北宋咸平元年,地址在宜宾北部宣化县登龙里越溪河畔(现宜宾县观音镇合众村),这是宜宾有史记载的最早书院。蟠龙书院风景优美,人才辈出。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程氏三兄弟(程公许、程公硕、程公说)曾在此求学,后皆中进士,声名大振,开创了宜宾书院的辉煌。明嘉靖二年(1523年),著名学者状元杨慎过宣化县蟠龙书院时,曾写下一诗《赞三程与蟠龙书院》。诗云:“一门三进士,兄弟一龙图。越溪水莹澈,蟠龙吐灵光。”翠屏书院建于明代,院址在翠屏山腰真觉寺(现是赵一曼纪念馆),是目前宜宾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书院遗址。龙门书院位于江安县,清乾隆二十九年知县周颂移置城北庙垠街(今江安中学);光绪二十九年,在其院址上改办县立高等小学校。

其余书院列表简介于下(李世庄、周基华所编统计表):

宜宾有史可查的书院虽超过30所,但留存至今的书院却寥寥无几,传统书院的保存现状不容乐观。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除了现已扩改建成赵一曼纪念馆的翠屏书院、兴文和山书院等还能看到一些比较完整的原始建筑的遗存,其余的书院大都损毁。书院原有的建筑、楹联、图书、文史资料等也由于保护不到位而散轶,如曾经名震三川的蟠龙书院,往日的辉煌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农家的房屋。这对历史文化名城宜宾来说,确实是一大损失。

二、宜宾书院楹联的文化内涵与保存现状

书院注重对求学者性情的熏陶,因此,书院选址一般都在山形水胜、山清水秀之处。书院建筑讲究“善美同意”“天人合一”,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整个建筑一般环境优美,布局得当,装饰典雅,目的是要满足士人潜心学习、陶冶情操、修养身心的需求。书院中的石碑、匾额、楹联,是书院办学宗旨和精神追求的艺术符号,能够给人以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一)书院楹联的文化内涵

据资料可考,楹联肇始于唐代。楹联,俗称“对联”,原指张贴或镌刻在楹柱上的对联,后来(大抵到清代中叶)泛指各类对联,如只书写不张挂、或印成文字的对联。楹联成为对联的雅称。五代后蜀主孟昶统治四川时,每到除夕,都要叫学士们在桃符板上撰写对句,悬挂于寝门左右。有一年,孟昶认为学士幸寅逊所作春联不工,便亲笔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一联,算是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对联。楹联价值取向大都以传达真善美、揭露假恶丑为旨归,其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凡是社会生活所涉及的,楹联都有表现。因此,集学术、教育、风景于一体的人文荟萃的书院,就会更自然地利用楹联这一新型的文学形式,来宣扬办学宗旨,歌颂圣贤,化导民风,渲染山川名胜,以启迪生徒,为书院增添色彩。

楹联这种新型的文学形式和书院这一全新的士人文化教育组织,从时间上来讲,差不多是同时产生的。书院楹联既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书院的发展史,更彰显了人文精神。书院楹联的作者,或是院中师生,或是创建、重修书院的官绅,大多知识渊博。书院楹联的思想内涵丰富,或阐发儒家义理、或张扬圣贤功德、或渲染学术氛围、或劝学励志,是文化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宜宾书院楹联保存现状

宜宾传统书院由于保护不到位,书院原有的建筑大部分都被损毁,与书院融为一体的楹联、匾额更是大都没有遗存,连相关的辑录都很难找到。经过多方走访调研、大量查阅地方志等文史资料,本文对宜宾传统书院楹联的搜集整理如下。

翠屏书院虽是宜宾保存最完整的古代书院建筑,但是书院原有的楹联遗存却所剩无几。翠屏书院现已扩改建为赵一曼纪念馆,馆内的楹联以讴歌赵一曼的英勇事迹为主,如当代著名诗人柳倩题有一联:“铁骨铮铮壮怀激烈志讴三江流水,丹心耿耿与国同仇魂击两岸青松。”据明代鸿儒周洪谟所著的《翠屏书院碑记》记载,陆之渊所建的宜宾古代的最高学府翠屏书院,其主要功能为藏书、讲学、祭祀,其治学宗旨是“味先贤之言,求先贤之道,处则饬之身而行之家,出则推之国而达之天下,无愧先贤”,其影响力更是非常之大,培养的杰出人才不可胜数,与之相关的碑记、楹联也是非常之多。但现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却无史可查、无迹可寻,令人惋惜。

猜你喜欢
蟠龙宜宾楹联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龙之中华 龙之砂土——《蟠龙壶》创作谈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孔府的年节楹联
IN THE BELLY, THE BEAST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