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20-05-21 03:35徐昌贵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2期
关键词:毕业生问卷样本

徐昌贵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着严峻的招生及就业形势,改善就业是破解这种恶性循环的切入点。文章以通化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当前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一、研究背景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4月19日发布的信息,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08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86所,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47所。2017年,全国旅游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2832人,本科专业招生5.9万人,高职专业招生11.3万人,中职专业招生10.2万人。

另据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出入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萬亿元,同比增长10.5%。

然而,在旅游教育蓬勃发展、旅游消费逐步提升前提下,旅游人才的缺乏却成了限制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7年,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仅有2826万人,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0.29%。然而直接与间接就业人数中,旅游专业人才占比却不大,旅游人才尤其是高端旅游人才的缺口至少是200万人,今后这个缺口还将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

当前,旅游管理专业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低、相关部门重视不够等宏观问题,也面临着第一志愿率低、专业转出率高、本行业就业率低、行业流失率高等实际问题,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2014年,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旅游管理专业榜上有名,这给旅游教育行业敲响了警钟。

如何补齐行业人才短板?在全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教育行业如何做出调整,解决旅游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文章尝试从供给侧改革角度出发,了解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为后续旅游专业转型及就业问题研究奠定基础。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学生就业地区、行业、岗位级别、薪酬情况、满意度情况等进行初步调研。并采用SPSSAU频数分析、描述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对问卷进行简单统计分析。

2.样本选择

文章选择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历届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共涉及2003级至2014级的12届毕业生。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笔者于2018年10月对问卷进行了预调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并于2018年11月至12月通过微信、QQ等方式发送电子问卷,共回收问卷160份。将答题时间在30秒以下设置为无效问卷,其中,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为99.38%。

三、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在调查样本性别分布上,女性样本114人,占比71.70%;男性样本45人,占比28.30%,符合当前旅游专业学生性别“女多男少”的现状;入学年份分布上,样本涵盖了通化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已毕业的各年级学生,其中2006级~2008级调查样本在校学习时,笔者正外出进修,为其授课数较少,所以参与调查人数低于5人,其他年级参与调查人数均高于5人,样本分布基本合理;样本生源地分布上,东北地区生源131人,占比82.39%;其他地区生源28人,占比17.61%,基本符合地方高校招生情况。

(二)调查样本就业情况分析

从行业分布来看,159个调查样本中,从事旅游行业的有33人,占比20.75%;这33个样本中,从事旅行社和酒店的人数最多,分别为13人和9人,占从事旅游行业人数的66.66%。从事其他行业的人数达到126人,占比79.25%,其中,在民营及个体企业就业的人数最多,达到55人,占比43.65%;在政府及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为26人,占比20.63%。

从是否从事过旅游行业来看,126个从事非旅游行业的样本中,没有从事过旅游行业的有59人,占其他行业从业样本的53.17%,占总体样本的42.14%;曾经从事过旅游行业后来又从事非旅游行业的有67人,占其他行业从业样本的46.83%,占总体样本的37.11%。这也反映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时有很大一部分就流失了,而在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旅游行业工作后,又流失了一部分。

从岗位层级来看,从事旅游行业的样本中,目前从事管理岗位的为18人,占比54.55%,其中,中层管理者占比最高,达到27.27%;从事非旅游行业的样本中,目前从事管理岗位的为78人,占比50.00%,其中,基层管理者占比最高,达到25.40%。这也说明,在旅游行业工作的毕业生,岗位层级情况要略好于非旅游行业就业学生。

从薪酬方面看,从事旅游行业的样本中,收入在3000元~5000元的人数最多,为16人,占比48.48%,而收入3000元以下的只有1人;从事非旅游行业的样本中,收入在3000元~5000元的人数同样为最多,达到59人,占比46.83%,但是收入3000元以下的有17人,占比13.49%。这也说明,在旅游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薪酬情况要略好于非旅游行业就业学生。

(三)相关分析

从性别与行业选择方面看,45个男性调查样本中,有26.70%的学生从事了旅游行业;而在114个女性调查样本中,有18.40%的学生从事了旅游行业。这说明男性从事旅游行业的比例略高于女性,这和旅游行业特别是导游行业的不稳定有关。

从毕业年级与旅游行业从业情况看,除2006至2008三个年级样本较少外,其他各年级从事旅游行业的毕业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都在班级总人数的20%左右。

从生源地与就业地区的关系看,28.24%的东北地区毕业生前往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代表的华东、华北及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96.4%的东北地区以外生源离开东北前往华东、华北及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这说明,东北地区对外地毕业生没有较大吸引力,而且学生都倾向于前往经济发达地区就业。

四、结语

(一)旅游管理专业行业流失率仍然居高不下

从以上分析得知,当前旅游专业行业流失率比较高,毕业后,旅游行业一次就业率很低,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二次流失率也较高。通过问卷最后开放性问题的词频分析,频次较高的词汇是“不稳定” “收入低”“看不起”等,说明造成学生流失率的原因是薪酬、保障及就业心态等。

(二)旅游行业就业前景比预想中的要好

從数据可知,在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无论是从事管理岗的人数,还是薪酬方面,都比在非旅游行业就业的学生比重要高。这说明,由于旅游专业学生掌握着专业知识,所以其在旅游行业的就业风险要比非旅游行业小很多,如果能够坚持,其就业状况明显好于非旅游行业。

(三)学生就业地区选择受经济发展水平及家庭因素影响

从以上调查可知,学生倾向于前往经济发达的华北、华东及华南地区就业,但是也有71.76%的东北学生留在了东北就业,72.41%的其他地区生源回到了家乡就业,这表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域时,家乡情节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四)毕业生对高校旅游教育的满意度较低

通过与部分毕业生在线访谈得知,学生对于学校教育满意度不高。如有同学反映课程太多,没时间去反思所学知识,没时间去参与社会实践;实践课程占比太少,理论课程占比太大,天天满堂灌;专业见习流于形式,实习多样性不足等问题。学生们认为,这些因素导致其行业就业技能不高,就业自信心不足,最终不愿意选择旅游行业就业。这也说明,当前地方高校在旅游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还存在很大问题。

总之,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形势严峻,在当前国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针对社会人才需求,调整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编号:GH17056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甘肃文化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申报工作的通知[DB/OL],2018-12-04.

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804/t20180419_832379.html?keywords=

[2]财务司:2018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DB/OL],2019-02-12.

http://zwgk.mct.gov.cn/auto255/201902/t20190212_837271.html?keywords=

[3]张楠.我国旅游人才市场需求与供给现状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2):223-224.

[4]张凌云. 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缘起和早期发展[N]. 中国旅游报,2017-10-10(3).

(作者单位  通化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猜你喜欢
毕业生问卷样本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
问卷网
村企共赢的样本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