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博物馆策展活动的思考

2020-05-21 09:51裴伟琴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布展卢梭场馆

裴伟琴

“艺趣梦想家”是我园打造的一座具有征集、典藏、陈列、欣赏、展览、艺术史记(操作体验、合作创作、策划表达)等属性的幼儿园艺术馆。该艺术馆遵循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依托幼儿园及社区的资源,通过整体规划场馆、统筹优化布局以及创新活动形式,支持儿童多感官体验、多方式操作和多元化表达,从而促进儿童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及个性的发展。同时,我们还发挥场馆的文化教育功能,提高了儿童及教师的审美、表达、创造等综合素养,提升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品质。

一、“艺趣梦想家”艺术馆首展主题由来

在“艺趣梦想家”艺术博物馆中,幼儿是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主体,是富有艺术情趣、乐于创造的小小梦想家,艺术博物馆承载着孩子们的筑梦童心和艺术展望,是开启和实现艺术梦想的儿童之家。艺术馆主题内容的选择既要从场馆的关键性特征中提炼,又能通过“艺趣梦想家”打开幼儿的艺术教育之门。“卢梭的森林”这一主题的确定正是源于以上设想,紧紧追随幼儿的脚步:卢梭创作中的童真纯朴和烂漫梦幻与幼儿的画作如出一辙,便于幼儿认知和理解;他笔下那浸润着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人与动物间充溢着温情的互动,是天真、稚拙、单纯的诠释,也和幼儿喜爱冒险、喜好动物的性情不谋而合;“森林”是幼儿向往的地方,也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领域,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是幼儿共同的心愿;卢梭忠实地记录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神秘、遥远的梦,和“艺趣梦想家”主旨“富有艺术情趣、乐于创造的小小梦想家”不谋而合。

二、“卢梭的森林”主题展策展活动

主题是展览的灵魂,主题一旦确定,活动准备、作品收集、布展、观展都围绕其展开。于是,教师和孩子一起开始了对亨利·卢梭及作品的认识、欣赏和研究,开启了“卢梭的森林”艺术展览之旅途。

(一)认识画家、欣赏作品是前期必修课

亨利·卢梭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对他的作品熟悉的人并不多,但当欣赏过他的画作,就会被其稳定的构图、简化的造型、细节的描绘和鲜明的色彩所吸引。首先,教师通过专家讲座了解了卢梭的故事及画作的历史背景,对“卢梭的森林”有了直观了解。在大量的信息储备之后,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亨利·卢梭的自画像及“卢梭的森林”系列画作,并投放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集体活动中,幼儿和教师一起欣赏卢梭的作品,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区域活动和自由活动时,幼儿会停留在画作前欣赏、感知、与同伴交流,逐渐对卢梭及“卢梭的森林”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当欣赏到卢梭的《瀑布》时,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哇,茂密的树林里长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小草和小花,还有可爱的小动物呢!”“树林里还有叔叔阿姨,他们可能是在丛林探险吧!”当欣赏卢梭的《美洲虎攻击马》时,师幼开始对话:“你们在卢梭的丛林画中看到了什么?”“这是动物的栖息地。”“我觉得可以把玩具放上面,这样森林里的小动物就可以做游戏啦。”

(二)自由创作和集体创作是策展的核心

通过认识画家、欣赏作品,幼儿喜欢上卢梭的作品。在对卢梭的画作有了足够的认知之后,幼儿开始无意识地学着“卢梭的森林”的模样进行自主、自由的创作:使用彩笔和签字笔画热带植物;用废旧报纸制作森林中的动物;撕贴多色彩纸变身大片森林;利用废旧的材料布置成多个场景。每一幅作品都传递着幼儿欣赏卢梭作品的独特视角,用相似的表现手法呈现想象中的、稚拙的、富有情趣的森林景象。正是有了不同年龄班幼儿对“卢梭的森林”的好奇、探究和表达,才出现了策展的核心内容:一幅幅妙趣横生、充满想象、鲜活灵动的展览作品。小班幼儿作品中弯弯曲曲的线条,只有经过解读才能看出他们所要表达的含義;中班幼儿的作品有了质的飞跃,不仅在形象上表现出森林与动物的和谐灵动,更有一些细节的描绘;大班幼儿的作品呈现方式更加多元,画风和内涵更加自由和深刻。由20个班级幼儿创作的作品将成为600平方米场馆的主角,对于幼儿来说,这既是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一件事,也是让他们感到自豪的一件事,他们对布展活动充满着好奇和期待,为布展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奠定了顺利布展的良好基础。

(三)展览形式的多样化是策展的关键

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布展要明确界定教育目标,针对不同的年龄班级提供不同的互动展览形式,因此,形式的多样化是策展的关键。

1. 递进式的展览结构

“卢梭的森林”展览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呈现递进式的结构,逐步推进对“卢梭的森林”认知、欣赏和扩展。第一个展览为“梦想空间”,幼儿通过小型的互动活动:拓印植物图样制作明信片和书签,剪贴、利用树叶作皇冠和项链,拉近与森林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与植物相关元素的互动、交流和共处。第二展区“认识卢梭”,介绍卢梭的故事,以及幼儿对“卢梭的森林”作品的认知。第三展区“幼儿的创作画展览”,用儿童的稚嫩诠释“卢梭的森林”的样子:有幼儿绘画的草稿,有小组完成的作品,也有集体共创的杰作。第四展区“森林探秘”,互动活动延伸了“卢梭的森林”的空间。幼儿在其中嬉戏、玩耍和体验,对森林有了咫尺的感性经验。这样的递进关系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2. 儿童化的信息凝练

“卢梭的森林”面向的是幼儿,通过展览幼儿能够感受到展览传递出的信息。因此,信息量要适合儿童,不宜过多。要图文并茂地呈现展览信息,风格活泼有趣,文字颜色和字体多变。说明文字要简约,幼儿熟悉的展品文字可不说明,幼儿的组画可有简短的文字说明,幼儿的手稿作品可以艺术的形式陈列摆放,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但从画面的表达中可以读懂其中的含义。文字的表达除了简短的描述,还可采用对话及提问的形式,以显轻松活泼。对场馆信息的呈现,除了视觉的效果,更多的是听觉的呈现,如“小小领展员”的领展、视频动态画面的播放、教师的查缺补漏等,这些都符合儿童的认知方式和年龄特点。

3. 互动式的展览块面

在整个展览的进程中,幼儿和教师关注与场馆的探究性互动,而非简单的动手触摸或操作。幼儿在前期已有对卢梭以及其作品的认知,他们在进入“卢梭的森林”展览中,发现场馆的博物和有趣之处,以各种方式“侵入”展览环境,去摆弄、操作和讲述,产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需求。因此,布展过程中,幼儿和教师一起收集树叶、树枝和藤蔓等自然物,创设“一片树叶”“给动物的明信片”“学卢梭爷爷去画画”等互动内容。制作树叶、树干和报纸动物,共同创设富有情境、有趣、生动的“热带森林”,让幼儿穿梭其中,穿山洞、遇野兽、躲猫猫,亲身感受在森林中的愉悦和轻松。幼儿与场馆互动,避免了单向知识的传输,而是通过欣赏、感知和操作,更加关注幼儿审美、表达、创造能力的塑造。

4. 整体性的展场氛围

“卢梭的森林”展览尤其重视展览氛围的营造。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色彩、悬挂方式和光线烘托展品的效果和环境:幼儿和教师一起学习作品如何进行摆放、悬挂和展示,并选择最佳的方式进行呈现;学习如何使用灯光,感受不同方向的灯光可以引导大家关注不同的内容。学习用纸盒、图表、动物立体作品、沙盘等辅助材料进行场景再现。运用拍立得将现场和人物进行合影留念,留下珍贵的时刻。教师配合使用声像资料、电子多媒体进行动态展示,和幼儿的直接操作形成了互补,拓展了幼儿经验积累的途径。幼儿和教师利用场馆的每一寸空间,如走廊、过道、楼梯、入口、地面、展台开展外延的设计和摆放,形成多个有趣的小摆台和小景观,但又和展区浑然一体,使得各展区与整个展览主题相互交融,幼儿不自觉已成为其中一景。

猜你喜欢
布展卢梭场馆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浅谈新环境对布展工作人员角色的转变
试论博物馆布展设计与要求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论布展对绘画类作品画面效果呈现的重要性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