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诚报国的企业家段富

2020-05-21 16:22林曙朝
文史月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阳泉市蒙古国华侨

林曙朝

段富

1983年回国定居在山西阳泉的蒙古国归侨段富,祖籍山西省天镇县。1959年2月生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是段家的第4代华侨。从乌兰巴托一个普通华侨商人,到山西优秀的知名归侨企业家,段富走过了不平常的奋斗之路,从而谱写了一曲赤诚报国的光彩篇章。

蒙古国原来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称为“外蒙古”。1946年,中国政府宣布承认外蒙古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蒙两国于1949年10月16日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4月和1960年9月,先后签订了关于派遣中国工人参加蒙古国生产建设的两个协定。当时援蒙人员中有不少山西人(主要是雁北人)。中国员工在蒙古积极工作,不仅在许多行业作出了很大贡献,而且与蒙古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其中有80多名员工在生产建设工地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在蒙古国的华侨华人中,山西人占了相当的比重。其形成原因主要有:“晋商”鼎盛时期拓展经营领域至蒙古国,部分人在此居留发展;二战末期,苏联和“蒙古国”对日宣战,联合进攻日军,日本投降后,苏蒙联军撤退时,裹挟一部分山西人到蒙古国定居,以填补其劳动力之不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援助蒙古国建设,有部分山西人滞留未归;国家困难时期山西北部一些村民赴蒙古国投亲靠友谋求生计;等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段富的曾祖父同一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乡亲一起,离开家乡,进草原过沙漠,千里跋涉,落脚蒙古乌兰巴托,从此开启扎根异乡的谋生之路。他先做小买卖,后经营皮毛和绸缎生意。而后,段富的祖父和父亲也先后奔赴乌兰巴托。可以说,他的家族算入“晋商”行列。

段家诚信经营,遵纪守法,与当地人也友好相处,所以家境不错。比起多数以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山西乡亲来说,作为乌兰巴托的大户,段家过的日子可谓平平安安,红红火火。更值得一提的是,段富年轻时期在乌兰巴托受到了良好的中华文化熏陶。他上的是蒙古国唯一的一所中文学校——培才学校,该校未纳入蒙古国国民教育体系。校名是周恩来总理起的,教材与中国国内同样、同步,教师也是由中国驻蒙使馆聘任的。从小学到高中整整10年,段富在培才学校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使他从小就知道:在蒙古国的南边,有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那是祖国,是他“根”之所在。他虽然未曾亲历,无数次想象中国的模样也依然模糊,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热爱她。他心中总有一个念头在萌动:有朝一日他会踏上祖国的土地,去亲近她,报效她!

二十世纪中苏交恶期间,蒙古国执政者在意识形态方面积极向苏联靠拢,甚至废除传统蒙文,采用俄文字母“创造”新的蒙文;在政治立场方面,把本國捆绑在苏联的战车上,让苏联在本国境内布陈重兵压制和威胁中国;蒙古国执政者也亲自赤膊上阵,掀起排华浪潮,对华侨大搞经济歧视和政治迫害。于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北方,便出现了一波波因遭迫害而回国的蒙古国难侨。

古人云:他乡日久亦故乡。尽管段家在乌兰巴托已定居数代,已把这里当作生活繁衍的故乡,但诡异的国际政治风云,却无情地撕碎他们继续安居之梦。当年为援助蒙古国建设生产而牺牲在那里的援蒙人员的尸骨也未能得到妥善安葬。当局已经剥夺了华侨的许多财产,并且限时让他们离开首都,要么到边远地区去落户垦荒(不给安家费,也不考虑孩子的教育问题),要么返回中国。实际上是对华侨“扫地出门”。在蒙古国已定居数代的段氏家族亦未能逃脱被迫害和驱逐的命运。1983年5月,段氏家族15口人陆续离开蒙古国返回中国。段富偕妻子尹桂梅带着一子一女,从乌兰巴托乘坐火车,向着祖国方向,一路颠簸南行。

对回国定居的华侨给予安置是党和国家的一项责任。对于侨务部门来说,是国内侨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应对蒙古国排华,安置好回国难侨,1983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侨办等单位《关于接待安置被蒙古当局驱赶回国的华侨的报告的通知》,国务院侨办、原劳动人事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公安部、民政部联合行文《关于做好被蒙古当局迫迁、驱赶回国的华侨安置工作的通知》等。

根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指示和统一部署,山西省侨办会同大同市侨办专门抽调人员,在大同设立蒙古归侨接待站,配合国务院侨办搞好接待和安置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这次归侨安置十分重视,当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段富一家来到大同接待站,受到了热情接待,并接受了分配安置:段富的大妹妹分配到大同,二妹妹分配到太原,两个弟弟分配到阳泉,他和妻子尹桂梅分配到阳泉市建筑三公司。

从1983年开始到1986年扫尾,山西省共安置蒙古归侨743人。安置在山西的包括段富在内的蒙古国华侨,无不感到祖国给予的温暖。当时国家对归侨采取“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政策。他们都安置在当地效益最好的企业,有现成的房子住,有稳定的薪酬收入,有充足的物资供应,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小学毕业的子女,大部分送到集美华侨补校去学习,进而考入国立华侨大学深造……这些都是在蒙古国做梦也想不到的。“祖国是靠山”“祖国是母亲”,段富从心底里有了感性认识。大家情绪稳定,热情高涨,很快就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看望荫营煤矿老归侨合影。后排右一为段富,右三为作者

阳泉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又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正式建制为阳泉市,是中共夺取大陆政权后设立的第一个市,因此有“中共第一城”之称。能够安置在阳泉市,段富感到很荣幸,能够在阳泉市建筑三公司工作,段富感到满意。阳泉市建筑三公司始建于1981年,前身为房管局的房建公司,负责阳泉市城镇住房的计划内的建设工程,效益好,员工的福利也好。

心情舒畅,干起工作来自然特别有劲。段富初到公司,从当一名油漆工开始。这活又脏又累,急不得快不得,可段富干得用心干得欢,一丝不苟,全力以赴,每天早出晚归,甚至牺牲休息日加班加点。妻子尹桂梅安排在建筑三公司工会工作,也是兢兢业业,竭力付出。夫妻俩始终把工作摆在第一位。两个孩子虽然家长关爱有所欠缺,但都很自觉、争气,积极上进。后来大学毕业后,儿子在深圳从事电子信息工作,女儿在本市一家中学任教。他们都靠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找到能够发挥自己才华的工作。

段富担任油漆工不到一年,就被大家推选为班长,随后又被公司提拔为材料采购员、施工员、工段长,很快成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基本骨干。

1990年,随着建筑行业改革的深入,基本实行市场化经营,建筑三公司领导面临企业生存危机,决定由段富担任三工区主任,独自承揽工程,独立核算。“铁饭碗”被打破了。顿时,100多号人的生活重担压在段富一个人的肩上。

段富性格坚韧,胆大心细,作风稳健,思维缜密,历来不畏艰难,喜欢迎接新的挑战,况且他还把新的工作当作赤诚报国的机会。于是,他带领团队先后承揽了市第一招待所、矿区法院、设计院等建设工程,以及从荫营镇门口到荫营煤矿的公路、荫营坪上村办公楼等建设工程。果然旗开得胜,赢得了声誉。经过5年的拼搏,三工区完全摆脱了困境,一百多名員工的工资、福利、奖金等都得到保障并逐年提高。至1995年,三工区账面资金达600万元。

三工区的员工们个个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段富为了开拓市场,早出晚归,呕心沥血,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没有受过建筑专业的教育,便争分夺秒刻苦钻研,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增长知识,终于成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行家。在每个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从放线、测量、开挖地基,到主体结构确定、封顶,再到开挖地库、人防设施、安排电线、水管、下水、烟道、门窗等,再到最后装修,段富都到现场进行监督指导。所有承揽的工程,均受到业主的好评。

1995年10月,段富调进阳泉郊区,担任开发公司和工程公司经理。这两个单位当时也属于“烂摊子”,亏损严重,濒临倒闭,内欠职工工资,外欠银行贷款。段富无疑又面临着一场新的挑战和考验。考虑到人是第一因素,段富赶紧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给员工发放工资,以稳住人心、团结力量;同时,抓紧调整配备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民主决策为议事方式;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大力培养、选拔、引进适合企业发展的各类人才。他积极转变经营方式,拓宽经营领域,独辟蹊径,于1998年初投资300万元,在市开发区兴建一座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营业用房160间,安置下岗职工和社会人员320余人。这个大型综合批发市场的设立,真正做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段富把文明施工和工程质量当作树立形象通向市场的关键,先后主持制定了十几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多项现场管理细则。施工期间,他还同职工在工地同吃同住,现场组织实施,及时解决问题。他领导的团队先后建造出郊区职业中学教学楼、政府住宅3号楼、区人民广场等一批优良工程,得到用户的好评和政府的表彰。

段富之所以拥有号召力和凝聚力,还在于他具有一个高尚的品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因此公司上下形成“在利益面前讲风格讲奉献”的良好风气。人们看到,逢年过节,段富总是主动值班。员工反映说:“段富非常勤奋,每天工作十一二小时,不是在施工现场,就是在办公室。分配奖金时,他却主动少拿。有一次,按区政府规定,他应得奖金9.2万元,他却只拿2.9万元。”

段富对职工生活十分关心,在公司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毅然投资200余万元,为职工修建住宅26套,解除了缺房职工的后顾之忧。接着,又投资60万元,修建了职工活动中心和服务大楼,改善了职工文化生活。另外,他还补发补交了原公司拖欠职工的全部工资和养老保险金,让企业参加了行业统筹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逢年过节,还为职工发放白面、食油、肉蛋等慰问品。

段富(右一)陪同其叔父、原旅蒙培才学校校长段振宝拜访省侨联

在段富的领导下,通过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共十六大以后,阳泉市郊区区委、区政府根据中央决策部署,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成立了郊区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任命段富为总经理。公司下设“乡镇建设开发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煤气热力中心”等,可谓家大业大。段富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带领团队,大展拳脚。1999年,公司承担荫营镇小城镇建设重任,先后建设了荫营瑞丰小区、柳沟新村住宅小区、桃林沟住宅小区、平坦垴住宅小区等,建筑面积达48.6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5000万元,实现利税3500万元。自2000年起先后被市、区授予“优秀建筑企业”“先进施工企业”“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

2007年,郊区区委七届三次会议提出“打造阳泉新北区,建设荫营明珠城”的战略以及“开放带动,项目立区,民营主导,人才支撑”方针。这无疑给段富和郊区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施展舞台。公司承担了荫营南区新城建设任务。此项目占地面积2800亩,总建筑面积115.8万平方米,总投资28亿元。公司特聘请全国知名的重庆规划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确定了荫营南区新城的总体详细规划,然后按计划按步骤进行施工。

从2008年项目启动开工,到2013年完美收官,段富带领的郊区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为荫营南区新城建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锻造了一支团结进取、作风优良、管理规范、工作严谨的优秀团队。从官方到民间无不交口赞誉。

在企业加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段富积极帮助归侨侨眷、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积极参与市侨联组织的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除了担任郊区城乡建设发展公司总经理,段富还担任阳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阳泉市华侨商会副会长等职务,被推荐为阳泉市政协委员。先后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阳泉市“五一劳动奖章“、阳泉市“劳动模范”、阳泉市政协“我为转型跨越作贡献”先进个人、阳泉市郊区“劳动模范标兵”等荣誉称号。

从蒙古国回到祖国之前,段富一直祈盼有朝一日踏上祖国的土地,去亲近她,报效她,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

赤子奉献无停息,只因祖国在心中。如今,段富带领他的团队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需要,又一次次奔赴新的建设工地。为了民族复兴和祖国的繁荣富强,他愿意迎接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阳泉市蒙古国华侨
蒙古国被列入反洗钱“灰名单”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阳泉市环境气象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2017年阳泉市房地产开发市场投资、销售遇“双冷”
帕合尔丁·阿布拉、倪士喆、康宇宏、李华侨作品
蒙古国也想接办美朝峰会(相关链接)
山西阳泉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实践与思考
阳泉市防雷减灾工作现状与发展思路
蒙古国任命新总理